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職英語教學應加強中西文化差異教育

      2014-07-17 06:31:17屈仁雄
      中國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4期
      關鍵詞:中西文化漢語交際

      屈仁雄

      高職英語教學在重視語法、詞匯、發(fā)音等基礎教育的同時,應該注重中西方文化差異教育,忽視英語文化教育已導致學生英語運用中的大量語言錯誤。高職英語教師要轉變觀念,真正將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相結合。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主要內(nèi)容體現(xiàn)在民族價值觀念、社交習俗、歷史文化背景、非語言交際規(guī)則等四個方面,在英語教學中,因勢利導進行文化教育,尤其要重視詞匯文化意義的辨別。

      高職英語教學中西文化差異教育一、引言

      一種語言既是文化的產(chǎn)物,又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從來都不是游離于文化之外而存在的。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就意味著要同時掌握這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所以,任何第二語言習得教學,都必須重視母語和“二語”的文化差異教育,以彰顯所學語言的文化特征,從而才可能正確運用該語言進行交際。

      我國的英語教育在每一個階段都應該貫徹語言文化觀,高職學生對我國文化已有一定的認知,但往往對英語所承載的異國文化缺乏了解和情智上的接受。過去,我國的高職英語教學只注重語法、詞匯、發(fā)音等基礎教育,幾乎沒有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教育,以致嚴重影響英語教學效果與學生英語掌握進程,學了多年英語,要么在實際英語生活環(huán)境中卻說不出口,要么說出的卻是Chinglish(中國式英語)??梢?,語言表達的障礙與失誤有相當一部分源自對該語言文化的不了解,文化上的錯誤往往比語言結構方面的錯誤更為嚴重。因為文化錯誤容易造成交際不愉快,影響交流。所以,將英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已是大勢所趨。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中西文化差異舉要

      某高職學校門口,值日學生對進入學校的每位老師打招呼說:“good morning,teacher.”這個招呼語中的“teacher”并不符合西方語言習慣,這是典型的中國式英語。這個錯誤說明了老師的英語文化知識的匱乏或忽視了英語文化的教育。Teacher在英語中是個職業(yè)名稱,從來不用于稱呼,猶如漢語的“工人”不用于稱呼一樣,不稱“某某工人”,而稱“某某師傅”。那么,對老師該如何稱呼呢?一般情形是:對于教授、副教授,稱呼時在姓前加professor,如Professor Li,得過博士學位的,稱呼時在姓前加Dr,如Dr.Wang,稱呼一般教師時,男的在其姓前加Mr,未婚女的加Miss,已婚女的加Mrs.在歐美,有些教師還希望學生直呼其名或姓,這要視教師和學生的個人關系而定。

      有一位50出頭的外籍教師向學生們講述她來校時的旅途見聞,并說她剛剛回來,覺得有些疲勞,這時一位學生出于關心,對她說“您今天應該好好休息,這樣大的年紀不能太勞累了?!边@位外籍教師聽后很不高興地說:“I dont think Im that old,please dont worry about it.”一次課堂上的情景對話練習,該老師由衷贊揚說:“Youre really a lovely girl.”這位學生窘在那兒,脫口而出“No,no…”說明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社交禮儀已有所知。比如,當一個長輩稱贊他時,他往往會客氣地說“不,我還做得不夠好”“您過獎了”之類的謙辭。而在英語中是不能這樣回答的,而應大方地說“Thank you”??梢?,文化習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語言的正確使用,這意味著學會用一種語言的系統(tǒng)規(guī)則造出合格的句子并不等于學會了說這種語言。

      有一個詞:peasant,漢語譯為“農(nóng)民”,然而這個詞在西方有特定文化涵義,指的是沒有受過教育、舉止粗魯?shù)卦谕恋厣蟿谧鞯娜?,帶點貶義。現(xiàn)在在談到貧窮國家的農(nóng)民時,有時仍然可以使用peasant一詞。顯然,用peasant這個詞來指稱我國當代的農(nóng)民就顯得不妥當了,而應該用farmer一詞來替代。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向學生說明中西文化中“農(nóng)民”概念的異同,并指明這兩個英語詞含義上細微的差異。

      不注意進行英語文化教育,可能會使學生文化上的障礙轉嫁到語言上的障礙。再如,英語中有一種人叫cowboy,在漢語中沒有對應詞,若譯為“牧童”就是明顯的文化錯誤,因為漢語的“牧童”文化內(nèi)涵與英語相差甚遠,后來譯為新組配的一個詞“牛仔”,但從這個漢語詞本身看也是反映不出這個詞的內(nèi)涵的,因為cowboy與美國早期開發(fā)西部有關,提到cowboy就帶有一些浪漫主義和傳奇色彩,如果不向學生介紹cowboy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就無法讓學生正確使用它。再如,lover與漢語中的“愛人”對應,但是這兩個詞實是貌合神離,中國人常稱配偶為愛人,但lover一詞在英語文化中卻是指情人,而非漢語中的愛人。像這樣的時候,為了使學生正確掌握并使用語言,教師就不能不對學生進行中西文化差異的教育。

