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純
關鍵詞:圖書館;人文精神;“消隱”
摘 要:圖書館的人文精神建設歷程分別經(jīng)歷了起步、發(fā)展、鼎盛以及“歸隱”等階段。雖然圖書館研究熱點不斷發(fā)生變化,但是圖書館人文精神卻已經(jīng)融入每個服務細節(jié)和制度中,與其他研究和發(fā)展密不可分,因此,圖書館人文精神從未真正消隱。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3-0092-04
人文精神的實質(zhì)就是珍視人的生命和自由,尊重人的價值與尊嚴,堅持人類進步是社會發(fā)展的目的?,F(xiàn)代人文精神的表現(xiàn)為: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追求人的價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平等地對待所有社會成員;尊重人權(quán),關愛弱者;堅持理性,反對迷信和盲從。圖書館人文精神的提出是行業(yè)內(nèi)人文精神的提煉和總結(jié)。1999年吳晞先生首次明確地提出了圖書館人文精神的概念[1]。2000年肖希明先生賦予了圖書館人文精神新的定義——圖書館人文精神是“圖書館工作實踐的過程中所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以滿足人的需求,實現(xiàn)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人文關懷,創(chuàng)造美與和諧作為圖書館活動的宗旨”[2]。以范并思教授為負責人的課題組自2006年提案到2008年10月定稿發(fā)布的《圖書館服務宣言》[3]的完成,標志著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的新提升,體現(xiàn)了圖書館界在人文精神建設上與時俱進的新探索和新視野。
1 近二十年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理論研究與實踐
以“圖書館人文精神”為檢索詞,截止日期為2012年12月31日,筆者在CNKI中檢索所有題名包含該詞的文獻,得到結(jié)果見圖1。
[TP01.TIF,BP]
[TS(]圖1 圖書館人文精神研究發(fā)文趨勢[TS)]
根據(jù)近二十年來圖書館人文精神的文獻量軌跡可以得知,關于圖書館人文精神的論文共計536篇。1997年1篇,到2001年達到了10篇;而自2002年開始到2009年間,圖書館人文精神研究得到飛速的發(fā)展,文獻量總計達到了387篇,尤以2009年的70篇為最;2010后,文獻量劇減,2011年銳減到33篇。 所以筆者認為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研究與實踐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起步、發(fā)展、鼎盛和“消隱”階段。
1.1 起步階段:1997年~2001年
1997年熊玉林發(fā)表的關于《論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人文精神追求的導向和培育》[4],拉開了近十多年圖書館界關于人文精神研究的序幕。1999年李曉發(fā)表了《關于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淺議》,從圖書館面臨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新挑戰(zhàn)中得到啟發(fā)并論述了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2000年肖希明館長在圖書館雜志上發(fā)表了《圖書館呼喚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首次將圖書館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駕齊驅(qū),將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正式納入了事業(yè)發(fā)展的視野中[6]。
1.2 發(fā)展階段:2002年~2005年
在這個階段,有學者研究了人文精神與圖書館的關系、意義和價值[7],同時對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理念及原則進行了深入探討[8-12],與此同時,學者們也用辯證眼光闡述了人文精神的實質(zhì),認為圖書館應該辯證對待人文精神,批判對待“讀者至上”,應該同時關注館員的人文精神需求,此觀點也為發(fā)展中的圖書館人文精神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內(nèi)容[13-14]。也有學者就人文精神在圖書館的實施進行了初步地探討和細化,就圖書館建筑設計提出了建議和意見,對讀者服務的要求做了較為詳盡的解釋[15-18]。此外,還有學者就圖書館精神文明和科學文明兩個方面進行了比較和融合,提出讓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同頻共振的觀點, 認為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是統(tǒng)一的、相輔相成的[19-20]。2005年,蔣建林撰寫了兩篇關于)我國圖書館人文精神研究的綜述來回顧之前的研究成果,為圖書館人文精神研究的鼎盛和繁榮奠定了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21-22]。
1.3 鼎盛時期:2006年~2009年
