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器既可作為高檔藝術品陶冶人們的藝術情操,又可作為大眾把玩物,滿足各界人士的收藏欲望。玉器,已經(jīng)成為新時期舉國關注的文化載體,肩負著民族文化復興的偉大責任。2013年,中國玉器市場總的來說是平穩(wěn)的,其中也有小波瀾。
理論研究
“玉之德——第二屆中國當代玉文化高層論壇”
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玉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玉文化研究會主辦,上海雅園玉道、安徽省徽派玉雕文化協(xié)會協(xié)辦的“玉之德——第二屆中國當代玉文化高層論壇”于2013年11月16日至17日在安徽合肥召開。會議由筆者發(fā)起與主持,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央美院、北京地質(zhì)大學等單位的盧兆蔭、劉國祥、何雪梅、殷志強、倪偉濱等三百余位專家學者、當代玉雕大師及玉器收藏家出席了會議。這是我國第一次集眾多專家學者、玉雕大師和收藏家于一堂的當代玉器盛會。會議著力探討了中國當代玉文化的內(nèi)涵、當代玉器美學標準以及當代玉器行業(yè)現(xiàn)狀與對策。它的召開無疑是中國當代玉文化研究領域的重大事件,為當代玉器市場的復蘇和繁榮注入了新的正能量。
會議著重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探討了中國當代玉文化的內(nèi)涵。中國玉文化有著8000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代玉器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走進人們的生活,玉器市場已經(jīng)形成了如火如荼、供銷兩旺的局面,已經(jīng)成為當今人們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與火爆的當代玉器市場相比,中國當代玉文化的內(nèi)涵卻一直沒有得到深入探討,呈現(xiàn)理論比實踐明顯滯后的局面。玉器界對玉文化內(nèi)涵的認識模糊且不統(tǒng)一,這不僅對中國當代玉文化的發(fā)展形成了阻礙,也缺失了對市場理性運行的指導,已經(jīng)到了急需解決的時刻。這次會議的召開,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會議上探討了中國當代玉文化的內(nèi)涵,對玉文化的材料文化、道德文化、生命文化、理想文化、吉祥文化和傳承文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對當代玉文化內(nèi)涵的基本共識,從而推動了當代玉器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會議還探討了中國當代玉器的美學標準。中國當代玉器雖有古老的傳承底蘊,但因時代的變遷,出現(xiàn)了很多新的思想理念、藝術思潮、美術流派和原料工藝等新生事物,傳統(tǒng)的玉器美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代玉器的審美標準。這次會議,集中探討了中國當代玉器的美學標準,并使之可操作化,極大地推動了當代玉器的深入發(fā)展。
最后大家針對中國當代玉器行業(yè)的現(xiàn)狀及對策進行探討。當代玉器行業(yè)已走過了30年的不尋常之路。30年間玉器行業(yè)之路有風雨,有坎坷,但更多的是凱歌高奏,基本上是在高速發(fā)展的軌道上前進著。然而最近一兩年卻遇到了整個行業(yè)的低迷局面。這次會議,著力探討了出現(xiàn)這種低迷的原因,并給出了解決這種低迷的對策,從而使中國當代玉器走出當今的低谷,迎來新的春天。
