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娜
摘要: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時,能夠做到和應該做的是幫助學生去理解知識的意義,使其自己獲得對知識和世界的認識,自主學習就是在自我監(jiān)控下的學習,本文從下面六方面淺談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數學:一、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心理環(huán)境。二、因人而異,自我制訂學習的目標任務。三、讓學生有自由選擇學習方法的機會。四、提高學生的控制能力,自我安排學習過程。五、自我反饋學習的效果,自主歸納知識的內容,讓學生體會自主學習的優(yōu)越性。六、課外給一些有探討價值的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志和品質。
關鍵詞:自主學習;心理環(huán)境;目標任務;學習方法;自我反饋
【中圖分類號】G420
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時,能夠做到和應該做的是幫助學生去理解知識的意義,使其自己獲得對知識和世界的認識,教師只能誘發(fā)學生去理解和掌握認識的行為,自主學習就是在自我監(jiān)控下的學習,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
一、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心理環(huán)境.
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素質和心理特征也在發(fā)生變化,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他們有很強的反叛心,愿意自己進行知識的發(fā)現與研究,對學生的心理狀況摸底,進行調整,給一定的時間,讓他們適應初中數學的學習,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比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答對了當然要表揚,但是,如果答錯了,應該鼓勵他:“你再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留給你課后解決,我相信你能做出來,好嗎?”,或者說:“你再試一試。”千萬不要抹殺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二、因人而異,自我制訂學習的目標任務。
學生無論是預習新課,還是復習舊課,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和能力,自我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知道學什么到能夠根據自己的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例如:學習《代數式》時,我提出問題:你認為代數式這一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應掌握那些知識?你能舉出你喜歡的代數式嗎?舉幾個和同座交流?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代數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嗎?你能說明一下嗎?交流一下本節(jié)課的體會吧。將機會交給學生,由他們自己做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盡自己的所能來確定學習目標,可以在小組交流中獲得啟發(fā),也可以獨立預習完成,還可以與教師共同探討……這給了學生較大的學習空間,照顧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fā)展,讓人人都學有用的數學,學生必須認真看書、學習才能有自己的見解,知識的積累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方法的構建.按自己的基礎和能力去學知識,而不是被動的去學,學到什么程度由自己確定,然后,利用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反思,查漏補缺.
三、讓學生有自由選擇學習方法的機會。
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提倡因人施教,學生在探求知識的時候,由于知識水平、數學能力各有不同,他的認知方式也因人而異,學習方法也各有不同,例如:學生在記憶同一個數學概念時,有的高聲朗讀才記得住,有的只要默看幾遍就記住了。學生在學習中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們不應該一刀切,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做適當的調整,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不受學習任務的限制,主動選擇自認為重要的知識來學習,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教師讓學生自己思考可行的方法來找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采取什么樣的方法解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由學生自己確定,這尊重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的多樣性,突出了自主學習的前提是獨立學習,先獨立思考,再運用不同的方法,提高了認知能力,才有好的學習效果。
四、提高學生的控制能力,自我安排學習過程。
學生的學習是在自己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的主動構建,有的學生基礎較好,自主學習時,所需時間較短,能很快的進入反思,審視自己的學習過程,尋找不同的思路,不同的途徑去發(fā)現知識,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讓學生自己梳理一下知識的脈絡,回憶所學的知識有那些,找出知識間的聯系,找出還存在什么不足,你覺得那些方面需要重新溫習一下,你能把本章內容梳理一下,用你喜歡的方式小結本章內容,這就要求學生獨立的思考,認真的看書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線索,構建線索以后,思考一下構建的知識框架是否需要補充,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對學習掌握程度的調控,讓全班學生都直接受益,同時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評論、評價,體會到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小結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將責任與權利下放,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讓學生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五、自我反饋學習的效果,自主歸納知識的內容,讓學生體會自主學習的優(yōu)越性。
傳統教學主張以教師為中心,而自主學習以學習為中心,在反饋學習效果的時候,傳統做法是教師總結,學生認真聽,如果把這種機會交給學生來做,是一次極好的自我反思,它使學生的知識、思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提煉了學習方法,在課堂上,我們要經常引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自我反饋,這是教師無法替代的,如:學生可以體會數學的連貫性、多創(chuàng)性,以及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使得現代社會越變越好。這種體驗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很有幫助。
六、課外給一些有探討價值的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志和品質。
自主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不能局限于課內,課外是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選一些開發(fā)智力、靈活多變的題目供那些基礎較好、學有余力的同學探討,求證,或者要求學生預習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或將已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操作,如:學習了《相似三角形》以后,帶領學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測量旗桿或建筑物的高度,如利用陽光下的影子測量、利用標桿測量、利用鏡子的反射等方法,通過實地實驗,學生邊測量邊動腦筋思考,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對探究性的問題,必須身體力行,求異不求同,可以沒有解決問題,但不能沒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只要能做一步都應給予鼓勵。不限制時間,可與教師交流,力爭使問題與生活相聯系,或者富有趣味感,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講評時,一定要學生說思路,講方法,教師只起引導、指導的作用。
總之,教育具有復雜性,教無定法,我們必須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把數學學習看成是一種樂趣,就能學好數學,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