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圖書館生存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圖書館事業(yè)面臨著信息化、數(shù)字化浪潮的沖擊。為了應對這種改變,在前面研究的基礎上,很多圖書館學者對關于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的研究越來越重視,有關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圖書館人文精神重新得到了審視,當然此時,也不乏對新形勢下的圖書館人文精神的起源、發(fā)展及概念等的研究[23-26]。針對信息技術(shù)的沖擊,很多學者就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建設提出了自己觀點,比如:倪麗萍認為數(shù)字圖書館發(fā)展應克服“技術(shù)至上”的思想弊端,信息技術(shù)應該和圖書館人文精神進行有效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人文價值, 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27]。網(wǎng)絡環(huán)境和信息技術(shù)環(huán)境下一度導致圖書館人文精神缺失,很多學者對缺失的現(xiàn)狀、原因及人文精神的復歸之路都作了深入探討[28-31]。2005年由《圖書館》發(fā)起的關于“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論壇”的征文活動,將圖書館人文精神研究和探討推進了一個新的高潮?!秷D書館》以“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論壇”欄目文章為主, 同時輔之以“今日觀察”、“隨筆”、“學術(shù)論壇”、“綜述”等欄目,在2005年至2007年,刊登在《圖書館》上的有關圖書館精神和圖書館人文精神等研究文獻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在這兩年間該欄目共計發(fā)文148篇[32],同時,2006年《圖書館》“即年指標”是所有同類期刊中最高的,為0.3259[33],表明《圖書館》所刊文獻被吸收利用的速度最快, 說明了《圖書館》傳播知識、情報的能力最強,而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舉辦此次征文活動引起了業(yè)界的巨大關注。這次關于“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論壇”的征文活動舉辦,其影響和意義是巨大而深遠的,有很多學者對于它的影響也做了專門研究。謝樹芳等以《一曲圖書館人文精神的交響樂》上、下系列評述高度肯定了此次活動的成效[34-35],認為它“與近年來全球人文思潮復興和我國圖書館發(fā)展的人文化趨勢相呼應和協(xié)調(diào), 有力地推進了近年的應用圖書館學研究,在推進我國圖書館人文精神發(fā)展和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边@些理論的研究和成熟極大地推動了圖書館事業(yè)的實踐,之后有很多學者就圖書館人文精神實踐做了很多研究。在讀者服務多元化和特色化甚至平民化方面得到了更多圖書館人的思考。申嫻認為人文精神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高校圖書館應以其獨有的人文環(huán)境,從資源空間、藏書布局、人文教育以及各種多元化和人性化關懷式的服務上不斷提高服務層次,使人文精神在高校圖書館中處處體現(xiàn)[36]。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大放異彩,也使得圖書館人尋求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個性化和特色服務[37-39]。陸明裕也以《關注弱勢群體——圖書館服務中人文精神再探討》為題,認為關注“弱勢群體”應該成為我們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應針對不同類型的弱勢群體推出個性化的服務,從建筑設計到服務理念等[40]。由上可知,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在此階段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多元化的研究將圖書館人文精神推上了圖書館研究的重要舞臺。endprint
1.4 “消隱”階段:2010年后
自2010后,關于圖書館人文精神的發(fā)文量就大大減少,似乎圖書館人文精神在圖書館發(fā)展中逐漸消隱了。據(jù)吳慰慈的《2010年圖書館學學術(shù)進展》報告可知,2010年圖書館學研究熱點集中在下述九個方面:基礎理論研究、《公共圖書館法》立法研究、公共圖書館研究、數(shù)字閱讀與移動圖書館研究、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信息素養(yǎng)教育與文獻檢索課實證研究、圖書館知識產(chǎn)權(quán)管理研究、公共部門信息增值利用研究以及文華圖專與文華精神研究[41]。這些變化無疑是由網(wǎng)絡信息時代所導致的。然而,圖書館人文精神卻從未退出過歷史舞臺,它與其他研究是相輔相成的。據(jù)丁銳梅等的研究,以關鍵詞詞頻分析統(tǒng)計可知,在以“信息服務、圖書館員、資源共享、知識管理、知識服務、圖書館服務、讀者服務”為2010年圖書館學的研究熱點的前提下,“以人為本”的思想始終貫穿于圖書館學研究當中[42],所以,圖書館人文精神從未真正消隱。
2 圖書館人文精神回歸的必然性
2.1 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是應對圖書館生存環(huán)境變化的重要對策
近年來,社會環(huán)境引發(fā)了圖書館生存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數(shù)字化技術(shù)和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fā)生了變革,最初的紙本閱讀逐漸被數(shù)字化閱讀代替,圖書借閱和檢索逐漸被搜索引擎取代,圖書館的基礎業(yè)務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這些變化和變革使得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也催生了諸如《圖書館服務宣言》等宣言的誕生,因此,加強圖書館服務,注重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應該是應對此種變化的重要對策之一。