石之美是中國玉文化、玉器的基礎;善真靈美等是中國當代玉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這點是此次大會得到的共識。中國當代玉料已是廣泛意義的玉料,既包括和田玉,也包括翡翠、瑪瑙、綠松石等品種。大家共同認識到,玉料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精華,玉料本身具有的溫潤、堅韌、純潔等自然屬性,是中國玉文化的物質(zhì)基礎,具有能夠和人心靈溝通的靈性,我們要尊重她、愛惜她,使其發(fā)揮出最大的文化功能。善真靈美等應是中國當代玉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應以中國古代玉文化為基礎,結合當代文化的具體情況,創(chuàng)造出具有時代特點的中國當代玉文化的內(nèi)容。這一文化內(nèi)容將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次大會為中國玉器、玉文化乃至中華文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玉器一玉文化·夏代中國文明”學術研討會及玉器精品展
去年12月24日,故宮博物院、社科院考古所等80余位考古、玉器學者出席了在浙江余杭舉辦的“玉器-玉文化·夏代中國文明”學術研討會,來自兩岸三地的學者在學術會議上深入探討了夏代玉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良渚博物館同時舉辦了夏時期玉器展。展覽集中展示了二里頭、夏家店、石峁等著名遺址出土的精美玉器150余件。
“天地之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fā)掘出土商與西周玉器精品展”及學術研討會
4月26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藝術博物館主辦的“天地之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fā)掘出土商與西周玉器精品展”在北京藝術博物館舉行
本次展覽精選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珍藏的婦好墓、張家坡墓地、前掌大墓地出土玉器240件(套),旨在展示歷年考古發(fā)掘之心血,揭示商周玉器之特色與關聯(lián),以及中國自史前時期以來的玉器制作工藝傳統(tǒng)發(fā)展到商周時期達到成熟階段的藝術成就。展覽期間舉行了“商代與西周玉器”研討會,來自社科院考古所及臺灣的專家做了精彩報告?!吨袊衿髂觇b(2013)》出版
《中國玉器年鑒(2013)》是由筆者主編的中國首部記載中國當代玉器歷程的專門年鑒。近年來,中國當代玉器由于有較高的文化價值與經(jīng)濟價值,得到了市場的高度重視,以致于出現(xiàn)了市場銷售先行、理論研究滯后的局面,從而導致很多問題,如資源濫用、題材老化、藝術價值低、藝術流派不明晰等等。為順應玉界需求,提高中國當代玉器的整體品位與文化,國內(nèi)眾多專家共同參與編寫了《中國玉器年鑒(2013)》。
《中國玉器年鑒(2013)》圖文并茂、理論與實踐并重,從大事記載、大師風采、杰出人物、美學探討、佳作賞析、拍賣記錄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系統(tǒng)總結和展示出2012年中國玉器行業(yè)的整體狀況,并提供了豐富詳實的參考資料。該書系統(tǒng)介紹了國內(nèi)當代一流玉雕大師的概況;完整闡述了當代玉器價格指數(shù)的基本原理;全面探討了當代玉器的美學理論;重點評價了當代優(yōu)秀玉器作品;推出了當代玉器界重點人物與企業(yè);整體記錄了2012年當代玉器拍賣的成交價格。該書既有理論——如當代玉器價格指數(shù)、當代玉器美學理論,又有實踐——如中國玉器材料的供應、當代玉器交易市場介紹等。既總結了2012年當代玉器行業(yè)的全面情況,為當代玉器行業(yè)留下了重要的資料,又為當代玉器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當代玉器市場狀況
玉料來源
和田玉玉料供應相對穩(wěn)定、價格平穩(wěn)。和田玉是玉器材料中最重要的材料,也是供應量最大的材料。2013年和田玉材料總量供應相對平穩(wěn),但細分到產(chǎn)地有差異。
新疆和田玉材料主要是和田籽料供應和昆侖山山料供應。
