石小萱
廣播音樂療養(yǎng)就是通過廣播媒介傳播的音樂的旋律、意境、內涵、語言、音樂等的均衡作用,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逐步產生一種穩(wěn)定的心境,促進身心平衡而達到保健和療養(yǎng)的方法。
廣播音樂療養(yǎng)的方式
廣播音樂療養(yǎng)屬被動音樂療法。被動音樂療法中最著名的一種被稱為“GIM”(Guided Imagery and Music)。這種方式基于存在主義心理學理論:即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獨特的,無限豐富的,是他人無法真正了解的。每一個正常人都是有一種潛在的心理能力,自己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自己從心理困惑和情感矛盾中解脫出來,這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本能。心理學家應該做的就是幫助求助者找到這種潛在的心理能力,而不是告訴他如何去想、如何去做。
廣播音樂療養(yǎng)節(jié)目就是以“GIM”療法為基礎,兼具醫(yī)學性、文學性、服務性為一體的音樂節(jié)目。這類節(jié)目根據聽眾的不同情況(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經歷、愛好等)和心境,特別制作一組樂曲,使其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進入音樂世界,利用“視聽聯(lián)覺”的概念,形成聯(lián)想,并在腦海中呈現出五彩繽紛的世界。這種聯(lián)想每個都不盡相同,很多人的聯(lián)想會不由自主地朝著他們所懷念的人,難忘的事或某種情境(如夢想中詩情畫意的地方、曾經徜徉過的去處、憧憬的未來),有的朋友還會在音樂中產生幻想,即使不能成真,也是一次心理補償。隨著各種聯(lián)想的展開,每個人會進入自己的深層情感空間,重新體驗自己豐富的感情生活,重新認識自己,直至找到自己的力量,從某種心理危機或長期的情感壓抑中解脫出來。這組特別制作的音樂就是音樂處方。
在為音樂療養(yǎng)節(jié)目設計音樂處方時,并不是一味地播放一些輕松、美妙、優(yōu)雅的音樂,讓消極或痛苦的情緒得到緩解。相反,要選擇當時心情使用與人一致的音樂,或抑郁、或凄涼、或苦楚、或憤怒和充滿矛盾的音樂、激發(fā)聽眾消極情緒的體驗,幫他把負面情緒宣泄出來。
根據音樂療養(yǎng)節(jié)目編播和對聽眾郵件的總結,消極的人對未來生活悲觀絕望,缺乏在逆境中奮起的勇氣。節(jié)目中播放享德爾的《彌賽亞》,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第一章,會適合他們,這些音樂正好表現了勇于抗爭的激情和斗志,闡明了在人生的盡頭找到生命的出口,重新踏上前進之路的道理。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傾訴命運的坎坷多難及人生的艱辛,雄壯激昂的旋律可喚起戰(zhàn)勝厄運的力量和信心。焦慮不安的人需要的音樂應該同樣的跳動不安,如巴赫《G小調幼想曲與賦格》、《骷髏之舞》、《火鳥組曲》第一章。同時,輕松舒緩的《田園交響曲》也可讓人尋找到溫馨愉悅的情感和希望。抑郁寡歡的人,總是悶悶不樂,憂郁感傷,世界在他們的眼里,是灰色的,適合在主持人的引導下欣賞在陰暗背景下帶有一些跳動的亮麗的色彩的音樂,以便逐步化解憂郁情緒,讓眼前的世界重新煥發(fā)出絢麗的光芒。如:莫扎特《第40號交響曲》、《憂郁圓舞曲》,透露凄涼、哀婉的音符傳遞同病相憐的理解和撫慰,也可使抑郁者觸景生情、產生共鳴,以此來緩解心來的沉寂、抒發(fā)憂傷和抑郁之情。民族樂曲中節(jié)奏明快、旋律流暢,音色優(yōu)美的《喜洋洋》、《喜相逢》等也有同樣的作用。心情急躁的人渴望某種事情的欲望強烈,帶有某種程度的偏執(zhí),需要的音樂應該是激情高亢而又舒服暢快的曲式以疏通和緩解這種情緒,如《皇家焰火》、《風景》、《春江花月夜》、《月夜》等舒緩、輕柔、婉轉、幽雅的民樂也可矯正這類情緒,使人心平氣和,冷靜客觀。疲乏困倦的人,容易缺乏斗志,打不起精神,需要安靜祥和且暗含歡樂的激情的音樂幫助進行良好休息,以重新獲得向上的愉悅和進取的希望。在這方面,維瓦樂第《四季》中的《春》,德彪西的《大海交響曲素描三幅》后來被稱為上乘之作。熱愛自然的人需要典雅的傳統(tǒng)樂曲,明快、歡暢、安詳、沉思的樂章如《梅花三弄》、《良宵》,再選配自然界風、雨、鳥、獸、禽、水流等聲響作效果合成以再現人們追求的“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四季田野風景,給人以自然之美的享受,失眠的人可選聽安神心寧、旋律舒緩,曲調柔和的樂曲,如《二泉映月》、《軍港之夜》以及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