2.2 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是凝練所有圖書館人價值的核心工作
在應對社會變化的過程中,各種挑戰(zhàn)難免會致使圖書館人價值丟失,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有助于提升各館員的服務價值,激發(fā)圖書館人的服務熱情和意識,得到服務對象的肯定,推動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人文精神的三個重要內(nèi)涵“肯定合理的物質(zhì)需求,追求精神價值,關愛他人”[43]就體現(xiàn)了這點。只有對自我價值肯定才能激發(fā)圖書館人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形成社會價值認同感,才能開創(chuàng)圖書館事業(yè)的新局面。
2.3 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契合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十八大報告[44]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書館在參與社會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兩個文明建設的教育、文化素質(zhì)的教育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是對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實踐,是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4 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順應國際圖書館發(fā)展軌跡
張琦在《圖書館服務宣言》草案完成時,曾發(fā)文指出該草案的完成是順應了國際圖書館運動的潮流,他還指出當前歐美共計10多國家圖書館發(fā)表了類似宣言,包括國際圖聯(lián)的《公共圖書館宣言》(1994)、《因特網(wǎng)宣言》(2002)、《格拉斯哥宣言》(2002)、《知識自由宣言》(1999)等[45]。所以,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符合了國際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軌跡,并對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011年杭州圖書館“我們的大門一直向乞丐敞開”這一熱議事件,其實并不是偶然的、突發(fā)的,或者是作秀。杭州圖書館事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們推行這種舉措已經(jīng)有7年了,而且在其他很多公共圖書館的實際工作和踐行中也始終秉承“向所有人免費開放”的政策。正如杭州圖書館員劉麗東所說的一樣:“這個怎么能算是新聞?真的沒那么夸張,這只是我們的本分工作,全國的圖書館也都一直在這么做,公共圖書館本就應該是這個樣子。這不是開創(chuàng),而是一種理念的回歸,公共圖書館是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gòu),我們的職能就是保障每一個公民自由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權(quán)利,任何人在享受圖書館服務上都是平等的。”[46]由此可見,我國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是貫徹到了每個服務的細節(jié),包括制度的建立、館藏的結(jié)構(gòu)、建筑的設計等,而不是單獨存在的空泛理論。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有效結(jié)合、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時刻指引著圖書館的發(fā)展和突破。它從未消隱,卻一直相隨。
參考文獻:
[1] 吳晞.圖書館與人文關懷[J].圖書館,1999(1):50-51.
[2] 肖希明.圖書館呼喚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J].圖書館,2000(1):15,14.
[3] 范并思.現(xiàn)代圖書館理念的艱難重建——寫在《圖書館服務宣言》發(fā)布之際[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6):6-11.
[4] 熊玉林.論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人文精神追求的導向和培育[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1997(1):90-92.
[5] 李曉.關于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淺議[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6):79-81.
[6] 肖希明.圖書館呼喚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J].圖書館,2000(1):14-15.
[7] 朱曉華.現(xiàn)代圖書館與傳統(tǒng)人文精神[J].圖書情報工作,2002(2):5-10.
[8] 蔣永福,王麗云.論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J].圖書館雜志,2003(1):7-10.
[9] 曾曉珊,張立英.論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核心理念及原則[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4(1):57-58.[ZK)]
[10] 謝樹芳.論圖書館人文精神中的三大理念[J].圖書館,2005(3):12-15.
[11] 王慶民.圖書館人文精神芻議[J].圖書與情報,2003(2):43-44.
