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國 ,吳恒曄,周 青
依據《2010年蘇州市國民體質監(jiān)測數據庫》,選取有效樣本蘇州市887名成年女性作為研究對象。
參照美國運動醫(yī)學協(xié)會(ACSM)1997年制定的患心血管等疾病危險的WHR臨界值標準,即男:0.95,女:0.86,小于臨界值的為正常組(WHR1),大于臨界值的為超常組(WHR2)。高血壓標準:收縮壓90-140mmHg、舒張壓60-90mmHg,脈壓差為30-40mmHg。本研究參考此標準對成年女性腰臀比值(WHR)進行分組。各年齡段、各組別人數分布見表1。
表1 成年女性各年齡段WHR分布情況統(tǒng)計表
抽樣調查、數理統(tǒng)計、文獻資料、比較和系統(tǒng)分析等方法[1-8]。
依據《2010年蘇州市國民體質監(jiān)測數據庫》選取成年女性的腰圍、臀圍、血壓等相關數據指標,計算成年女性腰臀比值分組及各項體質監(jiān)測指標的統(tǒng)計數據(見表2、表3)。
表2 成年女性各年齡段腰臀比值正常(WHR1)組相關指標變化特征比較表
表3 成年女性各年齡段腰臀比值超正常(WHR2)組相關指標變化特征比較表
據表1,被調查對象腰臀比值在總樣本量的828人中,超常指標人數256人,占28.86%。其中:最小值在20-24年齡段,為5.17%;最大值在50-54年齡段,為63.16%。由此可見,隨著年齡段的遞增,被調查對象腰臀比值超常指標的人數占年齡段的比例越來越大。這一結果提示:本研究對象體脂分布更趨向于中心型發(fā)展,肥胖隨年齡增長有向腹部堆積的趨勢[1]。身體超重者患動脈硬化的風險一般要高于常人,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研究發(fā)現,即便身體不超重,如果腰臀比值過高的話,也可能使人們患動脈硬化的風險增大[1,4]。
據表2、表3,被調查對象不同年齡段WHR1組安靜脈搏次數,最小值在55-59年齡段為74.98次/min,最大值在25-29年齡段為79.93次/min,基本處于隨著年齡的遞增呈逐漸減少發(fā)展趨勢,八個年齡段均處在正常值范圍內(我國成年人脈搏安靜狀態(tài)下60-80次/min)。說明WHR1組安靜脈搏次數各年齡段均處在正常值范圍內。WHR2組安靜脈搏次數,最小值在40-44年齡段為76.08(次/min),最大值在20-24年齡段為81.50(次/min)。與WHR1組相比,WHR2組安靜脈搏次數明顯高于WHR1組。除20-24年齡段超標外,其它七組均處在正常值范圍內。不同年齡段WHR1組人群平均肺活量,最小值在55-59年齡段為1 937.79ml,最大值在35-39年齡段為2286.40ml,除55-59年齡段未達標外,其它七組平均肺活量均處在正常值范圍內。WHR2組平均肺活量,最小值在55-59年齡段為1 679.00ml,最大值在20-24年齡段為2 505.67ml,除50-54、55-59兩年齡段未達標外,其它六組平均肺活量均處在正常值范圍內。 20-24、25-29、30-34、35-39四個年齡段WHR2組平均肺活量明顯高于 WHR1組,40-44、45-49、50-54、55-59四個年齡段WHR2組平均肺活量與WHR1組相差不明顯。肺活量減少到低于正常值,可認為是機能心肺功能系統(tǒng)出現自然衰退現象[1]。40歲后的調查對象出現心肺功能開始衰退,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缺乏體育鍛煉。因為肺活量和心臟功能都可通過長期的有氧耐力鍛煉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通常患腹型肥胖的人群大多是因為高糖、高脂食物攝入過量及缺乏體育鍛煉,使脂肪堆積,同時也影響了心肺功能[1-7]。
據表2、表3,被調查對象不同年齡段WHR1與WHR2組人群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值兩組均處于正常值范圍內。WHR1組人群的脈壓差,最大值46.48mmHg,最小值為37.80 mmHg,40-44年齡段,開始脈壓差值超出了正常值范圍。WHR2組人群的脈壓差,最大值49.26 mmHg,最小值為40.17mmHg,40歲后隨年齡段的變化,呈逐漸遞增趨勢,年齡越大趨勢更加明顯。脈壓差值各年齡段均超出了正常值范圍。不同年齡段WHR2組人群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差值均明顯大于WHR1組人群,脈壓差的加大,說明被調查群體機體動脈血管彈性在下降,可認為是心血管系統(tǒng)出現自然衰退的早期現象[1-4]。
