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翔
(無錫科技職業(yè)學院,江蘇 無錫 214028)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現(xiàn)場訪問法和問卷調查法,對無錫科技職業(yè)學院在校期間連續(xù)2年體質健康測試不合格的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對如何改變這些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態(tài)度;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進而改善他們體質健康測試成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體質健康測試不合格學生體育鍛煉情況。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詢中文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以及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獲得最新研究文獻。
1.2.2 問卷調查法 調取了2009年-2013年,5年來無錫科技職業(yè)學院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一年級不合格學生共計2 385名,其中有2 142名學生連續(xù)第2年體質測試不合格,約為89.8%。此外對這89.8%的學生中,目前尚沒有畢業(yè),能夠聯(lián)系上的學生總計280人發(fā)放了調查問卷。對能聯(lián)系上的280名學生發(fā)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254份,有效回收率90.7%。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統(tǒng)計。
表1 2次測試均不合格的學生各單項不合格情況分布 N=2 142
表2 不合格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頻度 N=254
而從表1中可以看出,前后2次測試結果沒有顯著差異,耐力素質、身高體重指數和速度靈敏素質是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不合格的主要項目。造成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2次均不及格的因素是多樣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體重不正常、耐力素質和速度素質差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缺乏體育鍛煉。從表2中可以看出,不合格的這些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頻率,其中從不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占到27.2%,其中男、女生分別為24.6%和30.4%;偶爾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占到42.9%,其中男、女生分別為43.7%和42%;每周固定能夠參加1次課外體育活動的學生僅占到22.4%,其中男、女生分別為23.2%和21.5%;而每周能堅持參加2次以上體育鍛煉的學生僅有7.5%,其中男、女生分別為8.4%和6.2%。從調查問卷反饋的數據中可以看出,體質測試不合格的學生其參與體育運動的頻率也是較低的。
認為自己“體育一貫不好”這一因素影響自己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有61%,是所有選項的第一位。其中男生中有59.2%的選這一項,是男生影響因素中的第一位。女生中有63.4%的選擇了這一項,是女生影響因素中的第二位。這些學生多年來的體育學習經歷,讓他們覺得自己體育不行是一貫如此的,“我太胖、我的運動能力差、我什么體育項目都學不好”等自卑的觀念已經深入他們的心中。背著這樣包袱的學生,有“得過且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逐漸對體育失去興趣。
調查顯示,有58.7%的學生選擇“不懂如何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其中女生選擇這一項目的有67%,高于男生的52.1%。這說明“終身體育鍛煉”的概念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在體育教學中,對這一知識內容的教學尚有欠缺。這其中,女生的欠缺更加明顯。
認為周邊缺乏體育鍛煉的氛圍在所有影響因素中占第3位,選擇這一項目的有49.6%的學生,其中男生47.9%,女生51.8%。這表明,首先,學校在開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普及率和覆蓋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不僅僅是體育活動愛好者和特長者的活動,而應該是全體學生集體的活動;其次,在體育課程中,教師應當更多地兼顧到所有學生,特別是較為落后的學生,促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培養(yǎng)他們從事體育鍛煉的興趣。
調查顯示,45.3%的體質測試不合格學生認為自己身體狀態(tài)和身體素質不夠好,不適合參與體育運動,這其中男生有44.4%、女生有46.4%的學生選擇這一項。根據對部份學生的訪談,選擇這項的學生中僅有個別同學在身體健康上卻有一定的問題,但絕大部份同學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但身體基本運動素質較低,體重超重或營養(yǎng)不良,長期以來體育成績在班級里落后于一般同學。因此,他們普遍認為自己身體不適合參與體育運動。
選擇感覺體育鍛煉或體育課枯燥乏味的學生占總數的34.7,其中男生選擇這個項目的有32.4%,女生選擇這個項目的有37.5%。在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選擇該項目的學生主要表現(xiàn)在:(1)長期體育成績處于后進,他們對于體育不感興趣,體育課變成得過且過,能混個及格分就滿足了,課外體育鍛煉更是無從談起;(2)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他們往往是教師忽視的群體,他們沒有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感到有成就感;(3)在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中,由于運動技能較差,他們在活動中是邊緣群體、被忽視冷落的群體。
這些學生對體育不感興趣,沒有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和積極性,靠他們自己內在動因顯然無法改善體質健康水平。因此,首先要用外在動因“逼迫”他們參與體育活動,只有參與體育活動了才能逐漸改變其對體育的認知態(tài)度。
獲得成就感是調動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自信心的首要途徑。這些學生在參與體質測試的過程中,顯然大多數不合格學生無法在一個學期或學年中,測試成績突飛猛進??赡芩麄兘涍^一段時間的努力只能獲得一點小小的進步,那么我們就要充分肯定他們這一點點的進步。例如,在針對體質測試耐力素質項目不合格的學生,只要他第二年的耐力素質項目成績比上一年有一定量的進步,我們就可以認為他的耐力素質項目合格。當然,這個進步幅度對應的分值,需要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比對后才能得出,本文就不做這方面的探討了。對成績提升的幅度進行評價,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具體應用,它對于促進體質健康測試不合格學生提升體育自信心、調動積極性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要讓“終身體育”的觀念深入人心,改變體質測試不合格學生“不會鍛煉”的現(xiàn)狀,就必須讓他們具備科學鍛煉的相關知識儲備。因此,加強體育理論教學勢在必行。
開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要主次分明、層次清晰。開設的活動項目除了面向體育積極分子和愛好者外,還要相應地針對更大范圍學生開設符合他們要求的體育活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不能僅僅成為積極分子和愛好者的節(jié)日,它更應該成為的是普通的學生和體育運動后進學生的節(jié)日。
[1]張延萍.大學生體質健康評價體系優(yōu)化研究[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12.
[2]曲勇.從教育評價的視角探析“后進生”現(xiàn)象[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9.
[3]張鳳玲,張興泉,王亞乒,李勃.對當前我國普通高校體質健康測試有效性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4):52-56.
[4]賴錦松,余衛(wèi)平. 廣東高校畢業(yè)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現(xiàn)狀與反思[J].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科學版,2013(4):91-9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