[12] 何少紅.圖書館與人文精神[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4):94-96.
[13] 康延興,李恩科,徐鋒.對圖書館人文精神的理性思考[J].圖書與情報,2004(4):17-20.endprint
[14] 仇恢.對我國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再思考[J].圖書館論壇,2004(6):67-69.
[15] 王元忠,張玉霞.高校圖書館建筑環(huán)境的人文精神創(chuàng)造[J].圖書情報工作,2004(5):74-76.
[16] 周進良.圖書館建筑的人文精神[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3):78-80.
[17] 周帶娣.圖書館讀者服務呼喚人文精神[J].圖書館,2003(4):40-43.
[18] 耿翠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中的人文精神[J].圖書館,2004(5):41-42,57.
[19] 王斌.略論圖書館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J].圖書館學研究,2004(10):26-28.
[20] 湯亞非.圖書館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比較分析[J].圖書館論壇,2005(6):331-333.
[21] 蔣建林.我國圖書館人文精神研究綜述[J].圖書館,2004(1):30-34.
[22] 蔣建林.我國圖書館人文精神研究綜述(續(xù))[J].圖書館,2004(2):24-26.
[23] 陳維進.《公共圖書館宣言》之人文精神解讀[J].圖書情報論壇,2008(3):18-19.
[24] 丁興旺,劉悅.試論高校圖書館人文精神建設[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9(2):9-10.
[25] 朱國萍.圖書館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J].情報資料工作,2007(6):15-17.
[26] 魏建琳.圖書館人文精神概念剖析[J].圖書館,2009(1):37-39.
[27] 倪麗萍.數(shù)字圖書館信息技術(shù)與人文精神的融合[J].情報科學,2006(8):1151-1154, 1164.
[28] 陳連娣.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建[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9(3):33~34,64.
[29] 易紅,袁俊華.現(xiàn)代技術(shù)環(huán)境下人文精神的復歸之路——圖書館人性化服務理念及其研究現(xiàn)狀[J].情報資料工作,2006(3):18-22.
[30] 蘭小媛,范并思.信息化浪潮中的圖書館人文精神[J].圖書館,2006(5):12-14.
[31] 曾海蓮.關于圖書館信息技術(shù)與人文精神融合的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
[32] 晁儲瑜.《圖書館》2005-2007年度載文、作者引文統(tǒng)計分析[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10(3):112-114.
[33] 戴兆鳳.論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的影響[J].圖書館,2011(2):22-25.
[34] 謝樹芳,陳文,劉戀,沈占云.一曲圖書館人文精神的交響——“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論壇”述評(上)[J].圖書館,2007(1):45-51.
[35] 陳文,沈占云,劉戀,謝樹芳.一曲圖書館人文精神的交響樂——“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論壇”述評(下)[J].圖書館,2007(2):37-42.
[36] 申嫻.高校圖書館服務中人文精神的實踐與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9(1):78-80.
[37] 劉鳴亞.圖書館特色服務與人文精神[J].現(xiàn)代情報,2007(1):142-143.
[38] 王靖.論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中人文精神的傳承與弘揚[J].圖書情報工作,2009(5):91-94.
[39] 陳玉玲.人文精神與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7(1):67-69.
[40] 陸明裕.關注弱勢群體——圖書館服務中人文精神再探討[J].情報探索,2008(9):104-105.
[41] 吳慰慈,谷秀潔,張久珍.2010年圖書館學學術(shù)進展[J].圖書館論壇,2011(6):23-31,61.
[42] 丁悅梅,徐寶祥,趙安妮.2007-2010年我國圖書館學研究熱點分析[J].情報科學,2011(5):713-717,722.
[43] 張娜.人文精神的消隱與回歸[D].復旦大學,2010.
[44] http://www.bfa.edu.cn/gljg/2012-11/14/content_55202.htm
[45] 張琦.《圖書館服務宣言》(草案)——圖書館核心價值的深入體現(xiàn)[J].圖書與情報,2008(4):106-109,120.
[46] [JP5]http://news.sohu.com/20110124/n279043931.shtml.
(編校:嚴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