籽料是和田玉中最高檔的材料,也是和田地區(qū)供應和田玉的主要來源,它供應的多少直接關系到中國高檔玉器的加工情況,2013年籽料的供應還算充足。過去幾年,和田地區(qū)不允許開挖新的河道,籽料供應基本上靠在戈壁灘上的開挖取得,每年的產(chǎn)出量在20噸至30噸左右。這種方法開采成本較大,數(shù)百臺挖掘機沿戈壁灘一字排開,似大海撈針。但出來的籽料品質(zhì)一般,大部分只能用做加工材料,質(zhì)量好可直接把玩的材料極少。2013年情況有所好轉(zhuǎn),原有戈壁灘繼續(xù)出料,產(chǎn)出量仍有20噸至30噸左右,價格在每千克50萬元以上。和田河這幾年一直沒有挖掘籽料,是因為和田政府嚴格控制。2013年白玉河的中段開始建設開發(fā)區(qū),需要挖掘原來沒有開挖過的河道來整理土地,在挖掘河道的過程中,出了一些品質(zhì)極高可以把玩的籽料,約一兩噸,價格多在每千克400萬至500萬元以上。
和田山料的供應?,F(xiàn)在人們所謂的和田山料已經(jīng)不是和田地區(qū)出的山料,而是整個南疆昆侖山出產(chǎn)的山料。整個昆侖山出產(chǎn)和田山料約有幾十個礦點,質(zhì)量參差不齊,2013年總產(chǎn)量在1500噸至2000噸左右。質(zhì)量最好、產(chǎn)量最大的要數(shù)且末地區(qū),該地區(qū)最大的礦區(qū)是天泰礦區(qū),2013年總產(chǎn)量在300噸左右,但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次料,每噸在4萬至10萬元之間,不能用于現(xiàn)代玉器制作,只能做仿古件。真正的好料出了約30噸,每噸在百萬元以上。
2013年,金色九月,應天泰礦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守成先生的邀請,國內(nèi)玉器研究人員一行20余人,前往昆侖山沿線玉礦考察,重點考察了且末玉礦。茫茫昆侖山,看起來巍峨雄偉,但山上高寒缺氧,勞作無比艱辛。千百年來,和田玉采礦之路艱辛無比,千人去百人還,百人去十人還,多少白骨鋪成和田玉之路,這是歷史上玉礦開采的真實寫照。今天的情況已經(jīng)大為改觀了,經(jīng)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人們上下山已經(jīng)非常便利,汽車能直接開到山上礦點。我們這次就是乘車直接到達了礦點,看到了震撼人心的昆侖山頂采礦的場面。這是國內(nèi)研究玉器材料的專家第一次集中行動登上礦點,為玉器的基礎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視野。站在巍巍昆侖山上你會感到,世事的滄桑與人的渺小,對采玉之人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除新疆和田玉以外的其它幾種和田玉材料價格情況如下:俄料中的白料價格堅挺,質(zhì)量好點的每千克仍在十幾萬元以上;俄料中的碧玉價格有了變化,最好的從每千克兩萬元左右,降到每千克萬元左右,所以市場上的俄料碧玉手鐲等作品有不同程度的降價;韓料的價格基本維持去年的情況,每千克的價格在幾百到幾千不等;青海料的價格變化比較大,好的青海料特別是能出手鐲的料,從去年的一千克一萬多元,漲到兩三萬元;一般的青海料價格變化不大,比較差的那種發(fā)灰的青海料,只能用于偽古器的制作,而人們對這類的偽古器又不“感冒”,銷量不暢,這類材料價格有所下降。
翡翠原料來源充足,價格上揚。2013年,翡翠材料供應相對充足,第五十屆緬甸翡翠公盤于6月15日在緬甸首都內(nèi)比都舉行,雖說個別原料價格大幅上漲,再度出現(xiàn)了瘋狂石頭的局面,但由于公盤量較大,大部分原料價格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就使得翡翠原料的供應相對寬松。
岫巖玉玉料來源相對充足,價格下滑。岫巖玉在價格瘋狂上漲了幾年后,終于放慢了腳步,其根本原因在于終端銷售不佳,導致需求減少,最后連累價格下降。年初時,雖說銷售不暢的局面已經(jīng)有了端倪,但廠家商家還是寄希望于2013年的行情,廠家生產(chǎn)、商家囤貨導致原料上漲,年末的銷售不佳,廠家商家的大規(guī)模甩貨、無人進料,導致原料價格下滑
