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向晶
【摘要】本文從語用和語法的角度總結了英漢被動句的使用范圍和基本形式,著重對比分析研究英漢被動句的差異。同時結合翻譯例證對英漢被動句的翻譯進行解析歸納,以此來探討英漢被動句的翻譯技巧及策略。
【關鍵詞】被動句 差異 翻譯策略
由于被動句的在英語表達中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歷來都是許多學者研究和論述的對象。呂叔湘先生在其1977年發(fā)表《通過對比研究語法》給我們研究英語被動語態(tài)指明了一項重要的研究方法。著名學者王還的論文《英語和漢語被動句》(1983),從英漢語小說中對被動句做了相當數量的統(tǒng)計,進而指出英語被動句的使用頻率大大超過漢語“被字句”的使用頻率,指出了英漢被動句在多數情況下不可對等翻譯。英漢對比研究表明:英語語法呈顯性,而漢語語法呈隱性。這決定了英漢兩種語言在被動結構和應用上存在較大的差別。我們總能在英漢對比研究和翻譯實踐中發(fā)現許多英語被動句的表達并不能對等的譯成漢語的“被”字句;反之,某些漢語的被動表達也無法對等的譯成英語的被動句。因而,我們在翻譯時必須做出相應的句式調整。
本文試圖從語用和語法的角度,通過英漢對比研究方法對英漢被動句進行解析,進而探索英漢被動句的翻譯技巧及策略。
一、英漢被動句特點分析
1.英語被動句分析。被動語態(tài)在英語里是一種常見的語法現象。當主動句的施事不需要或不可能指明時,英語往往采用被動句。英語重形合,注重句法結構和表達形式。當主動式不便于表達時,出于造句的需要或修辭的考慮,往往采用被動式。在某些文體中,為了強調其嚴肅正式的客觀風格,使用被動句幾乎成了一種表達習慣。如信息性的文體(主要包括科技文體、新聞文體、公文文體及論述文體)注重對事理和活動的客觀、公正、正式的敘述,力戒作者主觀臆斷,因而施事往往難以言明,也不宜言明。
2.漢語被動句分析。王力指出:“中國被動式用途之狹,是西洋被動式所比不上的。本來,西洋語言也是主動式多于被動式,尤其在英法語里}有些及物動詞竟不能有被動式,例如英語的have,當其用于本義時,罕有用于被動式的。至于中國語呢,就有大部分的及物動詞不能用被動式了。……‘被字有‘遭受的意思,因此,被動式所敘述者,對主位而言,必須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西洋的主動句大多數可轉成被動句,中國則恰恰相反,主動句大多數是不能轉成被動句的。”
現代漢語受西方語言的影響,“被字式”的使用范圍有所擴大,有時也可以用來表達并非不如意的事,如“被選為工會主席”、“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等。漢語的被動句形式中最典型的就是通過“被字句”表示被動,例如主動句:“我打了他”變?yōu)楸粍泳褪牵骸八晃掖蛄恕?,“被字句”的形式即:受?被+施事+動詞。王力指出,“中國正常的被動式是必須把主事者說出的?!眳问逑?、朱德熙也認為,“在形式上,‘被字底下一般要有賓語,表示主動者?!?這種限制使得許多難以說出施事者的句子不能變成被動式。與此相反,英語大多數被動句卻不必說出施事者。試比較:
(1)It was done.這件事已做了。(不說“這件事已被做了”)
(2)It was well done.這件事做得好。(不說“這件事已被做得好”)
(3)It was poorly done.這件事做得不好。/這件事搞壞了。/這件事被弄壞了。/這事給弄糟了。
漢語大多數被動意義不用“被字句”。也就是說漢語中實際上存在大量的“被字句”以外的被動意義表達句,我們一般稱之為無標志被動句。這種句式在我們的理論文字、文學語言及日常會話中應用極為廣泛。按照漢語的習慣,句中無須指出施事,主動意義與被動意義又不致發(fā)生混淆。例如:
(4)國民經濟正在進一步調整。
(5)這必須作為一個長期的政策定下來。
(6)這本小說兩天之內全部售光。
三、英漢被動句的翻譯策略
1.英語被動句的譯法。前文提到英語的被動句大多不能直接對等譯成漢語的“被字句”,翻譯時要進行句式的調整。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翻譯策略:
(1)譯成漢語的主動句
英語中被動結構的句子譯成漢語主動句可以有以下幾種不同情況:
第一.原文的主語在譯文中仍然作主語。
(7)The whole country was armed in a few days.
