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移動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促使圖書館轉變傳統(tǒng)服務模式,移動圖書館成為新的服務方式。通過文獻分析方法,論文對國內移動圖書館的理論研究現狀、研究主題及其研究趨勢、基金項目和相關會議情況進行分析和討論。根據相關實踐應用調查,該文還對國內移動圖書館的普及現狀與實踐進展進行綜述與分析。最后在總結國內移動圖書館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基礎上,對移動圖書館在我國未來的發(fā)展作了討論。
關鍵詞 圖書館服務 移動圖書館 移動信息服務
分類號 G252
當前移動圖書館是指以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平臺和基于元數據的信息資源整合為基礎,用戶能夠通過智能手機、iPad、Kindle、PDA等移動閱讀設備,以GPRS、3G、Wi-Fi等無線網絡連接方式隨時隨地訪問或接受的圖書館信息資源集合體,實現移動閱讀、自助館藏查詢、續(xù)借等多種功能的一種新興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梢哉f,移動圖書館是數字圖書館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體現,是繼圖書館數字化服務之后的新興服務領域,將成為廣大讀者獲取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圖書館須順應發(fā)展潮流,創(chuàng)新移動圖書館服務方式,強化圖書館的服務角色,塑造圖書館追求技術進步引領技術潮流的形象,才能體現自身在創(chuàng)新性社會中不可替代的價值[1]。因此,加強移動圖書館研究,了解移動圖書館發(fā)展動態(tài),是圖書館數字化發(fā)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從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出發(fā),著重探討移動圖書館的理論研究現狀與實際應用情況,試圖反映理論與實際應用在移動圖書館研究的結合程度。
1 移動圖書館理論研究
國內圖書館學界對移動圖書館的研究始于2002年朱海峰發(fā)表的《數字化圖書館的發(fā)展——無線圖書館》一文[2]。該文提出了將無線互聯(lián)網技術應用于數字化圖書館實現“無線圖書館”的構想,為移動圖書館理念的提出做了充分的鋪墊。此后關于移動圖書館的研究逐漸增多,儼然已成為圖書館領域研究的新熱點。下面我們從文獻研究概況、研究的熱點主題、研究的發(fā)展趨勢等多方面來說明當前移動圖書館理論研究狀況。
1.1 文獻研究總體概況
本研究以CNKI中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為數據源,以“移動圖書館”和“手機圖書館”為主題詞,共檢索到487篇與之相關的研究文獻(檢索截止日期為2013年6月30日)。按文獻發(fā)表年度進行統(tǒng)計,形成文獻年度分布圖,如圖1所示(2013年文獻量由于數據不全未在圖表中顯示)。
從圖1可以看出,國內有關移動圖書館研究始于2004年,在2004至2008年間文獻的數量緩慢增長,這期間主要探索移動圖書館對傳統(tǒng)圖書館的影響和轉變,并對以短信SMS服務為基礎的移動圖書館系統(tǒng)平臺建設進行分析研究;而在2009年后關于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現,至今保持著高速增長的趨勢。
圖1 移動圖書館研究文獻年度分布圖
在理論研究方面,黃群慶的《嶄露頭角的移動圖書館服務》[3]和茆意宏等人的《手機圖書館的興起與發(fā)展》[4]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為國內移動圖書館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姜海峰等人對國內移動圖書館解決方案和實施機制的深入分析和技術探討,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國內移動圖書館建設的研究進程[5]。清華大學無線移動數字圖書館項目組對移動圖書館的服務機制開展了一系列的用戶體驗調查和分析,從用戶個體角度積極尋求移動圖書館的解決方案[6]。學術界對移動圖書館的研究經過多年累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總體而言,國內有關移動圖書館領域的研究正處于增長階段,越來越受到相關學者的關注,是圖書館領域近年來研究的熱點。根據文獻增長的整體趨勢推測,未來幾年關于移動圖書館的研究將繼續(xù)成為圖書館界的熱點之一[7]。
1.2 研究主題及其趨勢
關鍵詞是文獻的核心,是作者對文章的主題進行凝練之后得到的結果,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因此,通過關鍵詞來研究某一學科知識領域中的研究熱點是文獻統(tǒng)計研究常用的方法。對移動圖書館相關文獻的關鍵詞進行統(tǒng)計和處理,其中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從統(tǒng)計結果來看,關鍵詞除“移動圖書館”“手機圖書館”外,“3G”出現的頻次最高,這也說明3G是移動圖書館存在的外部環(huán)境,是移動圖書館發(fā)展的重要物理基礎,也是近年來移動圖書館研究的熱點。其次是“信息服務”“數字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主要集中討論圖書館如何提供移動信息服務,延伸圖書館功能服務,創(chuàng)新圖書館服務方式。再次是“移動閱讀”“WAP”“移動信息服務”“智能手機”等,反映出研究人員在移動圖書館研究各個方面關注的差異程度,也反映出當前我國移動圖書館研究的一些重點領域和新的視角。
表1 移動圖書館文獻研究中關鍵詞分布情況
注:本表系筆者根據相關文獻統(tǒng)計繪制