南紅瑪瑙原料來源緊張,價格飛漲。南紅,實際上是一種瑪瑙的名稱,因其顏色純正而出名,幾年前還不被人注意,2013年以來,南紅價格突飛猛進,年末比年初漲了幾倍、幾十倍,好的南紅從年初只有幾元、幾十元一克,漲到年末的幾百元一克。南紅算是2013年玉器材料的一大亮點。作品供應
2013年新玉作品的供應呈現(xiàn)小幅增長,表現(xiàn)在高端產(chǎn)品的供應比較穩(wěn)定,中端產(chǎn)品的供應有所減少,低端產(chǎn)品的供應大幅增加。
高端產(chǎn)品基本出自大師之手,玉雕大師的人數(shù)雖然有所增加,但也很有限。特別是高端玉雕大師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像倪偉濱、蘇然這些大師再怎么做,一年下來每人也就百十來件作品,產(chǎn)量不可能大幅增加。所以說高端作品的供應基本穩(wěn)定。
中端產(chǎn)品實際上是社會消費最大的一塊,但其價格與作品的定位卻有些尷尬。這部分作品價格雖然比起高端作品低,但作品的藝術水準與高端作品相比差距較大,有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過去幾年整個行業(yè)都好的時候,這些中端作品也跟著雞犬升天,價格高漲。但2013年大環(huán)境不太好,這些作品需求的少了,供應量自然就少了。
低端作品雖然材料和做工都比較差,但它最大的特點是便宜,這些作品選用的材料品質(zhì)較差,制作也基本上是靠機器完成,人工成本低,增加產(chǎn)量易如反掌。人們花個幾百上千買一玉器玩意兒,討一樂呵也無所謂好壞,這種市場的需求擴大導致低端作品供應的大增。玉器銷售
2013年的當代玉器銷售基本上是市場銷售為主,展會展賣為輔,拍賣會補缺。
專業(yè)市場銷售。專業(yè)市場是玉器銷售的主要形式,分為低端與高端的銷售市場。低端市場以北京潘家園市場和上海城隍廟市場為代表。高端的以北京古玩城和上海中福古玩城為龍頭。這兩端市場呈兩極分化態(tài)勢,低端市場銷售繼續(xù)火爆,銷售量占玉器整體銷售的很大比重,高端市場2013年的銷售情況整體不好,大部分門店都門可羅雀,銷售量急劇下降。
商場零售。近幾年珠寶玉石進商場銷售已經(jīng)蔚然成風,這些銷售店或柜臺,大都占據(jù)著商場不錯的位置,但東西價格較貴,這種方式的銷售目前占的量還不是很大。
專賣店銷售。每個城市都有遍布各個角落的玉器專賣店,現(xiàn)在北京走幾個街口就能找到小的玉器專賣店,但這種專賣店多是銷售最低端的,買著玩玩的東西。當然,也有一些較為高端的專賣店開始進行創(chuàng)意銷售,如北京新疆飯店的國玉文博館,就是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文化建設與銷售模式。
展會展賣。始于幾年前,火爆于2013年的展會銷售方式風靡全國。過去幾年,展會還只是批發(fā)商之間的交易會,這兩年突然變味,除少數(shù)幾場外,多數(shù)玉器展會已經(jīng)變成以零售為主的玉器銷售會。以北京為中心,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每個省會和大一點的城市都有寶玉石展賣會,已經(jīng)成為玉器銷售的一種形式。這些展會看起來展品琳瑯滿目,買家以為這是批發(fā),可以淘到便宜東西,實則不然,展會上的東西一點都不便宜,且售后沒保證。這類展賣會辦得最好的還是北京秋季的年度國際珠寶展。
拍賣會拍賣。2013年玉器拍賣全年基本無亮點。去年風靡一時的無底價拍賣2013年已經(jīng)提不起人們的興趣,無底價拍賣的拍品成交量看似很大,但總成交額較低。為數(shù)不多的幾場當代玉器拍賣,為了吸引人們關注,底價定得較低,拍賣時多在起拍價左右成交,沒有多大的成交量,與前幾年相比差距較大,看來當代玉器的拍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縱觀2013年玉器銷售市場,有這樣幾個特點。首先是作品檔次提高。各地市場、門店甚至是展會,都在提高作品的檔次。2013年市場調(diào)整,以往那種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這就要求商家盡量拿出好東西,或者裝修得有特色,才能吸引消費者眼球,因而使得整個市場的作品檔次有所提高。