幾天內,全國武裝起來了。
第二.原文中的主語在譯文中作賓語。
(8)By the end of the war 800 people had been saved by the organization.
大戰(zhàn)結束時,這個組織拯救了八百人。
第三.譯成帶表語的主動句,一般為“是……的”式或“……的是”式
(9)He was received by a secretary.
接見他的是一位秘書。(他是由一位秘書接見的)
(2) 譯成漢語的被動句
第一.“(遭)受.....”式:
(10)Our foreign policy is supported by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我們的對外政策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支持。
(11)I was seized with sadness as I thought of how the ancient city had been spared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now might be destroyed by an impending riot.
我想到了這座古城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得到幸免而現在卻要遭到即將來臨的暴亂的破壞,內心感到悲傷。
第二.“為......所”式,“為……所”式,是較古的被動式,與現代的被動式結合,即為“被……所”.
(12)The thatched house was destroyed by the autumn storm.
茅屋為秋風所破。
(13)She is intoxicated with sweet words.
她被花言巧語所陶醉。
(3)譯成漢語的“因......” 、“把”、“使”和“由”字句
(14) Rivers are controled by dams.
河壩把河流控制住了。
(15) The famous hotel had been practically destroyed by the big fire.
大火幾乎使這著名的旅館全部毀滅。
(16) Every country will be represented by its prime minister.
各國都將由總理代表出席。
2.漢語中無主語句可能譯成英語被動句
R. Quirk 所著的《現代英語語法》認為英語被動句比較Impersonal。我們可以理解為比較客觀不帶個人感情色彩。從漢語的角度說,這種比較客觀的態(tài)度,常常以無主語句的形式來表示,往往可以譯為英語的被動句。當然并不是說漢語的無主語句必須譯成被動句,只是漢語理論文體中的無主語句從風格、語氣上是和英語被動句相當的。 (17)堅持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才能克服困難,戰(zhàn)勝敵人,建設新中國。
It is only by firmly maintaining the national united front that the difficulties can be overcome, the enemy defeated and a new China built..
(18)禁止在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牧區(qū)開荒
Land reclamation on the pasturelands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 is forbidden.
(19)要調整高等院校的專業(yè)設置,改進教學方法。
Special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readjusted and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d.
由于語言文化的差異性,英漢被動句的表達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英語被動句多呈顯性,漢語被動句多呈隱性。以上討論的只是典型的英漢被動句及常見的翻譯方法,使用這些方法可以使譯文更加真實準確的表達原文的意思也更加符合目標語的表達習慣,從而使目標語讀者更加容易理解原文的本意。但是由于英漢語言的差異較大,單單借助這些方法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這要求翻譯者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積累,熟練正確的運用翻譯技巧,積累經驗,結合上下文、文體和修辭等問題仔細推敲使譯文更加流暢完美。
參考文獻:
[1]程琪龍.被字句的語義結構[J].語言文字學.1993 :52-57.
[2]呂叔湘.被字句、把字句動詞帶賓語[A].呂叔湘論文集第二卷:漢語語法論文集.1990:200-208.
[3]熊學亮,王志軍.認知維度的英漢被動句研究[A].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2004:327-335.
[4]王還.英語和漢語的被動句[J].中國語文.1983,(6):409-418.
[5]王力.中國現代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102-115.
[6]張培基,喻云根.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83: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