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健康,少得疾病,也得看老天爺?shù)钠庑惺隆?/p>
所謂天人合一,就是人要順著地理和氣候環(huán)境來,不可忤逆,也不可不當回事。如果能感知周圍的風寒暑濕,日月的遠近偏離,并能順勢、適時地調(diào)整自己的飲食與起居,使身體能與環(huán)境同步,那就能遠離疾病、獲得健康與長壽。
古人制定的歷法,不僅指示時間,還有很多自然規(guī)律在里面。
今年的馬年比較特殊,一頭一尾兩個“立春”,是我國傳統(tǒng)歷法中的“一年兩頭春”現(xiàn)象。民諺說“年逢雙春雨水多”,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專家曾就“地支與氣候”的關系,對吉林長春一帶74年間的氣象資料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丑年和午年雨水多”,真是牛馬年,好種田??!看來我們要度過一個濕漉漉的馬年了。
有經(jīng)驗的傳統(tǒng)中醫(yī),診病治病不僅看病人,還要視當年的“五運六氣”開處方。記得北京平心堂的樊正倫講過:非典的2003年是癸未年,當年的三月至五月,正是濕氣為主兼有寒熱的二氣。中醫(yī)認為天人相應,濕、寒、熱三氣并存,正為疫病的發(fā)生提供了最根本的條件。因此,用藿香正氣水就可以解決濕熱寒的問題。把體內(nèi)不利于病毒和細菌生存的條件祛除,就可有效地預防非典的傳染。而非常準確的是,當5月20號全國氣溫達到一個高值,濕寒解除,非典病毒的生存條件不復存在,當天的非典發(fā)病率就為零了。
今年呢?濕漉漉的春天,也就是3月到5月,又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呢?
今年的五運六氣表明:全年濕氣流行,上半年濕熱尤其夏季悶熱濕重,下半年燥氣重的厲害??偟膩碚f,今年老年人要注意心腦血管、血液病、血壓、情緒、睡眠問題,天氣不好不要出門;中年人要注重脾胃呵護,否則容易胃寒、便溏、腹脹、食欲差、多痰咳嗽,四肢酸痛、頸椎腰椎病發(fā)作;小孩子要注意脾胃和腎氣的維護,避免肺炎、咳喘,過敏等。濕熱影響人體排除毒素,因此很多人會受到痔瘡、便秘、皮膚病的困擾。
要想不出現(xiàn)這些病痛,就要在起居和飲食上提前準備,多加注意。首先,外衣要穿擋風的長衣,里面至少要穿一件貼身背心,在襯衣里面或是保暖性好的打底衫。避免寒氣溜進你的骨頭縫里。我還建議老人腰間綁一條發(fā)熱腰帶,效果奇好。
吃呢,雖然冷,但也避開熱性雞肉、羊肉,餐桌上經(jīng)常有魚腥草清肺熱;荊芥、香菜、胡椒等散外寒;適時喝點茉莉花茶、蓮子心、淡竹葉清心火以保平安。
春分至小滿前,即3月21日至5月21日,氣候迅速變暖,春風和煦,花開繁茂,容易出現(xiàn)的疾病是下面小便發(fā)黃、尿道發(fā)炎;上面眼睛發(fā)紅、容易見或迎風光流淚。這種上火,用大自然應季的蒲公英煮水,連喝一天,便可解決。踏青出游,眼看綠色,可以降肝火,平復心情。
要想使身體長抵抗外界寒邪、排除體內(nèi)濕熱的本事,最關鍵的不是吃什么補品或增強免疫力的藥,而是保護好自己的脾胃,也就是肝、膽、胃、腸、胰腺的消化功能,別累著,別傷了。要少食多餐,避免加重脾胃負擔。春天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yǎng)脾臟之氣。香椿和春筍,是祛濕熱的好東西;百合、山藥、薏米、芡實,又是潤肺健脾的藥食兩用食材,在這個濕熱的年份,家里常備點兒,不耽誤事兒。
摸清了今年老天爺?shù)钠?,又知曉了應對的絕招,那就笑迎濕漉漉的春姑娘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