在對關鍵詞分析的基礎上,通過繼續(xù)對該領域的研究文獻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得出目前國內有關移動圖書館的研究集中在如下主題[8]:(1)國內外研究現狀和應用現狀介紹和調查分析;(2)對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影響;(3)移動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4)移動圖書館系統(tǒng)設計和平臺實施構建;(5)移動圖書館應用案例介紹和分析;(6)其它??偟膩碚f,目前對于移動圖書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和移動圖書館技術研究三個層面。理論層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移動圖書館概念、內涵的界定、服務功能、服務模式、建設原則以及發(fā)展意義上;應用層面的研究成果側重于移動圖書館系統(tǒng)實施、移動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以及實例的介紹;技術層面的研究成果則集中于在移動圖書館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軟件系統(tǒng)開發(fā)等方面。
盡管移動圖書館的基本概念及主題內容都有覆蓋,有關移動圖書館的研究體系初具雛形,但國內外大部分研究還停留于基礎理論與應用分析研究,且研究的力度不夠,尚未形成明顯的研究主題。有關移動圖書館的普通期刊論文數量遠多于碩博論文,可以說沒有形成專深的研究理論,只停留于現狀分析、實例分析、發(fā)展展望等,尚未觸及移動圖書館研究的核心[9]。如用戶的信息使用行為及信息需求方面一直是圖書館服務研究的主要對象,卻在當前的移動圖書館研究中被忽略了。當前硬件設備、開發(fā)技術不再是制約移動圖書館發(fā)展的主要問題,有關用戶行為分析、版權問題、移動學習、服務創(chuàng)新等才是當前圖書館在提高信息服務水平面臨的重大難題和今后重點研究的方向。endprint
1.3 基金項目情況
基金項目體現了學術研究前沿,推進了科學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從2011年、2012年、2013年連續(xù)3年的國家社科基金發(fā)布立項的公示名單(“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部分)中,先后有5項是面向移動圖書館主題的,分別為:“基于用戶體驗的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整合與系統(tǒng)集成研究”“圖書館移動服務模式與質量評價研究”“數字圖書館移動服務質量控制研究”“移動圖書館服務質量影響因素與提升策略研究”“基于用戶感知的移動圖書館服務質量評價及提升策略研究”??梢娒嫦蛞苿訄D書館領域的質量建設與用戶感知行為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這說明當前移動圖書館的研究從前期移動圖書館系統(tǒng)建設轉移到注重服務質量與效果評估上來,反映當前的移動圖書館研究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由于移動圖書館相對傳統(tǒng)的圖書情報研究來說屬于較新的研究領域,其研究潛力巨大。
1.4 相關會議概況
在國外,知名的Google、Facebook等網站上專門設有有關移動圖書館主題的討論小組,并召開了專業(yè)學術討論會探討移動圖書館的發(fā)展。從2007年開始,國際移動圖書館會議(International M-Libraries Conference)每兩年一屆,至2012年10月已經召開了4屆會議。另外,移動圖書館員聯(lián)機會議(Handheld Librarian Online Conference)影響較大,也是當前移動圖書館領域系列研討會議之一,在一定程度推動了移動圖書館的發(fā)展。
在移動圖書館會議方面,盡管我國目前還沒有針對移動圖書館這一主題召開一次全國性的專題會議,但是2007年在深圳召開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應用研討會暨成果展示會”上,香港嶺南大學圖書館和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展示了本館已經開始進行的短信服務和Web Opac目錄查詢等功能的手機圖書館服務的實踐研發(fā)[10]。2010年更是國內高度關注移動圖書館服務的標志性的一年,先是2010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高校圖書館發(fā)展論壇:中國數字圖書館建設理論與實踐”,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大學圖書館等從實踐應用方面對移動圖書館進行了深入探討;接著,2010年7月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舉辦的數字圖書館前沿問題高級研討班上,國內外業(yè)界同仁成立了一個“移動數圖研討組”,致力于從理論與實踐方面對移動圖書館的發(fā)展進行探討與交流[11]。2012年,“移動圖書館技術創(chuàng)新與服務拓展”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大樓召開,共有來自全國50余家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的館長和工作在圖書館一線的技術人員參加,會議圍繞未來移動技術的創(chuàng)新、服務的拓展等方面,就移動新技術的應用與移動圖書館的發(fā)展進行了深入探討[12]。另外,超星數字圖書館圍繞移動圖書館應用及創(chuàng)新與高校圖書館、高校圖工委合作承辦了多次移動圖書館研討會,推動了移動圖書館服務的應用與普及。這些移動圖書館會議致力于探索和交流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工作,圖書館界的研究人員、技術開發(fā)者相互交流建設成果與經驗心得,為圖書館未來移動服務發(fā)展和普及獻計獻策,塑造了圖書館追求技術進步、引領技術潮流的形象,大大強化了圖書館的服務角色。
