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槭裁床荒艹3S行У睾蛣e人進行討價還價?某項著名的社會心理學(xué)實驗研究表明,討價還價中有兩個至關(guān)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威脅和交流。
每次我們在試圖和別人達成一項協(xié)議的場合中,都會遭遇到討價還價,比如和朋友選擇去哪家飯店吃飯,或者看哪個電視頻道。討價還價顯然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利益。
在一項經(jīng)典社會學(xué)心理研究中,實驗的倡導(dǎo)者Deutsch和Krauss,專門調(diào)查了討價還價中的兩個重要因素:我們?nèi)绾魏蛯Ψ浇涣鳎约拔覀內(nèi)绾芜m時地給予對方威脅。
這一實驗于1962年設(shè)立,研究者們利用了一個迫使兩個人相互討價還價的游戲。實驗倡導(dǎo)者們設(shè)計的心理學(xué)研究,每一項研究都有一個故事,而其中的一個故事主要講述了兩家卡車貨運公司間的事情……
實驗一:卡車運貨
在實驗中,測試者需要經(jīng)營一家卡車貨運公司。游戲的目標和現(xiàn)實生活中一樣:必須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
像現(xiàn)實中的卡車貨運公司一樣,測試者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將盡可能多的貨物運達目的地。但是在這個游戲中只有一個起點、一個終點和一位競爭對手??瓷先ミ@是一個頗為簡單的游戲。
接下來,實驗開始了??ㄜ囏涍\路線的地圖給了測試者一個兩難的抉擇。兩位測試者分別擁有Acme和Bolt卡車貨運公司。兩人都面臨著一個相同的問題:測試者前往目的地的路線有兩條,一條短,一條長。測試者到達目的地所需的時間越長,利潤就越少。不幸的是,較短的路線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它是單行道。在同一時間,兩位測試者中,只有一個可以穿過那條路到達目的地。
看起來測試者之間,需要與對手達成某種協(xié)議來共享這條單行道,這樣兩人才能都賺錢。不過,如何做到這一點則是另一個謎,因為在實驗過程中,兩位測試者都沒有交流的機會。測試者們會單獨坐在一個小隔間里,而在那里只能看到一個表示自己擁有的卡車控制箱,以及實驗者。
產(chǎn)生威脅的大門
實驗開始后,兩位測試者之間,只能依靠間接交流。每個人控制的單行道上,靠近自己這一端有一扇大門。不過,這扇大門在卡車上了主干道之后將被關(guān)上。這是對測試者的威脅。而實驗者又火上澆油地告訴測試者們,只需管自己多賺錢,而無需顧忌另一個人的利潤。
一旦實驗開始,測試者們不久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賺不了什么錢。在多次實驗中,兩位測試者都關(guān)閉自己的大門,迫使雙方的卡車繞道而行。這條路比單行道遠50%,這就意味著虧損。接著,實驗又重來了一次,這次雙方的卡車在單行道上迎頭相遇,雙方不得不掉頭,從而損失了時間和金錢。
隨后又進行了幾次相同的實驗,也沒好到哪里去。測試者偶爾可以在路途中賺點小錢,但是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以虧損告終。大量時間都花在走更遠的路線上,或者花在從單行道掉頭回來的路上。
實驗的最后,研究人員公布了測試者們所賺的利潤:零。原來卡車貨運公司并不是這么好經(jīng)營的。
不同類型威脅的比較
接下來,假設(shè)你是測試者,你處在三種不同的實驗情境中的其中一種。其他兩種情境與上面的情境區(qū)別在于,其中一種情境是:雙方所控制的單行道上,都沒有大門,而另一種情境是只有一位測試者,能控制僅有的一扇大門。
試圖猜測一下,你所參與的一種情境,有雙方威脅組——你們兩人都能威脅到對方。還有一種情境是單方威脅組——只有一方可以威脅到對方。而最后一種情境沒有任何威脅。這三種情境中,哪種情境能獲得最多的利潤,哪種情境獲得的利潤最少呢?
最后發(fā)現(xiàn),在將雙方得分加起來的時候,你所處的有雙方威脅的情境組贏得了最少的利潤,排在第二的是單方威脅情境組,而利潤最豐厚的是無威脅情境組。
這是讓人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結(jié)果。雖然在單方威脅情境中擁有威脅,即掌握大門控制權(quán)的那個人的利潤高于沒有大門控制權(quán)的那個人,但是他們在個人和總體上仍然好過雙方都有威脅的情況。這個實驗說明擁有威脅導(dǎo)致了糟糕的結(jié)果,單方威脅要優(yōu)于雙方威脅。
實驗二:交流的界線
是不是一點點交流就大有幫助呢?討價還價就是要通過協(xié)商來達成一個折中方案——既然這樣,交流不是顯然會有所幫助嗎?
為了驗證交流的作用,Deutsch和Krauss又組織了第二個實驗。它和第一個實驗除了測試者可以通過耳機相互通話外,其他方面都完全一樣。然而,允許雙方交流并沒有使實驗結(jié)果發(fā)生顯著變化,雙方說話并不影響他們賺錢的多少。換句話說,那些交流并沒有讓測試者們達成更好的共識。
第二個實驗中的測試者們表明,他們明顯不如平時那么健談。是否可能是情境約束導(dǎo)致了溝通障礙,因此使雙方很少有交流呢?
實驗三:被迫交流
Deutsch和Krauss決定在第三個實驗里驗證被迫交流的作用。實驗過程又是和之前一樣,但是現(xiàn)在要求20組測試者們與對方相互交談。如果他們中的一組不進行交談,那么實驗者會友好地提醒他們說些話。他們可以談?wù)撊魏螙|西,只要說話就行。
結(jié)果終于顯示交流取得了一些成功。單方威脅情境組的表現(xiàn)和無威脅情境組的表現(xiàn)接近。和沒有交流時相比,被迫交流對于無威脅情境無明顯影響,而且也沒有有效地改進雙方相互被威脅的情況。似乎人們在雙方均有威脅的時候仍然過于爭強好勝,以至于很難避免雙方的虧損。
威脅導(dǎo)致怨恨
關(guān)于這項研究最令人意外的是,在雙方威脅情境中,雙方測試者的表現(xiàn)都相當糟糕。通過這個實驗表明,即使是被迫交流,也不能克服人們的好勝心。Deutsch和Krauss對此給出了這個有趣的解釋。
試圖想象一下我們的鄰居,對方友好地請你在他們出去度假的時候給他們的植物澆水,看上去同意他們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然而換一種情境,如果你不同意,他們就在外出度假的時候把電視機音量開到最大,這肯定會讓你很生氣。因此,在沒有被威脅的情況下,做出讓步是比較容易的;而在被威脅的情況下,拒絕往往會成為首選。
編輯 鐘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