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愨,呂志剛,李萬輝,呂龍輝,鄧曉微
(重鋼總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重慶 400081)
伴高血壓的鼻息肉和鼻竇炎患者手術風險及治療對策
黃曉愨,呂志剛,李萬輝,呂龍輝,鄧曉微
(重鋼總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重慶 400081)
目的評估伴有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行鼻竇內窺鏡手術的可行性。方法選取我院2008-2010年伴高血壓的鼻息肉和鼻竇炎患者142例為觀察組。并選擇同期病變程度相似的單純鼻息肉、鼻竇炎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術中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術中出血、手術時間、并發(fā)癥、術中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治愈率等情況。結果伴有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手術前及術中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比較,術中收縮壓、舒張壓、心率、術中出血、手術時間、術中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在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血氧飽和度、并發(fā)癥、治愈率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伴有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術中血壓、心率、術中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明顯升高,術中出血增加,手術時間延長,但經過仔細的術前、術中、術后處理,行鼻竇內窺鏡手術是可行的。
鼻息肉;鼻竇炎;高血壓;鼻內窺鏡手術;控制性降壓
在行鼻息肉、鼻竇炎手術時,術前常規(guī)在局麻藥中加入腎上腺素行鼻腔點滴麻醉,以控制術中出血。伴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由于對腎上腺素敏感,術中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血壓升高,增加了手術和麻醉的風險性。本文收集我院2008-2010年伴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142例,并選擇同期病變程度相似的單純鼻息肉、鼻竇炎[1]患者作對照,評估伴有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的手術風險,并提出治療對策,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情況選取我院2008-2010年伴高血壓鼻息肉、鼻竇炎患者142例為觀察組,其中,Ⅰ型37例,Ⅱ型93例,Ⅲ型12例。年齡25~70歲,主要表現(xiàn)為鼻阻、膿涕、頭昏痛、嗅覺差。選擇同期病變相似的142例單純鼻息肉、鼻竇炎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Ⅰ型37例,Ⅱ型93例,Ⅲ型12例。在觀察組中,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原發(fā)性高血壓病1年以上,全身檢查無嚴重心、肺、腎等器官功能障礙。其中,35例患者伴有心電圖異常:偶發(fā)房性早博10例,偶發(fā)室性早博2例,單側完全或不完全束支傳導阻滯5例,一度房室傳導阻滯1例,原發(fā)性ST-T段改變17例。26例患者胸片提示:主動脈硬化,左心室增大。15例患者心臟彩超:左心房大,左心室舒張功能減低。對術前收縮壓≥140mmHg(1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mmHg者,給予口服降壓藥,待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再行手術。所有病例均在局麻下完成。經功能性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后,鼻部癥狀消失,血壓控制平穩(wěn),部分患者血壓完全恢復正常。
1.2 方法①1%丁卡因10 m l加腎上腺素0.5m l行鼻腔點滴麻醉及棉片鼻腔黏膜表面麻醉;②1%利多卡因行鼻腔黏膜浸潤麻醉及蝶腭神經阻滯麻醉;③切除鉤突,咬出篩泡,清除篩竇內病變;④清除額隱窩內的病變,開放額隱窩;⑤擴大上頜竇自然開口,清除竇口周圍肥厚、息肉樣變的組織,并清除上頜竇內病變;⑥開放蝶竇,清除蝶竇口及竇內病變;⑦術腔沖洗,碘仿紗條或膨脹海綿填塞術腔,部分病例術腔不填塞。
1.3 觀察指標術中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術中出血、手術時間、并發(fā)癥、治愈率、術中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資料采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術中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術中出血、手術時間采用U檢驗,治愈率、并發(fā)癥、術中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在142例觀察組患者中,手術前與術中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兩組間患者術中血壓、心率、術中出血、手術時間、術中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血氧飽和度、并發(fā)癥、治愈率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142例伴有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情況(±s)
表1 142例伴有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情況(±s)
項目術前術中U值P值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心率(次/m in) 114.36±7.34 82.41±7.24 76.26±4.11 156.98±14.34 96.99±9.18 107.84±6.78 31.57 14.88 47.84<0.0001<0.0001<0.0001
2.2 術中情況在142例伴有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中,56例術中使用控制性降壓完成手術。其中,25例患者術中出現(xiàn)暫時性心慌、胸悶,心前區(qū)不適,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經給氧、短暫休息后好轉并完成手術。2例患者術后輸液時出現(xiàn)心衰,給予強心治療后,心衰消失。
