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吳昆
中國自科舉制創(chuàng)立到廢除,總共出了592位狀元。
李蟠是清朝康熙年間丁丑科的狀元。他是個農(nóng)村漢子,身材較胖,很能吃,雖然腦子不聰明,但是非常勤奮。因為考試時間長,李蟠帶了36個饅頭上了考場。無奈李蟠寫字非常慢,饅頭吃完了,李蟠還沒有寫完。李蟠餓得受不了,只好向監(jiān)考官要饅頭吃。監(jiān)考官見他可憐,便又給了他幾個饅頭??滴趸实勐犝f了這件事,贊揚李蟠的苦學(xué)之心,又看看李蟠的文章還行,就破例讓他當(dāng)了狀元。這件事馬上傳開了,有詩云:“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士科。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一般難學(xué)處,三十六餑餑?!庇谑抢铙础梆G餑狀元”的名號就傳開了。
宋代時,秀才呂蒙正到山東游玩,聽說當(dāng)?shù)赜袀€才子名叫胡旦,寫得一手好文章,冠絕古今,但就是為人有些驕傲。呂蒙正去拜訪他,席間吟詩一首,詩的最后一句是:“挑盡寒燈夢不成?!苯Y(jié)果被胡旦嘲笑說:“這瞌睡蟲,就知道睡,肯定無法高中的?!眳蚊烧稚鷼?,回去后奮發(fā)讀書,第二年高中狀元。于是寫信羞辱胡旦:“當(dāng)年的瞌睡蟲也中了狀元,你連瞌睡蟲也不如?。 庇谑呛┮矈^發(fā)讀書,第二年胡旦也高中狀元,兩人又同朝為官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