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勤
【摘要】MH370突發(fā)事件在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官網公布后,全世界為之震驚,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中英兩大媒體中國新華社與英國路透社都進行了深入報道。本文將兩大通訊社對這一事件在其網站發(fā)布的首條英語新聞作為研究文本,進行對照分析,探討中英兩大媒體英語新聞報道的結構與語言差異。
【關鍵詞】新華社 路透社 MH370事件 英語新聞 文本分析
一、 引題
2014年3月8日凌晨7:30分,由吉隆坡國際機場飛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MH370航班,在馬來西亞與越南的雷達覆蓋邊界與空中交通管制失去聯系。該航班飛機型號為美國波音公司的波音777-200ER客機,航班上載有227名乘客(其中中國大陸153人,中國臺灣1人),機組人員12名。失蹤16天后的3月24日,馬來西亞總理宣布,MH370航班已經在南印度洋墜毀,機上人員無一幸免。時至今日,飛機殘骸仍在進一步搜索中。此次空難因涉及多國乘客,失事范圍超越國界,沒有定論而引起全球關注,從確認失聯到海洋搜索,歷時近兩個月。全球媒體聚焦MH370事件,對此次突發(fā)事件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層面的報道。
MH370受難者超過半數是我國同胞,新華通訊社在得到馬航官方確認失事消息后,立即承擔起我國媒體的社會責任,在新華網英文版開辟專欄,24小時滾動發(fā)布新聞,及時、真實、客觀全面的向外界報道MH370事件的相關新聞。作為世界著名四大通訊社之一的路透社從馬航公布MH370失聯消息后立即對此事件做了深入報道。兩大通訊社對MH370突發(fā)事件的英語聞報道各有特點,本文將這兩大媒體在其網站發(fā)布的首條英語新聞作為研究文本,進行對照分析,探討它們的英語新聞報道在結構與語言上的差異。
二、 新華社、路透社MH370英語新聞報道差異
1.新聞文本結構差異。新聞由標題(headline)、導語(news lead)、主體(news body)、新聞背景(news background)和結尾組成。從消息的結構形式看,倒金字塔結構式世界范圍內消息報道最基本、最常見的結構形式。
(1)在結構上,兩大媒體都采用了倒金字塔結構謀篇布局,按事實的重要性從上之下依次排列。不同之處在于新華社的新聞文本由標題+導語+主體+新聞背景組成,路透社的新聞文本由標題+導語+主體。
(2)兩條新聞文本的標題都體現了標題語言簡練特點,但路透社新聞文本的標題在時態(tài)、用詞、非謂語等語言運用更加靈活、生動。數字在災難新聞中時不可或缺的,所以路透社在標題中提供數字增加了這條新聞的信息量和看點。
(3)采用“一句話導語”,并在句末交待消息來源是兩個新聞文本的共同特點,不同的是新華社的新聞更強調來自中國官方的權威性。引語最能體現新聞真實性,路透社引用了來自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官方的消息強調新聞的真實、可靠。另外,數字在導語中的運用呼應了標題,同時也為在主體部分解讀數據、展開細節(jié)做了鋪墊。
(4)兩個新聞文本的主體結構大體一致,只是在提供的新聞細節(jié)略有不同。新華社強調失聯飛機上的227名乘客中有160名中國乘客這一事實,立刻引起國內受眾的關注,這是新聞親近原則起到的作用,而路透社并沒有提到任何乘客的國籍信息。在最后一段,新華社提到飛機沒有跟中國相關部門取得聯系,也沒有進入中國領空這個細節(jié),路透社提供的是馬航正在部署搜救工作。在提供新聞事實時,組織事實材料不僅要服務標題,還要符合本國立場。
(5)美國著名新聞學者、哥倫比亞教授曼切爾斷言:“不使用背景材料,幾乎沒有什么報道是全面的?!?新聞背景并無固定格式,新華社新聞文本用截屏技術把來自馬航官網的消息作為背景穿插于自己的報道中,充分體現網絡時代快速、便捷、靈活的信息處理方式。新聞背景在闡明新聞事實、傳遞信息、揭示主題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新聞報道的體裁沒有固定的背景段,背景的位置以需要而定,召之即來,呼之即出。
2.新聞文本語言差異
(1)句法特點差異。新聞多采用“擴展的簡單句”(The expanded simple sentence)和主動語態(tài),這是由消息重簡潔重客觀的特點所決定的。簡單句易于理解,適合各文化層次的讀者閱讀。中英文消息大量使用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引語使報道更顯得客觀、真實、可信,使報道更加生動、活潑、增添色彩。權威人士或官方的引語,能增加報道的權威性,穿插使用引語,還能是報道富于變化。
兩個新聞文本在句法特點相同,由3-4個句子組成,段落短小,基本上一句一段,主要采用SVO簡單句或擴展的簡單句,主動語態(tài)占絕對多數,出現一個被動語態(tài)和一個復雜句、路透社使用了一個引語。
(2)詞法特點差異。從詞法來看,消息格式固定、套話很多,這是由新聞報道必須迅速的特點決定的。如according to... (據……報道),quoted as saying(援引……的話說)。重大事件能匯聚一定量的高頻詞匯,我們稱之為新聞流行語匯集合,集合的中心就是表示該事件或現象的詞語。與9.11恐怖襲擊事件密切相關的詞匯就有Sep.11(中心詞匯),WTC等等。
新華社提供的失聯航班號“MH370”、“l(fā)ose contact”(失聯)、 “Malaysia Airlines”(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經過各大媒體的傳播,它們成為了近兩個的新聞熱詞。兩大媒體還不約而同的使用了英語消息中的套話“according to...”(據……報道),所以說套話的頻繁使用可見一斑。
3.時效性。MH370事件的新聞報道屬于 “硬新聞”(hard news)。首先,時效要“過硬”,盡可能在第一時間發(fā)布。其次,內容要“過硬”,是公眾欲知、需知、應知的事實。新華社在新華網發(fā)布第一條馬航失聯的消息時間是2014年3月8日9:48,與馬航在其官網上公布失聯消息時間(2014年3月8日7:30)相差近兩小時,北京時間和馬來西亞的時區(qū)是一樣的,都是東八區(qū),所以北京時間和馬來西亞時間不存在時差。路透社在其網站上于美國東部時間2014年3月7日晚上8:01首次發(fā)布了有關馬航失聯的消息,美國東部時間比北京時間晚13個小時,由此推算出它的首條馬航新聞發(fā)布時間應該在北京時間上午9:01,在時效上路透社比新華社的新聞發(fā)布時間更快。
三、 結語
對比新華社、路透社對MH370事件的首條新聞報道,不難看出,在標題和導語的寫作方面,西方的新聞媒體在語言的運用上更為靈活多變,中國媒體的英語語言風格較為嚴肅,稍顯刻板,且有中國式英語的痕跡。但縱觀MH370這一國際新聞大事件的報道,中國媒體在新聞結構、更新速度、新聞報道數量,傳播手段等方面已體現出與國際接軌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許明武.新聞英語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3.
[2]張建.報刊語言翻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黎信.英語對外新聞報道指南[M]北京:中國外文出版社.2009.
[4]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3/08/malaysiaairlines-flight-idUSL1N0M501N20140308.
[5]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china/2014-03/08/c_133170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