2.3 術后情況經功能性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后,所有患者鼻阻、膿涕、頭昏痛明顯緩解或消失,隨訪1年,伴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組治愈率為88.73%,單純鼻息肉、鼻竇炎組治愈率為90.85% (P>0.05),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流動力學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流動力學情況比較(±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統(tǒng)計值P值術中收縮壓(mmHg) 156.98±14.34 128.48±10.14 U=19.38<0.0001術中舒張壓(mmHg) 96.99±9.18 82.73±5.29 U=16.02<0.0001術中心率(次/min) 107.84±6.78 84.20±5.56 U=32.38<0.0001血氧飽和度(%) 97.67±1.47 97.91±1.57 U=1.34>0.05術中出血(例) 63.26±21.19 37.59±6.31 U=13.74<0.0001手術時間(min) 55.39±13.22 0.82±6.17 U=11.84<0.0001術中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17.6 6.3 χ2=0.0034<0.01并發(fā)癥(例) 13 7 χ2=0.1641>0.05治愈率[例(%)] 126(88.73) 129(90.85) χ2=0.5566>0.05
3.1 術前風險性評估由于伴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行鼻竇內窺鏡手術,患者術中容易出現(xiàn)血壓的急劇波動,輕者出現(xiàn)心慌、胸悶、心前區(qū)不適,導致手術不能進行;重者出現(xiàn)心肌缺血、缺氧,產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等嚴重后果,直接關系患者的安危和手術效果[2],因此,手術風險極大。故術前要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仔細評估患者的手術風險,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1)詳細的詢問病史,了解患者高血壓的病因、病程、程度、所用藥物及血壓控制情況、有無高血壓并發(fā)癥等。(2)全面的術前檢查,除常規(guī)心電圖、胸片、B超等檢查外,尚需行24 h動態(tài)心電圖、彩色超聲心動圖等檢查,以全面評估心功能。(3)術前常規(guī)請心內科會診,協(xié)助評估患者心功能及能否承受手術,并制定詳細的手術方案。對臨床心功能2~3級者,待心功能好轉后方可手術。(4)術前給予降壓藥,盡量將血壓維持在140/90 mmHg左右。對竇性心動過緩,心率<50次/m in,術前需行阿托品實驗,以了解有無病竇綜合征。對快速性心律失常者,術前給予心得安等控制心率,使心率<90次/m in。
3.2 術中手術風險及控制由于高血壓病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伴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在圍手術期間,患者對手術的恐懼,術前局部麻醉藥中加入腎上腺素,術中疼痛、出血、鼻腔填塞等均可引起患者交感系統(tǒng)及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興奮和激活等一系列應激反應,均可誘發(fā)患者術中收縮壓及舒張壓明顯升高,心動過速(比較患者手術前后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嚴重則危及患者生命。另一方面,對伴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行鼻內窺鏡鼻竇手術,如果患者術中血壓持續(xù)升高,術野出血量增加,將直接導致患者手術野模糊,影響手術操作并增加術中局部并發(fā)癥如腦脊液鼻漏、眶脂肪脫出、眶周血腫、視神經損傷等的機會將明顯增加[3-5],同時使手術時間延長,患者血壓再次升高,導致出血增加,形成惡性循環(huán),增加手術風險。因此,一旦術中發(fā)現(xiàn)患者血壓升高(如血壓>180/100mmHg),及手術野出血明顯增加,影響手術進行者,應立即應用藥物進行降壓。我們的經驗是采用鹽酸烏拉地爾,初始量12.5~25mg靜脈注射,維持用微量泵注射10~13mg/(kg·m in),以控制血壓。降壓幅度是以術中血壓為基礎,一般不超過30%,待血壓降至110~130/80~90mmHg時給予維持,該方法簡單、直觀、實用[傳統(tǒng)方法是以平均動脈壓(MAP)維持在60mmHg左右],由于其降壓幅度不大,手術安全性亦有保障;同時,術中出血亦明顯減少。在本組病例中,有56例患者術中使用烏拉地爾行控制性降壓完成手術,有3例患者術中血壓達220/110mmHg,經使用烏拉地爾后仍很好地完成手術。
3.3 術后處理在142例伴有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中,術后有5例患者術后血壓升高,2例患者術后因輸液速度過快、出現(xiàn)心衰。由于術后患者鼻腔填塞,影響患者呼吸,導致低氧;同時,術后的疼痛,也使患者煩躁、焦慮甚至恐懼,體內兒茶酚胺含量升高,極易出現(xiàn)血壓升高。因此,伴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術后必須繼續(xù)監(jiān)測血壓、血氧飽和度、脈搏、心電圖等。同時,要持續(xù)給氧,控制輸液速度,常規(guī)應用止痛劑或鎮(zhèn)痛劑,以緩解患者術后疼痛。術后常規(guī)給予降壓藥口服,使血壓控制在正常高值水平。對高齡、高血壓合并冠心病者,術后不僅要密切觀察、控制血壓及輸液速度,還要嚴密觀察有無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存在,必要時請心內科醫(yī)師共同會診處理,使患者能夠平安、順利地渡過圍手術期。
在臨床上,我們亦觀察到部分伴高血壓的鼻息肉、鼻竇炎患者術后1~2周血壓未經任何處理就恢復正常,估計與患者鼻腔通氣改善后,體內缺氧得到糾正,鼻腔、鼻竇內的感染病灶被清除后,體內的細菌毒素吸收減少及對疾病的焦慮情緒得到緩解有關。
[1]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分型分期內窺鏡鼻竇手術療效評定標準(1997年,???[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l998,33(3):216.
[2]汪靜,吳言濤.高血壓病人腹部外科手術531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5):280-282.
[3]盧杰,王祿潔.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治療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8):122-123.
[4]趙雪,張林.1100例鼻內窺鏡手術進行回顧性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學研究雜志,2006,12(12):1587-1588.
[5]段乃超,楊彥忠,任秀敏.鼻竇內窺鏡手術眼眶并發(fā)癥117例分析[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06,20(3):236-237.
R765.4
B
1003—6350(2014)04—0576—03
2013-06-10)
重慶鋼鐵集團公司技術攻關項目(編號:2009-50)
黃曉愨。E-mail:huangxiao_023@163.com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