2 移動圖書館實踐應用
2.1 普及現狀
近年來,伴隨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和移動終端設備比如電子書閱讀器、平板電腦普及和網絡技術、帶寬等瓶頸的解決,移動圖書館迎來大規(guī)模的建設和快速發(fā)展。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接受移動互聯(lián)網帶來的好處,積極引進設備建設與開展移動信息服務。根據盧穎、馬愛芳等人的調研,2009年調查的37所“985”高校中,提供手機圖書館服務的有11所[13];107所“211”高校中,提供手機圖書館服務的有15所[14]。根據余世英、明均仁等人的調研,2012年國內31個省份(港澳臺除外)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820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提供移動圖書館SMS服務的有38所,WAP服務的達到59所,移動參考咨詢達到242所[15]。在服務內容上,從早期的通知、提醒到內容的閱讀、傳遞,移動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內容正在逐漸深化。在移動圖書館服務模式上,國內移動圖書館的SMS服務模式、WAP服務模式日漸成熟,新的移動參考咨詢服務模式、移動閱讀服務模式、電子書外借服務模式也在嶄露頭角[15]。根據2012年Library Journal關于“移動圖書館”的調查報告顯示,有更多的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面向讀者提供移動閱讀服務,且提供信息服務的方式和服務的內容都有很大的變化,比如QR碼技術的應用,電子書全文閱讀下載,面向讀者的各種電子書閱讀器Kindle和平板電腦iPad的外借,以及與Facebook、SNS、微博等移動社交媒體的實時互動等[16]。
2.2 實踐進展
國內移動圖書館平臺建設和應用雖然起步較晚,但發(fā)展非常迅猛,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推出了基于手機短信平臺的移動圖書館服務,提供的服務包括到期提醒、圖書預約、續(xù)借和催還的免費服務[17]。2005年6月,上海圖書館推出了面向手機終端的參考咨詢、書目檢索、講座預定、讀者信箱等移動圖書館服務[18]。近年來陸續(xù)有公共圖書館(如國家數字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廣東中山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如清華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成都理工大學圖書館等)相續(xù)開通了此類服務,服務方式從短信SMS服務到WAP移動網站服務再到客戶端軟件APP應用下載服務等,服務功能主要包括短信SMS提醒(圖書預約、催還提醒、培訓通知)、短信查詢(圖書館基本信息、書目信息)、移動閱讀和書目WAP查詢等;服務終端也從普通手機延伸到智能手機、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等,移動圖書館服務正逐步推廣和普及。2008年9月,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正式開館,推出了與金蟾公司合作開發(fā)的手持電子閱讀器服務,為到館讀者提供手持移動電子閱讀器,并提供圖書館的電子圖書資源下載服務。2009年3月,上海圖書館推出了電子書閱讀器,讀者可以借閱“電子閱讀器”式圖書,在家只需要登陸上海圖書館網站輸入借書證卡號或者身份證號進入“e卡通”,就可以在數字資源庫中下載自己想借的圖書了,大大提高電子書的使用率[19]。2011年后,移動圖書館服務功能和模式不斷深化,出現了統(tǒng)一檢索、掌上閱讀、流媒體服務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圖書館及相關組織機構參與進來。書生公司、超星公司、匯文等組織機構近年來紛紛參與國內很多高校圖書館的移動圖書館建設[20],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移動圖書館發(fā)展。近兩年,國內部分大學圖書館也參與了與書生公司、超星公司、匯文等合作舉辦的移動數字圖書館試用征集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移動圖書館的宣傳與普及。endprint
從實踐時間上看,國內移動圖書館始于2000年之后,2005年進入集中發(fā)展階段;2007年之前主要是以短信服務為主,2007年以后WAP網站服務逐漸興起,二者形成互為補充的格局[21]。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圖書館WAP網站服務近年來成為國內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的新趨勢,不少圖書館在2009年、2010年始開展移動圖書館服務,但還有很多圖書館目前尚處于服務測試或試用階段,且大多數移動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功能明顯不足、單一。另外,目前國內移動圖書館的開通率較低且分布不均衡,經濟水平較高、教育資源相對集中的地區(qū)如北京、上海等,這些區(qū)域的移動圖書館數量優(yōu)勢非常明顯,而經濟欠發(fā)達、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qū)如青海、西藏、貴州、甘肅等幾乎沒有此項建設,與國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20]。
3 結語
