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靖
聾啞學生由于生理、心理以及外界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使他們的認識、思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與健全人在很多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他們的思想單純、知識貧乏,沒有社會交往經(jīng)驗,對善惡、是非、美丑的認識能力低。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大多不同程度的表現(xiàn)出自卑、孤僻,不愿與人交流,不能融入社會;有時又往往表現(xiàn)出自尊好勝。因此,這就需要老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他們的身心逐漸完善,做到自強自立,將來真正能夠融入社會。在這里談談我的做法:
一、用無私的愛來感化學生
教師要有耐心,更要有愛心,而在聾啞學校,教師的愛更加重要,更有意義。為了讓這些殘缺的幼苗健康成長,作為班主任,我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他們身上,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他們。每接一個班,我都要詳細的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思想狀態(tài)及家長的態(tài)度,做到心中有數(shù)。學生大多來自農(nóng)村,多數(shù)家里還有弟弟妹妹,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而且由于他們身患殘疾,父母把愛大多傾注到健全子女身上,使這些殘疾孩子缺乏父母之愛。我從各方面關心他們,幫他們洗衣服,縫縫補補。有些學生家里太困難,我就把自己的衣服拿給他們穿。學生生病了,我親自帶他們去醫(yī)院看病,并從家里給他們帶來可口的飯菜。
記得去年秋天,我班學生李浩家因為家庭矛盾導致了父親喝農(nóng)藥自殺身亡,母親離家出走的慘劇。當李浩的姑父來校請假并說明情況后,我的心立刻被揪緊了,一個十四歲的殘疾少年怎樣承受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呢?他今后還能上學嗎?我的腦海中首先閃過一個念頭,趕緊去他家看一看。向校長說明情況后,我坐了一個多小時的汽車,輾轉打聽到他家,一進院子就看見李浩坐在院子里發(fā)呆。看到我來了,他先是一愣,然后叫了一聲“老師”,就撲到我的懷里大哭起來。我忍住眼淚安慰了他幾句,他的奶奶從屋里走了出來,老人含淚把我讓進了屋,說明了事情的經(jīng)過。我對老人說:“您放心,有什么困難學校幫助解決,千萬不能讓孩子輟學?!崩先诵湃蔚攸c了點頭?;氐綄W校,我向領導匯報了情況,校領導也表示對李浩要多照顧。我又向班里同學說明情況,教育他們以后要像他的親兄弟姐妹一樣從各方面關心他,學生們也都鄭重地點了點頭。幾天后,李浩重返校園,我對他耐心地開導,為他補上了欠下的課,并和同學們在生活中處處關心他。漸漸地,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學習也穩(wěn)定下來了,我這才送松了一口氣。
通過這件事,同學們更加懂得了要互相幫助,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二、根據(jù)聾生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的進行品德教育
由于聾生的個性、心理與正常孩子有差異,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面對事件的的發(fā)生,我首先采用冷處理的方法。因為任何急躁的表現(xiàn),對本來性情就急躁的學生來說只能是火上澆油。如我班有一名學生,很聰明,學習也好,但就是太傲氣,且脾氣倔強。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又哭又鬧,不是跟別人打架就是自己出走。面對這種情況我不急于批評,也不追問,先給她時間讓他平靜下來自己想。我找別的同學談完話,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等她冷靜下來再對癥下藥,指出她錯在哪里,告訴她改正的方法,并指出今后該怎么做。慢慢的,她不再像以前那樣任性了,有時還會主動找我聊天,和我溝通。后來,她當上了班長,成為了我的得力小助手。
每個孩子都有缺點,但不能總看到缺點而看不到閃光點。發(fā)揮孩子的特長,會使他們更完美。
三、開展各種活動,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
聾啞學生的思想教育應以正面教育為主。樹榜樣學先進,讓學生有目標,是培養(yǎng)他們良好品質的一種重要的方法。我們班每學期都要評出三好學生和積極分子,并發(fā)獎品表彰獎勵。激勵所有的學生向先進學習,爭取進步。班內每周評比一次先進衛(wèi)生個人和進步最快的同學。通過這些全體同學都參加的活動,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彼此競爭,逐漸形成了學先進爭上游的良好氛圍。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我班還開展了豐富多彩里的課外活動。春天去郊外踏青、放風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風光;清明節(jié)祭掃烈士陵墓,讓他們時刻謹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倍加珍惜;秋天去野外野炊,觀賞金秋美景,進行語文、數(shù)學課外游戲,培養(yǎng)他們對文化課的學習興趣;冬天開展體育比賽活動,如跑步、拔河、踢毽子比賽等,既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又培養(yǎng)了他們對體育鍛煉的熱情和集體榮譽感。每當“六一”、元旦,我還組織學生精心編排文藝節(jié)目,充分展示每個學生的藝術才華。這些有益身心的活動,既有利于聾生形成良好的素質,又可以把它們旺盛的精力轉移到正確的方向上來,防止了不良思想行為的產(chǎn)生。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人人懂得守紀律、愛學習、愛勞動,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的文明風氣逐漸形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安心的在校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朱曉溪.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對聾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J].課外閱讀(中旬刊).2011.
[2]蘇富梅.喚醒教育在聾生思想品德教學中的解讀與實踐[J].博覽群書(教育).2013.
[3]彭真梅.加強聾校思想品德教學培養(yǎng)聾生良好行為習慣[J].教師(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