      我國的高職英語教學一直都很重視傳統(tǒng)的語言系統(tǒng)基礎教學,過分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即說出一個合乎英語語法的語句,而忽視語言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近幾年來,英語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意識到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重要性,但令人遺憾的是,高職英語課本中并沒有單列英語文化方面的知識點,課文后也沒有多少文化差異方面的注釋,只有靠教師有意識地進行補充。

      三、中西文化差異的主要內(nèi)容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語言的文化不可能,也不存在沒有文化的語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又提供給語言正確運用的空間。中西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它們必然反映到語言里,我們將體現(xiàn)在漢語與英語里的文化差異歸納為如下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中西方民族傳統(tǒng)價值觀念不同。

      傳統(tǒng)價值觀念是民族心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植根于人的思想意識之中。在中國人的觀念里,長輩或上司詢問晚輩或下屬的年齡、婚姻、家庭等問題,是很正常的,是關心、親切的表示;而在西方人的觀念中,這類問題純屬個人隱私,無論是長輩還是上司,詢問這類問題都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乃至有侵犯他人隱私權的嫌疑,這是英美社會的交際禮儀習俗和人們的普遍心理。那么,在與初次來中國的西方人用英語交流時:“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Do you have children?”上述話語是不宜出口的,從語法角度看,這些句子都沒有任何問題,可是卻違背了交際中的文化原則,會讓對方覺得非常不禮貌,頗為尷尬。

      第二方面,中西文化社會交際習俗方面的差異。

      美國人打招呼常用“hello”“ hi”,英國人見面則喜歡談天氣。而中國人見面打招呼除了“你好”之外,常用問句是“你吃飯了嗎?”雖然各國不同的語句都傳達了同一個意念,即問候,英語中“Hi !”“Hello !”“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等等,就相當于漢語的“你好!”但是漢語中常見的“吃飯了嗎?”如果翻譯成英語來問候外國朋友,就會出現(xiàn)誤解,因為英語當中并沒有“Have you eaten yet”問候方式。同樣,告別時,英語中說“Itsnice talking with you.”對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不習慣,而漢語當中的“請走好”“請留步”“慢走”若翻譯成“Walk well,please.”“Stay well,please.”“Walk slowly.”對外國人來說,也是很奇怪的。

      在對待別人的贊揚時,中國人時常表現(xiàn)得十分謙虛,故意“否認”對方的贊譽,而英國世界中的習慣是認同并致謝,并不認為這樣說有失得體。中國人還有自貶的習慣,許多謙辭如鄙人、小人、獻丑、薄禮等不易譯成英語,而在贊揚別人時又故意夸大其辭:大作、光臨、明斷、慧眼、海涵等,也很難譯成英語。中西禮儀方面的差異往往同價值觀念的差異相聯(lián)系,中國人認為“謙虛是美德”,而西方人認為“誠實為上策”。

      endprint

      第三方面,中西方語言的歷史文化背景的差異。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面對同一個自然界,不同民族就可能會賦予不同的寓義。比如,各地人們面對的客觀世界的顏色是一樣的,但是不同民族的語言里卻有不同的顏色詞,即使有相同或相近的顏色詞,也難有相同或相近的含義。眾所周知,紅色在中國代表著喜慶、吉利,故中國傳統(tǒng)婚禮上新娘一般穿紅衣裳,以象征幸福、吉利,而西方的新娘則穿白色的婚紗代表愛情的純潔無瑕,但在中國則以白色表示哀悼,有時也用黑色。這時候,漢語“紅色”就不能譯成英語red,英語的white也不能直譯成漢語“白色”。

      第四方面,非語言交際規(guī)則的差異。

      語言交際還往往伴隨著非語言交際,后者最重要的內(nèi)容是手勢與眼神,語言中有中西文化差異,非語言交際手段中也有中西文化差異。比如,手勢(gesture),將手放在喉嚨上,四指展開,手心向下,在中國表示殺死,在西方表示吃飽了。西方文化中還有些獨有的手勢,如大拇指朝下對某項提案的否決,表達“不”的意思,左右擺動食指(其它手指扣緊),表示警告某人不要做某事。再看眼神交流(eye contact),在西方文化中,交際雙方喜歡面對面的眼神交流,對于他們來說,不直視對方眼睛的交際對象是不值得信任的。然而,在中國文化中,交際雙方卻會盡可能地避免眼神交流,因為中國人認為直視對方是不禮貌的行為,特別是當對方是異性或者上級領導的時候。