其次是成交總額減少。由于高檔玉器作品的價格沒有大幅上漲,期待投資回報的買家沒有較高回報,因此這些人2013年非常謹慎,高端玉器銷售總額減少。低端作品的銷量雖然大幅增加,但這類作品價格低,對玉器成交總額貢獻不大,導致2013年玉器成交總額減少。
三是石頭品類變化。過去的玉器銷售,品類多以白玉翡翠為主。2013年石頭的品種有了變化,人們對白玉翡翠的關注熱度急劇降溫,代之以對彩石的關注度升溫。人們喜愛和田玉翡翠是因為其文化內(nèi)涵豐富,保值能力強。近些年白玉翡翠價格高漲,人們的關注點自然就轉(zhuǎn)向其它相對便宜的彩石寶石上面去了。同時彩石顏色亮麗,光彩照人,也符合當今人們的審美標準。人們更多關注彩石,意味著多年來白玉翡翠對玉器市場的主導地位開始下降。如果不挖掘白玉翡翠玉器作品其中更深刻的文化含義,使其滿足人們多層次的文化及審美需求,白玉翡翠的市場前景令人擔憂。翡器盡管原料價格沒降,但成品銷售價格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岫巖玉的情況更是如此,看岫巖玉器市場空無一人的展廳,就可知其價格的低落。
古代玉器市場
中國古玉細分起來又可以分為漢代以前的古玉,稱之為高古玉和唐以后的玉器,唐以后的玉器雖然跨度不小,但實際上唐宋遼金元的玉器很少,占絕大比重的是明清玉器。古玉收藏市場實際上也分為兩部分:收藏漢代以前的高古玉市場和收藏明清玉器的古玉市場。這兩個市場收藏的雖說都是古玉,但群體截然不同,甚至是涇渭分明。
古玉的來源
高古玉的來源,以往有這樣幾種來源:盜墓新出土的高古玉、早年流失海外的高古玉回流、留在國內(nèi)的高古玉再流通。
盜墓新出土高古已絕跡。隨著人們對于古代文物價值認知的不斷提高,這種情況已經(jīng)絕跡。地方政府的文物保護意識也愈來愈高,就連正規(guī)考古出土的器物都不愿意讓上級部門帶走,而愿留在地方成為當?shù)貧v史文化的象征,就更不會讓盜墓者盜走東西。
海外回流高古玉。一提到海外,人們認為就有大批古玉等著回流,其中也包括大量高古玉的回流。海外古玉近些年回流是事實,但回流的不是高古玉,而是明清玉,西方國家對中國高古玉是沒有收藏傳統(tǒng)的。
1840年以前,玉器在西方?jīng)]有引起足夠的注意。史料記載歐美國家得到中國玉器是1792至1794年間,英國來華使團馬卡蒂尼爵士得到一件乾隆皇帝贈給英王喬治三世的玉如意。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人獲得了玉器的資料。1851年,在倫敦萬國博覽會上,中國展團展出的精美玉器才被世人廣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英法聯(lián)軍洗劫了圓明園,也搶走了大批園中玉器。以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為例,中國古玉收藏最全的是清代玉器,總數(shù)逾千件。這些清代玉器主要是美國收藏家畢曉普1902年去世前捐贈的。據(jù)說畢曉普早年對日本藝術頗有興趣,在收藏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中國玉器。從1870年開始,他在紐約和波士頓收購了一批精美的中國玉器,后來他了解到這些玉器來自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英法聯(lián)軍攻陷北京,從清宮和圓明園劫掠回歐洲的戰(zhàn)利品。因此,畢曉普多次往返于歐美之間進行購買,獲得了不少精美玉器藏品。后來,他又遠渡重洋到中國,在頤和園附近收集了一些珍貴的宮廷玉器。
當然也有特例,加拿大的懷履光,以傳教士的身份,長期在河南替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集中國文物。當年洛陽金村古墓被盜后,他趁機收購了一些金村墓葬出土的高古玉,但這只是當時中國玉器收藏的很少一部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西方收藏的古玉以明清玉器為主,高古玉收藏很少。直到今天,即使是歐洲國家級博物館對高古玉認識水平有限。筆者2012年在法國巴黎考察半個月之久,就看到了這一點,以收藏中國古玉聞名的法國吉美博物館,陳列著幾十塊玉璧,但沒有區(qū)分出良渚玉壁和石卯玉璧,而是將二者混在一起,權當新石器時代的古玉??傊?,海外回流的古玉,絕大多數(shù)都是明清古玉,西方?jīng)]有收藏中國高古玉的傳統(tǒng),因而也就沒有大量的高古玉回流。