此類節(jié)目還為厭食的朋友、疼痛的朋友、青年和少兒安排了合適的音樂。厭食的人如果能將節(jié)目錄制下來,在飯前半小時聆聽會有助于營養(yǎng)的攝入。于優(yōu)美淡雅,自然舒緩的音樂《茉莉花》、《一剪梅》中,茉莉“香蘭四溢”,一剪梅的清香樸鼻仿佛已改善了環(huán)境,可有效增進食欲。疼痛的人可聽輕柔、優(yōu)雅的《小夜曲》,樂曲會引起人步人“仲夏夜之夢”,領略如詩如畫的意境,使其全神貫注地沉浸在音符的世界里,放松和轉移對疼痛的關注,從而緩解疼痛。青年、少兒以選聽民族音樂為主,如《陽光三疊》、《江南絲打》等,有時也可選聽一些流行歌曲,但要避免那些“靡靡之音”。
音樂療養(yǎng)節(jié)目為老年人安排的音樂則以年青時期喜聽的樂曲為主,以喚醒與恢復漸漸衷退的活力和記憶,如反映歷史進程的《畢業(yè)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長征組歌》、《駝鈴》、《國際歌》、《馬賽曲》以及表現愛情的歌曲《婚誓》、《草原之夜》、《蝴蝶泉邊》、《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還有前蘇聯(lián)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紅梅花兒開》等。這些歌意蘊深長,令人神思遐想。
廣播音樂療養(yǎng)的前景
音樂療養(yǎng)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目前,很多的人可能是由于現代生活的壓力,情感危機(如家庭破裂、失戀、就業(yè)、出國、子女問題等),和突如其來的變化,精神上卻無法支撐,就會促發(fā)不安全感、恐懼感、抑郁感,甚至生理上的病癥。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提示,人的健康15%取決于遺傳因素,10%取決于社會原因,8%取決于醫(yī)療因素,剩下的67%全取決于自己,所以健康是自己給的。在某種程度上講,本身的心理素質,情緒狀態(tài)決定健康。音樂療養(yǎng)恰好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情緒和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現代人用音樂的感受來治療心靈和疾病可以說是最科學、最美好的方法,而廣播音樂療養(yǎng)節(jié)目覆蓋面寬、信息量大、針對性強、時效性高,更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和廣闊的前景。
隨著音樂療法在多方面的推廣和應用,廣播音樂療養(yǎng)節(jié)目可以通過分設子欄目的方法與相關方形成合作伙伴關系,通過音樂處方加強與聽眾的互動,使音樂治療法和廣播音樂療養(yǎng)節(jié)目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實踐證明,讓老人聽清新婉轉的音樂,可以使血流通暢,防止動脈硬化;讓高血壓患者聽抒情的小提琴伴奏,可使血壓降低10—20汞柱;讓臨產婦女聽優(yōu)美悅耳的音樂,能解除其恐懼情緒,有利分娩。音樂之所以能產生治病效果,是因人的腦電流運動、腸胃蠕動、心臟博動,以及自律神經活動,都有一定的節(jié)奏,當一定頻率的音樂節(jié)奏與人體內部各器官的振動節(jié)奏一致時,就產生心理快感。
音樂可幫助愛動的兒童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還可讓兒童增強自信,變得聰敏。目前,在全世界音樂療法中“莫扎特效應”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國外風靡一時的CD“莫扎特效應,給孩子們聽的音樂”更像一場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操作。這組三張一套的CD由資深心理學家推薦,確保它能“開啟兒童的心靈”。莫扎特的樂曲還能提高專注力、促進創(chuàng)造力、增加語言能力、刺激直覺和第六感官、提高IQ及強化右腦功能。能舒緩身心,減低精神及情緒壓力,能自然地釋放情緒舊包袱和感情創(chuàng)傷,能改善身體活動及協(xié)調能力,能改善心跳速率,血壓及體溫,能舒展皺紋,煥發(fā)肌膚光澤。
冥想音樂,是當前許多國家流行的一種特品,是很有前途的現代音樂治療形式,廣播節(jié)目可以吸納這樣的音樂。在這種音樂和自然界音響的引導下,接受音樂治療者通過導入、冥想和喚醒三個階段,全身放松,閉目養(yǎng)神,仿佛回歸到大自然中,依照個人不同的生活經歷進行回憶和理想等心理活動、可以取得舒心、健身、健腦、養(yǎng)生的效果。
現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都已較廣泛地運用“音樂治療”??辶铡の鲓W右斯是一位演奏家、作曲家、音樂治療家。在中國流行音樂廳的專場演出中,她與觀眾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廣播音樂療養(yǎng)節(jié)目如果可以密切反映音樂治療家的情況,并安排一些音樂治療的演出活動,擴大音樂治療法的影響,豐富人們的業(yè)余生活,相信會更好。
(湖北廣播電視臺生活廣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