      四、高職英語教學中加強中西文化差異教育的方法

      1.鼓勵學生廣泛閱讀

      高職學生由于對英語學習不夠重視,所以詞匯量不夠,可能引導他們閱讀關于西方文化的簡易讀本,或教師自己編寫與高職英語教材相關的西方文化知識。對高職學生來說,要求他們閱讀英美文學作品簡寫本與英漢對照本,因為文學作品是了解這個民族的習性、心理狀態(tài)、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最生動,最豐富的材料。并留意英美新聞、報刊、雜志,積累有關英美社會的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材料。

      2.在教學中因勢利導進行文化教育

      首先,聯(lián)想是有效的方法,如在學習Dady時,告訴學生西方文化習俗中的相關詞語,英美人小時候叫父母為Dady,Mummy,長大時叫Dad,Mum,成年后叫Father,Mother。同樣,在學到稱呼語Mr時,也須讓學生聯(lián)想到相關的稱呼習俗,如男士統(tǒng)稱Mr,未婚女士稱Miss,已婚女士稱Mrs,而現(xiàn)在的傾向是無論未婚已婚女性都統(tǒng)稱Ms。

      其次,比較也是很好的方法。在學習cousin時,學生一定會感到困惑,怎么西方人不像我們一樣區(qū)分表兄、表弟、表姐、表妹等。這樣就可以因勢引導進行中西文化差異比較:英語中“cousin”一詞意指親屬關系中與自己同輩的稱謂,能夠指眾多的成員,而不像中國人去區(qū)分表兄、表弟、表姐、表妹等,這表明某社會成員與這些分布不同親屬地位中的同輩人都保持著相同聯(lián)系,對他們的社會行為都一樣。漢語中對眾多親屬成員使用眾多稱謂,說明了某社會成員是與他們每一個人都保持著一種獨特的關系。

      第三,特別要重視詞匯文化意義的介紹。

      文化語言學表明,一種語言的文化涵義主要由該語言的詞匯所承載。語義學的理論也把一個詞語的意義分為概念意義和文化意義。概念意義就是詞的語言意義,文化意義則指概念意義之上的感情色彩、風格意義和比喻意義等。從文化對比的角度,講解同一詞匯單位在兩種文化中所具有的不同內(nèi)涵,是一種最有效的中西文化差異教育。教師可以通過聯(lián)系文化傳統(tǒng)、民間傳說、使用習慣和心理傾向來講授詞的搭配和交際用法。

      比如,“狗”在漢語中往往是個貶義詞,如“狼心狗肺”“狗仗人勢”“狗腿子”“狗急跳墻”,而與此對應的英語詞匯單位Dog在英語中一般偏向褒義用法,如a lucky dog(幸運兒),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每個人都有得意之時)。再如,“竹子”這個詞和英語中的bamboo對應,然而它們的文化意義一多一少。竹子與中國文化有著深厚的關系,蘇東坡曾說“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耶!”中國人常用竹子來以物喻人,表達自己堅定、正直的性格。畫竹、吟竹、寫竹的作品不計其數(shù),在成語中也常出現(xiàn)“竹”字,如“胸有成竹”“勢如破竹”“罄竹難書”“青梅竹馬”等。與之相反,bamboo一詞在英語里幾乎沒有什么聯(lián)想意義,在多數(shù)情況下,它只是一個名詞。

      具體地說,英漢詞匯的文化差異有以下幾種情況造成:

      第一,文化淵源的差異。如漢語中的“蟋蟀”與英語中的cricket指的是同一種鳴叫的小昆蟲,但有著迥然不同的文化淵源?!绑啊痹谥袊幕锍=o人以憂傷凄涼,孤獨寂寞的印象。而在英美人們心目中,蟋蟀并沒有傷感色彩,如莎士比亞有句習語:“as merry as cricket”(像蟋蟀一樣高興)。

