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祺, 曹軍華, 任鳳英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烏魯木齊 830028)
清洗前預處理目標是讓器械上污染量大大下降,確保接下來的清洗程序并最終完全清除器械上的所有污染物。婦科器械種類繁多、形狀復雜、結構特殊,使用后附有黏性很大的分泌物、血凝塊、胎脂、胎膜等污染物。清洗過程中處理不徹底,影響消毒滅菌質量,易引發(fā)醫(yī)源性感染的發(fā)生。本研究采用3種不同預處理方法對婦科器械清洗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材料手術室、婦產病區(qū)使用2 h以上的非感染性婦科器械包(每包53件器械)21套,每組器械試驗周期均為7 d。全自動清洗消毒機(山東新華),全效多酶清洗劑(德國德普),3M堿性清洗劑,易博士清洗測試指示條,光源放大鏡。
1.2方法
1.2.1 分組 將21套器械包共1 113件,隨機分為:堿性清洗組、多酶清洗組和對照組3組,每組7 套371件器械,每組器械的種類、污染程度、使用率以及新舊程度一致。
1.2.2 預處理清洗方法 器械能拆卸的部分盡量拆分、各軸節(jié)處完全打開,套入U型器械架,分組放進清洗筐。預浸泡方法:清洗劑按產品標簽說明進行稀釋,堿性清洗組配比濃度為1∶200,即每升水中加5 mL堿性清洗劑;多酶清洗組配比濃度為1∶300,即每升水中加3.3 mL全效多酶清洗劑;對照組采用常用水。然后將3組器械分別浸泡于清洗劑和常用水中,10 min后取出。3種方法預處理步驟完成后,進入全自動清洗消毒機,選擇標準的手術器械P1程序進行清洗(純化水),程序包括預洗→加酶主洗(1∶300自動加入)→初次漂洗→二次漂洗→93℃消毒潤滑→烘干。為避免清洗過程的操作差異,保證操作程序的一致性,清洗員經培訓后相對固定。
1.3清洗效果評價
1.3.1 目測法 裸眼及借助帶光源放大鏡下觀察清洗后的器械表面清潔光亮,特別是軸節(jié)、齒槽、吸引管內外壁等處,無任何污跡、血跡及可剝脫的顆粒物、水垢、銹斑為清洗合格,否則為不合格。
1.3.2 殘余血檢測 取待檢器械的表面、軸節(jié)、齒槽、吸引管內壁等部位為采樣點,滴清水,10 s后用易博士清洗效果檢測指示條蘸其水,觀察顏色變化,顯色試劑塊在1 min內全部或部分出現不同程度的綠色均為殘留血污檢出陽性,不變色則為陰性。3組由同一人采樣、評價。
1.4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R×C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目測法清洗結果對照組合格數為256件,合格率為69.00%;堿清洗組和多酶清洗組分別為357、340件,合格率為96.22%和91.64%。堿清洗組與多酶清洗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37,P>0.05),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5.719,χ2=60.168,P均<0.05),見表1。
2.2殘余血測試法清洗結果對照組合格數為204件,合格率為54.98%;堿清洗組和多酶清洗組分別為353、301件,合格率為95.14%和81.13%。堿清洗組與多酶清洗組分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9.864,χ2=58.332,P均<0.05),且堿清洗組與多酶清洗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4.862,P<0.05),見表1。
表1 3組器械清洗合格率/件(%)
注: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與堿性組比較,*△P<0.05。
3.1預處理是保證清洗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要進行處理的物品可以在進入洗消機之前進行一些附加行動如預處理,這些操作在降低初始生物負荷和(或)污染程度方面是必須的。浸泡是預處理的一個重要步驟,對于血跡干凅的器械用常規(guī)的清洗方法是無效的[1]。由于婦科器械結構復雜,存在許多如關節(jié)、齒槽、縫隙和管腔等盲點,分散在濁水中的小顆粒污染物受到盲點的阻擋而易沉積在那些極難清洗的位置,腐蝕器械并成為感染源。因此唯有徹底地將污物分解并溶解到預處理水中,才有可能在清洗階段通過潔凈的水替代污染了的污水過程,從而確保接下來的清洗程序對器械上那些肉眼無法看到的殘留污物進行進一步有效處理,最終完全清除所有污染物。器械經過徹底的清洗可使污染微生物下降4個對數值[2]。
3.2不同預處理作用對器械清洗質量的分析本研究中對照組不加任何清洗劑預處理后清洗,2種檢測方法,結果器械清洗合格率最低,對有機污染物的清洗均未達到清洗質量標準。多酶清洗組,目測法合格率為91.64%,但器械的光潔度欠佳,殘余血測試合格率為81.13%,表明多酶液不能徹底清除油脂類及其它隱形和頑固性污漬。堿清洗組2種檢測方法,結果合格率最高,目測法合格率為96.22%,殘余血測試合格率為95.14%,明顯高于多酶清洗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表明,使用堿清洗劑預處理婦科器械,能徹底清除油脂類及其它頑固性污漬,與多酶聯合應用具有顯著的清洗效果,使清洗后的婦科器械清潔又光亮。本研究結果提示,目測法2種清洗劑預處理的清洗效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殘余血測試顯示2種清洗劑的清洗效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初步認為是目測法的局限性所致,殘余血檢測是一種經典的試驗方法,客觀性更強。
3.3不同清洗劑對器械清洗質量的影響多酶清洗劑是現在應用較多的一種清洗劑,多酶能有效地松解和去除粘附在器械上的蛋白、黏多糖、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使殘留在器械上的有機物、微生物的數量盡可能減之最少,從而達到清洗目的。堿清洗劑的作用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表面活性劑的作用,表面活性劑是清洗劑的核心成分,即使酶清洗劑的作用功效主要也源于此,但酶清洗劑中的酶僅起著輔助作用而不是決定性作用,清洗劑的效果關鍵是看其中所含的表面活性劑是否能有效地去除污物;二是高pH值(pH值≥7.5)的作用,兩者協(xié)同可使蛋白質水解、通過皂化反應分解脂類,從而達到優(yōu)良的清洗效果[3]。本研究結果表明,婦科器械的清洗方法,最優(yōu)的搭配是先用堿清洗劑浸泡后(去除油脂污染),再用酶清洗劑進行清洗(分解蛋白質),堿清洗劑和多酶清洗劑聯合使用,使清洗方法更加科學、合理,清洗質量明顯提高。柴海榮等[4]的研究也表明,在顯微電鏡比較中可以看到堿清洗劑通過減弱生物膜和物體表面粘合作用完全清除生物膜,去污能力遠遠高于普通含酶清洗劑,能夠顯著清除生物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因此,堿清洗劑對于油脂類污染器械有較強的去除能力,尤其適用于產科手術、骨科、腹腔等含有大量脂肪污染的器械。
參考文獻:
[1] 莊水華,劉承軍,鄭培英. 剖宮產器械清洗效果及改進措施[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8):1578.
[2] 管琪琪. 消化內鏡清洗消毒有效性研究[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 3):290-291.
[3] 王耀芝,汝俊穎,段繼紅,等. 堿性清洗劑對器械清洗效果的影響[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8):4466-4467.
[4] 柴海榮,黎曉暉,楊麗雅,等 . 堿性清洗劑去除生物膜機制探討[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8):4070-4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