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蓉婭
我曾經(jīng)在門診遇到一個70多歲的病人,看起來很年輕。我給她檢查身體時發(fā)現(xiàn)她肚子上有兩道長長的疤痕,一看就做過好幾次手術,估計是個命運多舛的人。出于問診的需要,我必須詳細追問既往病史和手術史,于是我只好小心翼翼地問她以前得過什么病、做過哪些手術。一般人被問到這樣“揭傷疤”的問題,回答時常常會帶著對命運不公的抱怨。可這個病人不是,她幽默地回答了我的問題——
“30歲時,我做了橫結(jié)腸切除,于是我成了斷腸之人;50歲時,我做了膽囊切除術,于是我成了無膽英雄;70歲時,牙掉光了,于是我成了無齒之徒……”
所有在旁邊的醫(yī)生都被逗樂了。我相信無論到了哪里,她都會受到尊重,因為她有一顆樂觀的心。
樂觀的心態(tài),可以讓人健康、長壽、年輕。
我的另一個病人,是一位72歲的老太太,每天把所有的化驗結(jié)果、用藥、癥狀波動、飲食營養(yǎng)、各種特殊情況,都拿小本子一行一行記下來,先后記錄了7個本子,記錄得既工整又嚴謹,堪與科學實驗記錄相媲美。老太太這種認真對待生命、認真對待自身的態(tài)度讓人敬仰。她前后做了兩次手術,歷經(jīng)10個療程的化療,還樂觀地活著——到現(xiàn)在已5年。而她得的是最惡性的卵巢癌——漿乳癌,得這種病的人平均存活時間不到兩年。
樂觀不是老年病人們的專利,年輕病人里也有不少樂觀的天使。我有一個病人得了一種極其難治的病,平日里三天兩頭跑醫(yī)院,還先后住院好幾次。第一次住院,她自學了西班牙語,第二次住院她自學了油畫,第三次住院,她自學了水彩畫,還利用病假在家自學了意大利語。最后一次出院時,她告訴我,等病好了一定要去歐洲看看,要不然西班牙語、意大利語都白學了。面對內(nèi)心如此強大的病人,病魔還好意思糾纏嗎?
人生在世,想完全不生病是不可能的,關鍵要有與疾病和平相處的心態(tài),盡量減少疾病對自己生活質(zhì)量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與疾病和諧共處,記得揣著那味叫“樂觀”的良藥!
(摘自《有多少病人是被嚇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