      第二,詞匯空缺(lexical gap),可分為全空缺詞和半空缺詞匯。全空缺詞,指一種語言某些詞匯的字面意義和引申意義在另一種語言中沒有與之對應的詞匯。各種語言的詞匯量各不相等,在任何一種文化語言中總有一部分在另一種文化語言中不存在的詞匯。如漢語中的“餃子”在英語中是空缺詞。英語中雖然有相似的食物名稱“dumpling”和“ravioli”,但前者表示“湯團、團子”,后者是“有餡的小包子”,意義上并不對等。我國的餛飩、荔枝、冰糖葫蘆、炕、磕頭、武術、大字報、節(jié)氣等詞在英語中都沒有對應詞,這時候只能音譯。半空缺詞匯指兩種語言中字面意思相同,但在一種語言中有引申意義,在另一種語言中卻沒有該引申意義的詞匯。這種情形是很常見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挖掘。如“Friday”“the13th”在英語中都有貶義的引申意義,表示不吉利,而在漢語中,字面意思和英語完全相同,但既沒有貶義的引申也無褒義的引申。再如,“talk the turkey”中,turkey一詞英文的字面意思都是“火雞”,但英文中還引申為“不拐彎抹角,直話直說”,而漢語中“火雞”一詞則沒有這樣的引申。同樣,漢語中的“牡丹花”和英文中相對應的詞的字面意思一樣,在漢語中它有富貴的引申意義,但在英語中則沒有這種引申。

      第三,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其詞匯跟說這種語言的人所處的特定生活環(huán)境有密切的關系,如語言學上有個著名的例子,即愛斯基摩人語言中有多達幾十個關于雪的名詞。同理,英漢民族各自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差別較大,詞匯及其運用也就會有明顯的差異。英漢語言中的詞匯分別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體式。例如,我們說“牛飲”,英語中說“drink like a fish”。中國人生存的環(huán)境里有佛教文化,反映在漢語中的詞匯有“借花獻佛”“立地成佛”“臨時抱佛腳”“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等等,而英語國家大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因此God、church、priest等詞匯也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但翻譯時可與漢語中佛教詞匯相互對應,如God bless you!可翻譯成“菩薩保佑!”Thank God!可翻譯成“謝天謝地!”

      第四,課堂活動中進行情景設計教學。在課堂活動中設計適當?shù)慕浑H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比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們常常會設計參加一個英國朋友生日聚會的情景,要求學生學會見面如何問候、介紹、送禮物、如何與朋友攀談以及如何說再見等。在這個模擬的情景中,通過實際的對話練習,學生就會理解并應用在課本上學到的文化背景知識和交際規(guī)則,從而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時候,教師要注意糾正學生在語言中的文化錯誤,如見到對方身體不好,不能直接問“are you sick?”在英語世界中,這樣的問話恐怕會嚇到對方,而應問:“you look a bit false,are you feeling all right?”再如,不能把中國人在告別時叮囑病人的習慣話語“要當心啊,按時吃藥啊”“多喝水”等等,直接翻譯成英語來說,而應說:“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或“I do hope youll feeling better soon”.

      第五,充分利用圖片、幻燈片、電腦、電影、電視等直觀教具。

      電影是了解西方社會文化的一種有效手段。電視、電影,還是觀察、研究姿態(tài)、表情、動作等非語言交際手段的十分重要的材料。

      五、結論

      促進對目標語言文化的理解和溝通,是現(xiàn)代語言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反之,文化教育的前提就是語言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結合起來,通過對中西文化差異的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和包容性,從而實際上保證了對所學語言的正確運用。由于我國的高職英語教學一直缺乏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重語言基礎而輕文化教育,國內(nèi)初中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普遍比西方非英語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qū)的同齡孩子弱得多,所以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努力轉變過去那種“只重語言形式”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正確認識到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論是語言知識還是文化知識,都要教與學。有條件的中學應該盡可能聘請外籍教師,外籍教師可以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使學生樂于學英語,樂于了解英美文化,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柯丹.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02):177-179.

      [2]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王振亞.語言與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周一農(nóng).詞匯的文化蘊涵.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2005.

      [5]Preston,D.Socio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Blackwell,1989.

      [6]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UP,1994.

      endprint

      猜你喜歡
      中西文化漢語交際
      情景交際
      學漢語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交際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書介:《中西文化關系通史》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02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如何克服語言教學中中西文化差異
      從電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人間(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中西文化語境下月亮的“意”與“象”
      修水县| 绥滨县| 绥德县| 武山县| 遵义县| 绍兴县| 温泉县| 科技| 谢通门县| 南涧| 寿光市| 望谟县| 莎车县| 四川省| 石嘴山市| 北辰区| 禹州市| 安阳县| 彝良县| 西贡区| 那坡县| 灵川县| 长治市| 达州市| 中宁县| 丰城市| 桂林市| 聂荣县| 安义县| 澜沧| 晋中市| 台北县| 嘉黎县| 乐陵市| 江西省| 仪陇县| 舒兰市| 米泉市| 贵德县| 固镇县| 巫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