最后,我們只能寄希望于國內(nèi)原有的高古玉再流通。由于歷史種種原岡,國內(nèi)民間還是有高古玉。這些高古玉的收藏者,有的是缺乏對高古玉的認識及價值,拿出來再流通,也有因經(jīng)濟原因轉(zhuǎn)讓。但這部分少之又少,能慧眼識珠認識其價值的寥寥無幾。
明清古玉來源有兩種:海外回流和國內(nèi)原有古玉的再流通。
前文談到,歐美國家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對中國玉器的收藏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大量明清玉器特別是清代玉器大量從中國外流,其中不乏皇室精品,這些玉器已經(jīng)成為今天古玉市場的重要貨源。近些年來中國人海外淘寶玉器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賣價奇高的明清古玉基本來自海外。同時,由于明清玉器在國內(nèi)允許拍賣,因此循環(huán)交易這部分玉器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古玉市場最重要的明清古玉米源。
古玉的流通
國內(nèi)基本上有兩種古玉流通渠道,分為市場交易和拍賣。
市場交易。當今國內(nèi)各大城市都有古玩市場,有古玩的地方基本都有古玉,然而,這些市場大都是贗品充斥,沒有多少真正的古玉。目前國內(nèi)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一線城市的古玩市場,才有真正的古玉交易。這些交易,一般以高古玉為重點。高古玉講的是歷史文化,賣的是歷史價值,價格自然就偏高些。據(jù)筆者觀察,2013年高古玉的價格比2012年并沒有降低多少,但成交量卻大幅減少,主要是貨源太少。
拍賣。拍賣是古玉交易的又一重要渠道,國外高古玉的拍賣很少,他們收藏的高古玉本來就少,當然就沒有東西拍了,偶然有幾件高古玉的拍賣,全世界都盯著,價都炒到天上去了。高古玉在國內(nèi)的拍賣上基本絕跡,因為國家明令禁止?jié)h代以前高古玉拍賣。然而,為什么拍賣會上還會有高古玉出現(xiàn)呢,那時因為,這些所謂的高古玉都是贗品,這樣國家就不管了。那么會不會有真的高古玉混在其中,把關的專家看不出來呢,筆者可以負責任地說:不會!因為國內(nèi)的重要古玉拍賣,都需要專家們把關通過,能從張如蘭、徐琳等專家的眼皮底下蒙混過關幾乎不可能,他們對高古玉的認識準確到位,人又認真負責,他們甚至會把有出土嫌疑的高古玉都剔出來,這既凈化了拍賣市場,保護了國家利益,同時也堵住了高古玉通過拍賣轉(zhuǎn)手的可能。如果說以前還有個別漏網(wǎng)之魚,這種情況現(xiàn)在乃至今后都不會再發(fā)生了。
與高古玉不同,明清古玉還是可以拍賣的。歐美明清玉器回流,已經(jīng)成為當今國內(nèi)明清玉器收藏的重要米源。這些明清玉器的拍賣基本上是在境外進行的。2014年1月11日,德國庫靈(Kühling)拍賣行上拍的清代玉帶鉤(長13厘米),9840歐元(約合人民幣8.14萬元)的成交價有些偏高。只能說明被人們認可的明清玉器,價格仍在大幅上漲。
國內(nèi)的古玉拍賣則另當別論了。2013年各大拍賣行的古玉拍品預展筆者基本都看了,各家拍賣的古玉數(shù)量不等,多者數(shù)百件,少的也有數(shù)十件。拍賣的古玉以明清為主,器物以民間用具為多,間或夾雜著一些皇家器物,起拍價格適中,成交率挺高。盡管拍賣的玉器被包裝得富麗堂皇,但在其華麗的外表下,掩蓋不住古玉拍賣已超出拍賣底線的事實。什么是玉器拍賣的底線?玉器材料!中國古玉使用的材料是和田玉,古代玉器使用的和田玉和我們今天的和田玉在概念上是有區(qū)別的。我們今天一般意義上所說的和田玉不僅包含和田地區(qū)出產(chǎn)的和田玉,還包含青海玉、俄玉和韓國玉等,而中國古玉和田料來源,特別是明清古玉,絕大多數(shù)是來源于和田地區(qū)的和田玉。
