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棟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也叫試管嬰兒,是目前臨床上輔助不孕不育的有效方法[1]。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良好的心態(tài)是影響受孕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醫(yī)護人員在手術過程中應積極采取相關措施改善患者的心態(tài),提高手術效果。本研究試圖根據(jù)心身相互作用原理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孕婦進行認知行為療法聯(lián)合護理干預,從而為改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孕婦心理狀況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方法借鑒。
1.1 對象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進行體外授精胚胎移植術的1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進行B超檢查,宮腔形態(tài)正常,且均愿意接受促排卵治療;患者不孕原因主要包括:輸卵管堵塞、子宮內(nèi)膜異位、多囊卵巢綜合癥及男性不育等。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共60例,年齡23~44歲,平均(33.5±3.1)歲;28 例為常規(guī)授精(IVF),32 例為卵泡內(nèi)單精子注射(ICSI)。對照組:共60例,年齡21~43歲,平均(33.2±3.3)歲;27例為 IVF,33例為 ICSI;經(jīng)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促排卵方案基本一致,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前對兩組患者血壓、脈搏進行測量比較,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前對兩組患者應用SAS焦慮自評量表進行焦慮狀況評價,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均處于輕度焦慮狀態(tài),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相應的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認知行為療法及護理干預。
1.2.2 認知行為療法 首先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運用認知心理學知識對病人的癥狀給予科學的解釋,增加病人治愈的希望和信心。在與病人的互動中及時發(fā)現(xiàn)病人的不合理觀念,改變病人對疾病性質(zhì)的不合理的和歪曲的認知,以一定的行為經(jīng)驗的結(jié)果,幫助病人重新認識自己的錯誤認知,并指出這些錯誤思維與焦慮的關系,使病人自覺改變認知,打破惡性循環(huán),同時教會病人如何識別、評估、控制和矯正他們的不恰當?shù)暮ε孪敕捌湫袨閬磉_到減輕焦慮癥狀,以此建立良性循環(huán)。此外還配合使用放松療法,術中播放患者喜歡的輕音樂,目的是分散患者對于應激反應的注意力[2];同時在手術時由一個人在進行操作,另外一個人在患者身邊與其進行交談,并告知患者正確的呼吸方式,幫助患者放松肌肉組織,松弛全身肌肉。
1.2.3 護理措施 ①心理護理:術前首先與患者建立良好信任的關系,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以掌握患者真實的心理狀況,給予患者正性的精神支持,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基本知識及必要性,使其做好思想準備;術中告訴患者手術操作的基本步驟及手術時間等,切忌不能與患者談論與手術無關的事,避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術中應該密切關注患者。觀察是否出現(xiàn)緊張或疼痛等變化,要盡可能減輕不適[3]。②健康教育:可通過講座等形式告知該患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的基本知識,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的基本過程及適應癥等;告知患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具體操作過程、手術成功率及相關費用問題等,使患者及家屬做好心理及思想上的準備,進而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4]。
1.2.4 研究工具 焦慮自評量表(SAS)[5]:由華裔教授Zung編制,能夠較好地反映有焦慮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觀感受。該量表含有20個項目表,采用4級評分,主要評定癥狀出現(xiàn)的頻度。SAS的主要統(tǒng)計指標為總分。將20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數(shù)部份,就得到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結(jié)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其中53~62分為輕度焦慮,63~72分為中度焦慮,73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1.2.5 調(diào)查方法 入組時和干預后手術前30min應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焦慮狀況進行評價。
1.3 統(tǒng)計處理 應用SPSS 13.0軟件對于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采用卡方檢驗和t檢驗等統(tǒng)計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檢驗水準為P<0.05。
2.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受精率、總胚胎數(shù)及妊娠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2.2 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值、血壓及脈搏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焦慮值、收縮壓、舒張壓及脈搏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均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值、血壓及脈搏的比較(±s)
表2 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值、血壓及脈搏的比較(±s)
注:*P <0.05
指 標 實驗組 對照組t焦慮值 52.34 ±5.7 59.18 ±6.1 -6.293*收縮壓(KPa) 16.12 ±2.81 18.51 ±2.74 -4.678*舒張壓(KPa) 9.67 ±1.3 10.83 ±1.5 -4.489*脈 搏 79.67 ±5.3 83.21 ±6.2 -3.334*
體外授精胚胎移植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不孕癥的常用的輔助生殖技術,其操作過程需要結(jié)合臨床用藥情況、實驗室操作及護理等很多方面[6]。進行體外授精胚胎移植術的患者心理常常會產(chǎn)生一定的不良情緒,尤其是女性患者,由于不孕及家人朋友給予的壓力,患者心理會產(chǎn)生巨大的壓力,進而發(fā)生一系列行為及心理變化,對手術效果及成功率均可以產(chǎn)生影響,因此,臨床上應該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及行為干預,改善對患者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的女性,由于不孕,需要承受多方面的壓力,特別是夫妻之間由于不孕導致的感情問題,導致婦女產(chǎn)生焦慮及抑郁等心理,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過程復雜,手術時間較長,手術成功率不高,且術后具有并發(fā)癥風險,手術費用較高,這些也會增加婦女的心理壓力,因此,對婦女進行心理疏導具有重要的意義,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問題[7]。
而在本研究中,認知行為療法聯(lián)合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受精率、總胚胎數(shù)及妊娠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而患者的焦慮值、收縮壓、舒張壓及脈搏明顯低于對照組;其結(jié)果表明,認知行為療法及護理干預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孕婦早孕期的臨床應用效果較好,可明顯提高患者的受精率及妊娠率,且可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
認知行為療法聯(lián)合護理干預,臨床實施時主要包括對患者廣泛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其目的是滿足患者對于疾病相關知識的需求,幫助患者全面了解手術治療的相關事項,以促進患者更好的配合手術治療,提高手術治療效果[8];對患者同時進行認知行為干預,其能夠支持并增強患者的防御機能,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改善患者的不安及焦慮情況[9-10],幫助患者積極對待手術治療,轉(zhuǎn)變態(tài)度及對疾病的認知,大多臨床研究結(jié)果表明,認知行為干預能夠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的認知及行為方式,不僅可以維持治療效果,同時具有預防復發(fā)的作用[11]。
綜上所述,認知行為療法及護理干預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孕婦早孕期的臨床應用效果較好,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1]李蓉,莊廣倫.體外受精周期中超聲下行胚胎移植的臨床研究[J].中華婦科雜志,2009,39(3):182-183
[2]黃榮.不孕癥患者特殊心理問題分析與護理措施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1,8(6):176-181
[3]Klock S C,Greenfeld D A.Psychological statu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patients during pregnancy:A longitudinal study[J].Fertil Steril,2009,73(6):1159-1164
[4]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刊):211-213
[5]徐紅英,陳晶晶.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結(jié)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1,11(3):161-165
[6]張克玲.健康教育路徑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應用研究[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8):74-75
[7]郭楚蘋,鄧江林,陳文娜,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05,2(18):75-79
[8]韓麗霞,蘇宗霞.認知行為療法對失眠癥的療效[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1):1281-1283
[9]周桂霞,張金艷,李國榮,等.團體認知行為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1):1698-1699
[10]馬紅霞,王曉燕,鄭海英,等.心理干預對癌癥患者生命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8):1225-1227
[11]閔麗華,張瀟瀟,呂群,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不同階段知識需求調(diào)查[J].護理學雜志,2009,24(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