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一伊 徐培武 通訊員 薛梁
嘉善:清涼村的17個“太陽”六項機制推動各類問題有效破解
文/本刊記者 王一伊 徐培武 通訊員 薛梁
“刷拉刷拉……”嘉善縣姚莊鎮(zhèn)清涼村村民朱金其家豬舍的最后一扇門被拆除了。
至此,清涼塘兩側200米范圍內的17戶養(yǎng)殖戶的豬舍已基本拆除,累計7067.3平方米,削減生豬存欄4630頭。豬舍拆干凈后,鄰里之間的怨氣沒了,清涼村終于“清涼”了。
說起拆豬舍,老朱告訴記者:“心疼啊,出租給一對安徽夫婦,每年的租金都能收個六七萬呢!雖說是為了治污水,一開始我是真不愿意!”
養(yǎng)豬多的村子,臭氣熏天,連女婿都不愿意來老丈人家。這些沒有配套環(huán)?;A設施的養(yǎng)殖戶,對周邊的河道造成了嚴重污染。嘉善縣痛下決心,拆除這些粗放型豬舍,助推生豬養(yǎng)殖業(yè)轉型發(fā)展。
談起第一次去老朱家勸說拆除豬舍的情景,姚莊鎮(zhèn)人大主席蔣勝強和副鎮(zhèn)長董銘勤記憶猶新,那次和老朱“談不攏”,郁悶中蔣勝強失手把新買的尼桑車開到了農田里。老朱抱著對抗情緒“死守嚴防”,老蔣、老董分析情況動足腦筋找突破口,前后30來次做老朱的思想工作。
老朱最終在拆除協議書上簽了字。老蔣又介紹他到一家菌菇生產廠上班,幫他聯系,陪他面試。6月1日,這位65歲的養(yǎng)菌行家給老蔣打來電話:“蔣主席,我已經在菌菇生產廠上班了,工資還不錯,謝謝儂!”
點開嘉善縣“民情在線系統(tǒng)”,清涼村的豬舍拆除進展情況一目了然,系統(tǒng)內的“民情晴雨表”以“晴、多云、陰、雨”4種天氣狀況來反映民情狀態(tài),清涼村“民情晴雨表”上的17個“太陽”顯示了這項工作宣告成功。
今年剛開通的嘉善縣“民情在線系統(tǒng)”,可以實時查看民情民事收集、研判、交辦、督辦、評價、反饋全過程,可以實時反映干部走訪農戶的情況、民事辦理進度和結果。上級部門也會通過定期走訪和電話回訪等方式,了解核實干部走訪到位率和群眾滿意度。
○鏈接
嘉善縣健全“六項機制”:1.多元化收集民情;2.集約化分類研判;3.項目化交辦承辦;4.全程化督辦落實;5.科學化考核評價;6.實時化反饋結果。截至目前,全縣鎮(zhèn)村干部已走遍8.27萬戶農戶,收集到群眾反映的問題和意見建議42581個,已辦理40183個,辦結率94.37%。
嘉善縣組織青年黨員干部開展“三改一拆”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