筆者之所以如此強調(diào)玉器材料的重要性,是因為材料是玉器的基礎,是中國玉文化的物質(zhì)載體。我們今天的玉料來源多樣化,但古代玉料來源較為單一,和田地區(qū)的和田玉是古代玉文化的載體。我們通過這些物質(zhì)載體,能夠清楚地認識各個時代玉文化的特征,如果我們連作為中國玉器玉文化物質(zhì)載體的玉料都搞錯了,還何談古代玉器玉文化。試想用今天生產(chǎn)出來的紙畫的古畫,盡管是古畫模樣的畫,但它是古代繪畫嗎?同樣的道理,用當代近幾十年才發(fā)現(xiàn)開采的玉料制作的古玉模樣的玉器,會是古代玉器嗎?2013年拍賣的“古玉”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用近幾十年才開采出來的玉料制成的玉器,是不是古玉一目了然了嗎?這一點突破了古玉拍賣的底線。
中國古玉的材料來源多種多樣,也有美石即玉的說法,但這種情況多發(fā)生于史前時代。進入文明社會以后,雖說是材料來源仍然多元化,但和田玉慢慢成為主要玉種。產(chǎn)生于商代,確立于漢代的和田玉文化,令和田玉成為文明社會后中國玉文化的最重要——幾乎是唯一的玉材。盡管我們今天對于這些玉材的來源地還有不統(tǒng)一的說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韓料、俄料及青海料都不是中國古玉特別不是明清玉器的材料來源,這幾種材料成為和田玉材料來源是近些年的事情。青海料1993年發(fā)現(xiàn),韓料2000年進入中國,俄料也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引入中國市場,所以用這幾種玉材制成的古代器型的玉器,毫無疑問就是仿古玉。
有人不禁要問,既然都是和田玉,這幾種材料有區(qū)別嗎?當然有區(qū)別,而且很大,它是判斷一件玉器是否是真古玉的第一標志。中國古玉材料來源學術界的認識雖有分歧,但對明清古玉材料基本都來自新疆南疆一代出產(chǎn)的和田玉這一認識是基本統(tǒng)一的。拍賣標的上寫的是明清古玉,起碼玉器材料應該是和田地區(qū)出產(chǎn)的和田玉,果真這樣還說得過去,第一步?jīng)]錯,還有往下走進一步辨其真?zhèn)蔚谋匾?。如果是其它地區(qū)的和田玉,如韓料、俄料、青海料等制成的玉器,其基礎就不對,根本就沒有可能是明清古玉,如果拍賣用這些材料制成且標明年代的古玉,盡管拍賣行以拍賣法為借口可以不負責任,但對買家來說就太不公平了,這就突破了古玉拍賣的底線,明擺著拿新的當老的拍賣。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與某些人以地質(zhì)部門的證書為幌子有關。韓料、俄料、青海料這幾種材料到地質(zhì)部門鑒定,都會給你出和田玉的證書,這沒有錯,地質(zhì)部門會將透閃石含量在98%以上的石頭部出具和田玉的證書,但這只是礦物成分的標志,并不是礦石使用年代的標志,如果以為用透閃石即和田玉做的玉器就是古玉了,那就大錯特錯了,用近些年開采的玉料制成的古玉模樣的玉器,無論做得多像還是現(xiàn)代仿品,和古玉風馬牛不相及。
那么,怎樣才能辨別出這些透閃石是那些地方出產(chǎn)的呢?說實話,就目前的科學技術手段是無法辨別的,地質(zhì)部門的檢測手段及出的證書只能達到透閃石的層次,沒法具體到產(chǎn)地。要了解這些透閃石的具體產(chǎn)地,只有憑經(jīng)驗來斷定,這要靠個人的經(jīng)驗積累,人們和這些材料接觸時間長了,就會有些體會,慢慢就能分清幾種料的區(qū)別了。人們走進拍賣場,相信的是拍賣行的眼力及把關能力,為的是財富的增值保值,但前提是東西的保真,在此前提下,貴點便宜點都無所謂,貴點只是輸時間,但東西不對,那就一切都輸了。筆者衷心希望拍賣行能有一雙火眼金睛,為競拍者把好古玉關,起碼把好玉料關,古玉拍賣在玉料的底線以上做事,以達到買家賣家皆大歡喜的境界。
走過八千年的中國玉器,又走過了一年,筆者衷心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玉器事業(yè)能有大發(fā)展,中國玉文化能在我們手中進一步發(fā)揚光大。
(責任編輯:馬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