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雷波
摘 要:多年以來,互動式對話教學一直是英語課堂研究的重點。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互動式對話教學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但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與缺陷。現(xiàn)今的互動式教學在形式上主要為師生互動,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生互動;內容上主要為認知互動,忽視了行為與情感互動;在深度上,沒有對師生進行深入啟發(fā),更沒有對師生的問題進行思考,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解決。
關鍵詞:互動式對話教學;情感;師生;問題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對課堂教學提出明確要求:“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又不能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從而“高質量、輕負擔”成為對英語課堂教學重要的評價標準。下面我們將重點探討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辦法。
一、英語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問題分析
與日程教學中的研討課程相結合,筆者認為:英語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形式上
教師與學生是構成英語課堂互動的兩大主體。但一旦學生成為互動中的一方,那么學生的身份就變?yōu)榱恕皩W生主體、學生小組、學生個體”。這樣一來,師生互動的形式更加顯出多樣性特征,例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師生互動的主要表現(xiàn):教師與學生群體或者個體間進行的交往互動,這種形式下,組織、講解、提問、練習的環(huán)節(jié)將占據大量的課堂時間。但是根據相關的調查結果來看,在講、聽、做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教師的“講”與“問”占據了大量的時間,對于學生來說,只能是被動地選擇“聽”與“答”,此外,有時教師習慣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其回答自己的問題,對學生進行任務布置,學生的工作只是按要求做,這種做法雖然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作用,但是學生往往容易處于被動,從而使對話失去了作用,最終造成互動的難以進行。
生生互動的主要表現(xiàn):學生個體之間、群體之間,或者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交往。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生與全班同學之間的交往前提是獲得教師的許可,也就是所說的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交往,例如,演示、板演等,這是一種相對靜止的“互動”式交往。此外,有時候還會存在小團體與個體間的交往,例如,小組活動;對于學生個體間的交往一般為同桌之間的交往,這也需要得到教師的允許,所以,學生交際的范圍是有限的。從本質上來看,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靜態(tài)的“互動”方式,并不是學生全員“主動”參與的。學生之間的交往是指小組間的交往,排行之間產生的互動,也就是組際交流,表現(xiàn)為:組際的互查、討論、競爭等形式,這種主動的互動正是現(xiàn)今英語課堂所缺少的。
2.內容上
師生互動,可以理解成一種人際互動,但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此外,在內容上也存在多樣性。通常按其內容,可將師生互動分為行為互動、情意互動與認知互動三類,主要包括:利用情感對認知方式進行影響,促進價值觀的形成,完善主體人格,提高交流智慧等幾方面?,F(xiàn)階段的英語教學對教學質量的檢測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教師往往為了完成學習任務,為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教學中主要以認知互動為主體,一方面卻忽視了行為與意境的互動。由此一來,教學傾向于對教材中知識點的遵從,并給學生灌輸知識?,F(xiàn)階段,我們采用的很多教材都更加要求學生應具備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內容上也一定程度上擺脫了社會與生活現(xiàn)實。教師如果不對教材進行認真分析,不預測教材,這樣設計的課程,學生只能扮演觀眾或聽眾的角色,最終成為知識容器。
3.深度上
英語教學互動中,一般的情況是教師不停地發(fā)問,學生條件反射般地回答,這樣貌似精彩的對答,認真思考則會發(fā)現(xiàn),缺乏的是更深層次的教學啟發(fā),沒有激烈的競爭、思維的碰撞、熱切的氛圍。這種“大乒乓球式”的互動,實際上是在將學生引入一種思維定式,表面在動,心卻是靜止的,可稱之為靜止狀態(tài)的互動。
二、針對互動問題的應對措施
1.轉變教學理念
互動式教學方法重點強調“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著重鍛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對學生個體的發(fā)展是一種激勵。因此,教師應該主動與學生換位思考,進而改變傳統(tǒng)居高臨下的教學模式,與學生之間進行更為平等的交流,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有空間、有權利提出自己的看法、見解,教師也應該考慮其觀點、意見,對其報以欣賞的心態(tài)?;咏虒W的重點在于轉變教學觀念。
2.轉變教學設計
(1)作為教師,應該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是英語互動課堂模式的基礎與條件?;幽J奖砻嫔蠈W生能夠在課堂上隨機應變,事實上卻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進行精心準備,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師在課堂上主導作用的發(fā)揮。(2)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將課堂營造成適宜互動的氛圍,使學生都處于良好、和諧的班組氛圍中,使學生能夠配合默契。(3)教師應該突出課堂合作環(huán)境的構建,在合作的模式下,能夠促進小組成員的積極互動、參與,在此基礎上保證學生能夠掌握真正知識,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調、交往能力以及集體榮譽感。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多樣性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組織。(4)教師應把握“提問”重點與有效性。教學的核心是問題,這也是“互動”的條件與前提,課堂中沒有問題,這代表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是“提問”,這種形式下,教學的關注點可以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
3.反思再生性的互動方式
英語教學中,應該不斷進行反思與總結,進而生成互動策略,也就是再生性互動策略。作為教師,應該有重點地搜索一些生成互動性強的資源,并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協(xié)調,生成動態(tài)的教學模式。
對于一堂課來說,其豐富性主要來自于課程自身的生成性,在課上,對教學內容進行非預期、即發(fā)的生成。此外,應該改變傳統(tǒng)教學實踐中對教案的設計思維,從而避免教學任務的片面性,最終實現(xiàn)師生的共同參與,在合適的實踐進行二度設計,并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與目標。這樣,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有敏感性、能善于捕捉信息,根據學生的思維動態(tài)來組織教學,使教學過程不斷呈現(xiàn)競爭和合作兩種形態(tài),使每個學生在原基礎上有新發(fā)展。
參考文獻:
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4.
(作者單位 安徽省廬江第五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