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葉
說到“早春”二字,各大時裝T臺上盡是一片鵝黃櫻粉之色,而我們餐桌上的早春風情,則多以深深淺淺的綠色或米白色為主,清新健康的素食之風,當成為早春美味的亮點。
首選的是韭菜。不論是知識分子文藝男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還是大白話風格的民諺“正月蔥,二月韭”,在我看來,韭菜在春季時令素菜中都應該坐頭一把交椅。它的綠是最正的綠,濃翠欲滴,就像把充滿生命力的春色暈染到了灶臺碗碟間。也許有人會覺得韭菜食用后會在唇齒間留下不太好聞的氣味,可恰恰是韭菜的這種硫化合物,使它成為殺菌抑菌的高手。韭菜還有暖腸驅寒的功能,特別適合我們在早春寒意料峭的天氣環(huán)境下食用。
韭菜有寬葉和窄葉之分,一般來講窄葉韭菜比較香、汁水也多。若是買到一把好的窄葉韭菜,我喜歡切成碎末后用少量油煸透,然后與老豆腐塊、開洋(干蝦米)同煮,做成一道燴菜,色澤悅目美好,滋味更是鮮得能讓你多吃兩碗飯。
營養(yǎng)學家建議,春季最好選擇辛味藥味的蔬菜,以理腸去毒,和韭菜一樣,茼蒿也屬此類食材。說起茼蒿,“紅迷”們應該不陌生,晴雯心心念念要吃的“蒿子稈兒”,其實就是茼蒿。茼蒿在江南一帶很常見,葉子似菊葉,也有一股菊花的獨特的淡淡香氣,而我們食用的主要是它的莖,可以和豬里脊肉絲或者雞胸脯肉絲一起做成小炒。不過我更喜歡做成涼拌茼蒿——茼蒿不必摘去太多的葉子,洗凈后在沸水中略汆燙即撈起,與果椒絲、米醋、麻油、細鹽、白糖拌勻,口感極為清爽,是解油膩的利器。
對了,一片青白素意間,當然不能少了春筍?!皩幙墒碂o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睎|坡居士作為美食家,也太忽略竹子家族的美味潛力了,其實在我看來,無肉令人瘦,無竹則令人更瘦,因為少了幾株當令的春筍,那鍋江南名菜“腌篤鮮”就無從談起。相信在早春季節(jié),熱騰騰的腌篤鮮能引動大部分“包郵”地區(qū)人民的饞蟲兒。脆嫩的春筍和肉食搭配,怎么就能令湯色那么白湯味那么鮮美!現在很多飯店用來煮筍的是新鮮排骨,其實不太對頭,因為“腌”其實指的是兩樣腌肉,除了大家都熟知的咸肉外,還有一樣是咸排骨。再一個要注意的小問題是,春筍含有大量草酸,因此我們應當先用沸水燙幾分鐘,再與其他食材烹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