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玉
(湖南省核工業(yè)超硬材料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07)
軸類零件在粗加工之后需要熱處理,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殘余內應力使得零件可能產生裂紋,此外,鑄造過程中出現縮孔、夾渣也會導致零件出現片狀裂紋。因此此類零件需要在粗加工之后進行磁粉探傷,防止零件失效,但磁粉探傷只適用于表面裂紋檢測。針對該現象,仵彥卿等[1]采用工業(yè)CT掃描,得到起裂門檻值并且發(fā)現小裂紋的擴展規(guī)律,可見工業(yè)CT有助于進一步研究深埋裂紋。
本文使用工業(yè)CT掃描,獲得零件CT圖像,再利用Canny算法提取該零件的邊緣輪廓,然后矢量化其邊緣,構造含有裂紋的有限元模型,運用K準則預測軸式樣裂紋,具體流程如圖1 所示。
在工業(yè)CT中,掃描時用線陣探測器的扇束射線掃描目標區(qū)域,對軸式樣采用DR照相定位裂紋,掃描距離為1mm,圖像大小為316×316像素,像素大小為0.315mm×0.315mm。取得11張含裂紋圖像,觀察分析這11張裂紋圖像,軸式樣內部裂紋為片狀,如圖2 所示。
Canny[2]算法具有好的信噪比,好的定位性能,對單一邊緣僅有唯一響應的優(yōu)點,所以采用該方法提取目標邊緣。
1.3.1 邊緣跟蹤
首先提取圖像邊界點,然后依次連接得到一條封閉連貫且完整的單像素邊界輪廓線。本文跟蹤軸式樣輪廓時用Freeman[3],中心像素的8個方向及鏈碼的分布如圖3 所示。跟蹤從目標區(qū)域最左下方邊界點開始掃描沿左上方向結束。鏈碼檢測的結果存放在數組List[m][n],后續(xù)工作中,依次按照表1中各鏈碼序列解碼成相應的X,Y坐標值即可。
圖1 軸式樣的裂紋擴展預測流程
1.3.2 裂紋邊緣擬合
直線擬合邊緣是最基本的方法,該切片裂紋以片狀的形式存在,且在切片上呈直線狀,因此采用直線對裂紋進行擬合。邊緣跟蹤所得到的一系列封閉輪廓的邊緣點個數記為N,分別構建數據鏈表P[i]和P[j],P[i]和P[j]兩個完全相同(i=1,2,…,N,P[i]為第i個邊緣點,其x,y坐標分別記為P[i].x,P[i].y;j=1,2,…,N,P[j]為第j個邊緣點,其x,y坐標分別記為P[j].x,P[j].y)。
圖2 軸式樣的工業(yè)CT切片
圖3 方向鏈碼示意圖
表1 鏈碼值與坐標值轉換表
設數據鏈表P[i]中的某點為參考點,通過計算確定參考點與數據鏈表P[j]中點之間的距離D是否滿足關系式(1),即:
若D滿足式(1),則直線的起始點和終止點坐標分別對應數據鏈表的P[i]和P[j]坐標,直線擬合裂紋時用直線連接起始點和終止點即可。
1.3.3 圓邊緣擬合
本文對軸式樣的外部輪廓進行圓邊緣擬合,采用最小二乘法,不僅可以得到較高的擬合精度,而且相對計算簡單。根據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內容,在 殘余誤差平方和最小情況下,可以得到最可信賴值[4]。首先,通過邊緣跟蹤切片上的圓形目標區(qū)域,得到一系列輪廓邊界點,邊界點個數記為N,第i個(i=1,2,…,N)邊緣點記為P[i],其x,y坐標分別記為P[i].x,P[i].y。則圓方程可表示為:
其中:x0,y0為圓心坐標 ;r為圓半徑。
對該軸圓形輪廓線采用非線性最小二乘法進行擬合,其優(yōu)化目標函數為:
最小二乘法是優(yōu)化目標函數達到最小值時,即可求出目標區(qū)域內的未知參數值。擬合時以圓半徑作為限制條件,并根據拉格朗日乘數法,其最小二乘優(yōu)化目標函數為:
其中:λ為加權系數;rk為約束圓半徑。
通過將約束最小二乘法轉為無約束最小二乘法,利用高斯-牛頓或者 Levenberg-Marquardt法[5]可以求解相關參數。圓邊緣擬合如圖4 所示。
由于軸類材料一般為合金鋼,屬于脆性材料,長徑比一般大于10,扭矩沿圓周方向分布,可以把軸類零件裂紋擴展當作平面應變問題,運用疲勞K理論(疲勞K理論主要用于材料變形后出現平面應變問題,也適用于大型零件和脆性材料的裂紋斷裂分析)建立裂紋失穩(wěn)擴展準則,對于只承擔扭矩的軸類零件,零件內部近似只分布剪應力,因此裂紋可簡化為滑開型裂紋模型,即裂紋擴展采用應力強度因子KⅡ準則。
常用的求解應力強度因子的方法有解析法和數值法,但解析法很難得到精確的邊緣,因此運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計算裂紋尖端的應力強度因子。有限元分析裂紋尖端應力強度因子的具體步驟如下:
(1)建立軸式樣加載模型(只承受扭矩),如圖5 所示。其彈性模量為2.1×105MPa,泊松比為0.3。
圖4 軸式樣的圓邊緣擬合
圖5 加載模型
圖6 軸式樣的有限元網格和應力分布
針對軸類零件內部裂紋難以測量及診斷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基于工業(yè)CT的軸類零件故障診斷方法。該方法可以獲得深埋裂紋的在軸內部的位置及形狀。根據重構出的只受純扭矩的軸類零件裂紋擴展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及準則,可求出應力強度因子,作為判斷軸類零件裂紋發(fā)展及性能評估依據,實現軸類零件的故障診斷。
[1]仵彥卿,曹廣祝,王殿武.基于X-射線CT方法的巖石小裂紋擴展過程分析[J].應用力學學報,2005,22(3):484-490.
[2]John Canny.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edge detection[J].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gence,1986,8(6):679-698.
[3]Wu Jong,Zhang Xiubin,Zhang Feng.The experiment research of edge detection in digital image [J].Microcomputer Information,2004,20(5):106-107.
[4]費業(yè)泰,陳曉懷,秦嵐,等.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5]Wei Zhen-zhong. Flexible on-line 3Dcoordinates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machine vision [D].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0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