據表4,被調查對象不同年齡段WHR1與WHR2組人群高血壓檢出人數情況如下。1)WHR1組人群:20-24年齡段,1人舒張壓超標;25-29年齡段,1人收縮壓超標,1人舒張壓超標;30-34年齡段,4人收縮壓超標;35-39年齡段,未出現收縮壓、舒張壓超標人員;40-44年齡段,3人收縮壓超標,4人舒張壓超標;45-49年齡段,6人收縮壓超標,7人舒張壓超標;50-54年齡段,9人收縮壓超標,4人舒張壓超標;55-59年齡段,8人收縮壓超標,7人舒張壓超標。2)WHR2組人群:20-24年齡段,未出現收縮壓超標、舒張壓超標人員;25-29年齡段,1人收縮壓超標,1人舒張壓超標;30-34年齡段,3人收縮壓超標、3人舒張壓超標;35-39年齡段,4人收縮壓超標,3人舒張壓超標;在40-44年齡段,4人收縮壓超標,2人舒張壓超標;45-49年齡段,11人收縮壓超標,8人舒張壓超標;50-54年齡段,16人收縮壓超標,17人舒張壓超標;55-59年齡段,12人收縮壓超標,6人舒張壓超標。WHR1組高血壓檢出率,20-24年齡段的最小值0.86%到55-59年齡段的最大值15.00%。WHR2組高血壓檢出率,最小值在20-24年齡段為0,最大值在50-54年齡段為28.95%。兩組總體高血壓檢出總人數為158人,占17.81%,變化趨勢在30歲后隨年齡段的遞增,呈逐漸遞增趨勢。最大值出現在50-54年齡段40.35%。由此可見,隨著年齡的逐漸遞增,患高血壓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高血壓檢出人數WHR2組明顯多于WHR1組。很多研究證實,脂肪分布對人體血壓、膽固醇、甘油三酷、血糖的影響大于總脂肪量的影響。腹型肥胖引起血壓增高的原因,主要與腹部脂肪過度沉積有關[1,4]。
1)蘇州市成年女性腰臀比值超正常指標人數高達28.86%,比例明顯偏高。30歲后開始呈現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加的變化趨勢,45歲后,這一問題尤其突出。2)蘇州市成年女性在40歲年齡段后脈壓差值超出了正常值范圍,50-54年齡段開始出現肺活量指標減少到低于正常值,人體機能心肺功能系統(tǒng)開始明顯出現自然衰退。3)蘇州市成年女性總體高血壓檢出率為17.81%,最大值出現在50-54年齡段達40.35%。高血壓檢出變化趨勢在30歲后隨年齡段的遞增,呈逐漸遞增趨勢,WHR2組人群患高血壓的比率顯著高于WHR1組人群。
蘇州市成年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應加強力量素質方面的體育鍛煉,改善飲食結構,合理攝入營養(yǎng),防止體重的過度增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延緩機體肺功能衰退速度,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1,7]。
蘇州市成年女性腰臀比值超正常指標組人群,應注意嚴格控制飲食,限制高熱量食物攝入,多進行中低強度、運動時間超過半小時、頻率為每周3至4次的有氧運動來消耗多余的脂肪,讓腹部的贅肉早日“消失”,使身體素質趨于良好狀態(tài)[1,7]。
[1]吳暅曄.浙西南山區(qū)成年女子腰圍、臀圍及腰臀比與血壓變化的比較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8,30(3):101-103.
[2]吳暅曄.成年女子BMI指數與身體機能和素質的相關性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8):1109-1101.
[3]孫 飆,姜文凱,湯 強,等.成人腰臀比與某些形態(tài)、機能和素質間的相關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2,23, (6):56-63.
[4]孫麗娜.山西省成年女性體質特征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05.
[5]王 磊,劉天逸.上海市20-69歲老年人腰臀比與血壓之間的關系研究[J].上海國際運動醫(yī)學論壇論文集,254.
[6]巴義名.2000年貴州省國民體質身體形態(tài)的現狀特征和變化規(guī)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2):218-221.
[7]許 浩,姜文凱.對江蘇省老年人BMI指數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1,22(6):39-43.
[8]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國家國民體質監(jiān)側中心.2000年國民體質研究報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