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璐
一、引言
美國黑人創(chuàng)造了通俗音樂,通俗音樂又被稱為“藍調”。后來誕生的鄉(xiāng)村音樂、迪斯科音樂極大地豐富了通俗音樂的形式和內容,這樣就有了通俗唱法。通俗唱法有別于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是運用自然的嗓音,貼近生活的歌詞、富有激情的感染力,借助舞臺所涵蓋的舞蹈、音響、樂器等內容于一體的歌唱藝術。當然,通俗唱法的特殊性是建立在唱法的一般性唱法上的,也就是通俗唱法是建立在聲樂歌唱原則的基礎上,其根本立足點還是發(fā)聲的方法和技巧。
二、通俗唱法的發(fā)聲特點
對于通俗音樂歌者而言,擁有適合自己的發(fā)聲方法,對于提高歌唱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俗音樂的類型繁多,所形成的發(fā)聲方法也多種多樣。通俗音樂不能單純認為其“通俗”,就認為唱好通俗歌曲很容易。其實,通俗唱法對于歌者的發(fā)聲有很高的要求,歌者要想唱好通俗唱法,就必須具備科學的發(fā)聲方法。通過對通俗唱法發(fā)聲特點的總結和分析,可以幫助歌者更容易掌握通俗唱法的發(fā)聲技巧。通俗唱法發(fā)聲具有以下特點:
1.通俗唱法呼吸的表演性
不同的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類型是不一樣的。通俗唱法尤其注重歌唱中情感的變化,而歌者如想充分的表達歌曲的情感,呼吸的運用是關鍵。例如,歌者在演唱沉痛、痛苦的情感時,特意將聲帶不完全閉合,同時,將這種情感夸張地表現出來,讓聽眾真實地感受到歌曲所蘊含的感情。如果是演唱抒情的歌曲,表達對過去的回憶或者對美好未來的期盼,此時的呼吸就要柔和的運用,當與聲帶完美的配合之時,發(fā)出的聲音才會圓潤柔和,從而充分表達歌者的情感。
2.通俗唱法中的氣聲唱法
氣聲唱法大大豐富了通俗唱法的表現力,同時,也為聲樂藝術領域增加了新型的表達方式。所謂氣聲唱法指的是聲音和氣息不按照發(fā)聲規(guī)律而組合成的形式。一般情況下的發(fā)聲規(guī)律,指的是氣息震動聲帶,則聲帶應當閉合發(fā)聲,這樣的聲音比較洪亮,但是氣聲唱法則特意不讓聲帶完全閉合,從而使氣息通過振動不完全的聲帶時而發(fā)聲。在氣聲唱法中,因為氣流聲比較明顯,從而使聲音顯得有些空虛委婉,甚至會夾雜著啞聲。但是這種聲音顯得親切自然,感染力也更強。例如,張靚穎在演唱電影《畫皮》的主題曲時就運用了氣聲唱法,從而讓這首歌的感染力和穿透力都特別的強烈。
3.通俗唱法的語言以質樸為本
通俗歌曲中的語言一般以質樸為本,這與通俗音樂貼近生活有關。很多通俗歌曲反映的是普通大眾的生活,表達的是人們的普遍情感,因此,通俗歌曲的語言一般都采自于現實中的生活語言,不會經過特地的雕琢和修飾。雖然,近些年來,一些散文化的語言也出現在通俗歌曲中,但是大多數的歌詞仍然堅持了質樸的原則。
三、通俗唱法的發(fā)聲技巧
1.真聲的運用
通俗唱法與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雖然具有不同程度的區(qū)別,但是它們很多作品在音區(qū)上跨度并不大。因此,通俗唱法在嗓子上主要還是運用真聲。但并不代表著我們在通俗歌曲中自然聲等同于真聲。通俗歌曲在演唱中對真聲的要求就是聲音位置統(tǒng)一,歌者的狀態(tài)要好,氣息要順暢。對于任何一個歌者而言,真聲的運用都是基礎,當然,真聲演唱的最高標準就是富有感染力、吸引力。
2.假聲的運用
假聲在通俗歌曲中得到越來越多的使用。假聲指的是歌者在歌唱時有意識的控制聲帶的開閉,從而只使部分聲帶振動所發(fā)出來的聲音。低聲區(qū)假聲是無法運用的,假聲只能在高聲區(qū)內才能用來歌唱。一般而言,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從自然音到高音區(qū)的這個遞進的階段中,到了某個音高位置后,也就是學界所說的“換聲區(qū)”,就會感到發(fā)音十分困難。因此,歌者到了“自己”的換聲區(qū)后就會運用假聲來歌唱。當然,假聲也不能隨便使用,要根據歌曲的具體特點,選擇唱得最好的聲音,總之,目的就是讓歌曲更加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3.呼吸的運用
一般來說,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以及腹式呼吸法是通俗唱法中最基本的兩種呼吸運用的方法。呼吸的運用,應當以各種良好的精神、身體狀態(tài)為基礎。歌者在練習時,將雙臂自然下垂,抬頭挺胸,重心放在雙腳中間,讓全身爆出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在歌唱時,呼吸的深淺、氣息量的大小應當根據歌曲的實際情況來設定一名優(yōu)秀的歌手,能根據歌曲的內容來調整自己的呼吸。
4.聲音訓練
(1)喉嚨充分打開
通俗唱法對喉部的穩(wěn)定性要求很高,而不要求很低的喉位。很多歌者為了達到效果,唱高音時將喉位提高而唱低音時又將喉位壓低,這都是喉嚨沒有充分打開的表現。打開喉嚨的通俗理解就是“松開喉嚨”,松開喉嚨對于歌者可能會在初期產生“失聲”的現象,但是一旦熟練掌握,則歌唱技巧就上了一個臺階了。
(2)軟腭的運用
歌者在演唱強音時,軟腭隨著喉嚨的打開自然抬高,在演唱高音時,軟腭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抬高。這樣做的結果是可以減少強氣流對于歌者喉部和聲帶的沖擊。原理是擴大了聲音共振的范圍從而在單位內減少了聲帶和喉部所承受的壓力。
四、結論
對于歌者而言,掌握科學的發(fā)聲技巧和方法,才能熟練地駕馭聲音,才能將演唱的歌曲的情感充分的表達出來。本文論述了通俗唱法的發(fā)聲特點,并就如何提高發(fā)聲技巧進行了拋磚引玉式的闡述,以期能夠為聲樂愛好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佟琳.談發(fā)聲訓練對通俗演唱的重要性以及訓練方法[J].遼寧高職學報,2010(11).
[2]劉冬寒.通俗唱法的基本特點和歌曲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J].民族音樂,20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