通過對移動圖書館的整體性研究現狀的了解和分析,我們可知有關移動圖書館的理論研究體系才初具雛形。一方面國內外大部分研究還停留于基礎理論、應用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技術層面與服務內容上,且研究力度不夠,還尚未形成明顯的研究主題[22];另一方面相關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比較單一,仍以文字闡述類為主,包括綜述、現狀分析、實例分析、前景展望和問題描述。
通過實踐應用調查與分析,目前國內移動圖書館多處于起步發(fā)展階段,其普及率不高且地域分布不均衡;服務內容和功能往往設置簡單,宣傳推廣不夠重視,移動設備訪問因信息技術標準等問題造成系統(tǒng)不穩(wěn)定等問題。
對于今后的移動圖書館研究,在理論上應從移動圖書館的用戶行為分析、版權問題、質量建設、影響因素、移動學習、模型構建、服務創(chuàng)新及信息需求等方面進行研究,從而形成與實踐相符合的專深的研究理論和研究主題。在實踐應用上,今后要積極應用當前理論研究的各項成果,大力宣傳和普及移動圖書館在讀者中的應用,同時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尋找中外移動圖書館發(fā)展的差異,探索適合我國移動圖書館的發(fā)展策略與解決方案,提高我國圖書館的移動信息服務水平??傊?,移動圖書館的發(fā)展必須得益于理論與實踐的共同發(fā)展,才能真正有效促進我國移動圖書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 1 ] 楊康,等.圖書館服務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技術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2(9):52-56.
[ 2 ] 朱海峰.數字化圖書館的發(fā)展:無線圖書館[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2(6):14-15.
[ 3 ] 黃群慶.嶄露頭腳的移動圖書館服務[J].圖書情報知識,2004(5):48-49.
[ 4 ] 茆意宏,吳政,黃水清.手機圖書館的興起與發(fā)展[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1):3-6,27.
[ 5 ] 姜海峰.移動圖書館的興起和解決方案[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6):12-15.
[ 6 ] 清華大學移動數字圖書館[EB/OL].[2013-07-02]. http://www.lib.tsinghua.edu.cn/m/.
[ 7 ] 盧宏.近十年來我國圖書館學理論研究進展綜述[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1):17-22.
[ 8 ] 劉紅麗.國內移動圖書館研究現狀與趨勢[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2):92-98.
[ 9 ] 魏群義,等.國內移動圖書館應用與發(fā)展現狀研究[J].圖書館,2013(1):114-117.
[10] 黃幼菲.圖書館泛在化移動信息服務的現狀及發(fā)展策
略[J].圖書館學刊,2012(10):21-22.
[11] 高春玲.中美移動圖書館服務PK[J].圖書情報工作,2011(9):63-66.
[12] 清華召開“移動圖書館技術創(chuàng)新與服務拓展”研討會[EB/OL].[2013-07-29].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s/.
[13] 盧穎.“985工程”院校手機圖書館服務比較分析[J]. 圖書館學研究,2010(9):74-77.
[14] 馬愛芳,楊國美.我國高校圖書館手機服務現狀的調查與思考:以“211工程”院校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12):87-90.
[15] 余世英,明均仁.移動信息服務在國內高校圖書館中的應用模式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12(6):60-67.
[16] Thomas L C. The State of Mobile in Libraries 2012[EB/OL].[2013-07-08].http://www.thedigitalshift.com/2012/02/mobile/the-state-of-mobile-in-libraries-2012/.
[17] 鄢小燕,李名洋.國內圖書館手機移動信息服務現狀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2):65.
[18] 梁欣.移動圖書館聯(lián)盟: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未來的發(fā)展趨勢[J].情報資料工作,2012(2):65-69.
[19] 高蘇鋒.第三代圖書館的現狀與未來發(fā)展構想[J].新世紀圖書館,2012(2):21-23.
[20] 余世英,明均仁.國內高校手機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雜志,2011(9):45-48.
[21] 宋恩梅,袁琳.移動的書海:國內外移動圖書館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5):34-48.
[22] 肖明,李立從.手機圖書館領域的可視化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2):16-21.
明均仁 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講師。湖北武漢,430205。(收稿日期:2013-09-22 編校:劉 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