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芳, 田恒林*, 張 舒, 沈艷芬, 高劍華, 張遠學
(1.湖北恩施中國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恩施 445000;2.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武漢 430064)
馬鈴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侵染引起的毀滅性病害,可造成馬鈴薯莖葉枯斑或提早枯死,減少同化作用的面積或縮短同化物積累的時間,從而降低產(chǎn)量;在病害流行之年,引起田間和貯藏期間塊莖腐爛,一般年份減產(chǎn)10%~20%,暴發(fā)年份可達50%~70%,甚至絕收[1-2]。目前,除了選用抗病品種、合理栽培方式以外,生產(chǎn)上防治晚疫病的主要措施是依靠化學防治[3]。由于長期使用甲霜靈等高毒農藥,不僅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而且病原菌的抗藥性越來越強。因此,必須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菌劑進行有效防治,保證馬鈴薯的優(yōu)質高產(chǎn)[4-5]。其中,霜霉威是一種具有內吸作用的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能抑制病菌細胞膜成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咪唑菌酮是一種具有滲透作用的外抑制醌類殺菌劑,能抑制病菌的呼吸鏈,兩者都是卵菌的高效藥劑[6]。為驗證霜霉威與咪唑菌酮的復配劑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對拜耳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進行了田間試驗。
供試馬鈴薯品種為‘米拉’(‘Mira’)。供試藥劑為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由拜耳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提供(以下簡稱拜耳);對照藥劑有4種: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拜耳)、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懸浮劑(拜耳)、18.7%烯?!み吝蝓ニ稚⒘ò退狗蛴邢薰旧a(chǎn),以下簡稱巴斯夫)、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chǎn),以下簡稱先正達)。
試驗地設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大支坪鄉(xiāng),海拔1 300m,黃壤土,肥力中等,前茬油菜,所有試驗小區(qū)的栽培條件一致。播種時間為2012年3月10日,施復合肥750kg/hm2(N-P-K:15-15-15)作底肥,4月22日追苗肥(尿素300kg/hm2),同時中耕除草,5月19日第1次施藥,5月26日第2次施藥,6月2日第3次施藥,7月2日收獲測產(chǎn)。
試驗藥劑處理見表1。每個處理重復4次,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共32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面積13.34m2,設5行,共80株,走道0.4m。
施藥于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病初期進行,常規(guī)方法噴霧,按用藥液量900kg/hm2計算小區(qū)用量,先噴清水對照,然后用少量水溶解藥劑,噴施試驗藥劑,噴施藥液量以葉片充分著藥而不滴藥液為宜。噴施試驗藥劑時按濃度由低到高的順序進行,換藥時清洗干凈噴霧器。施藥器械為“金原野”3WBD-20背負式電動噴霧器。
調查各小區(qū)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病情況,藥前調查病級,并于第1次藥后7d、第2次藥后7d、第3次藥后7、14d,共調查5次。每個小區(qū)5點取樣法,每個點調查10株,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治效果,并對防效進行新復極差顯著性分析。收獲時各小區(qū)計產(chǎn),包括爛薯,并進行產(chǎn)量比較。收獲后分區(qū)貯藏,定期檢查爛薯并計算爛薯率。施藥后調查馬鈴薯是否受到所施藥劑的藥害影響,藥害的癥狀類型以及藥害程度等。病害分級標準采用《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GB/T17980.34-2000。0級:葉片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6%~10%;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11%~20%;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21%~50%;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50%以上。
病情指數(shù)=[∑(各級病葉數(shù)×相對級數(shù)值)/(調查總葉數(shù)×9)]×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爛薯率(%)=(小區(qū)爛薯重量/小區(qū)薯塊總重量)×100;
式中,CK0為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shù),CK1為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shù),PT0為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shù),PT1為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shù)。
通過田間調查觀察,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拜耳)處理區(qū)與清水對照區(qū)相比馬鈴薯正常生長,無畸形、黃化、落葉等藥害癥狀出現(xiàn),說明在試驗劑量下供試藥劑對馬鈴薯生長安全,無藥害發(fā)生。
試驗結果表明,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效顯著,且防效隨著該藥劑劑量的增加而增強。第1次施藥7d后,供試藥劑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337.5~675.0g/hm2對晚疫病的防效為49.12%~62.48%。隨著施藥次數(shù)的增加,該藥劑對晚疫病的防效亦顯著增加,且每次施藥后各處理之間的防效差異一致。第3次施藥14d后,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337.5~675g/hm2對晚疫病的防效為67.64%~83.78%。末次調查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各劑量對晚疫病的防效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供試藥劑的最高劑量除了與對照藥劑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懸浮劑773.3g/hm2的防效之間差異不顯著以外,與對照藥劑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375.0g/hm2、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劑280.5g/hm2、68% 精 甲 霜 · 錳 鋅 水 分 散 粒 劑1 020.0g/hm2防效間差異都達到極顯著水平(表2)。
表2 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后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效1)Table 2 Control efficiency of 45%propamocarb·fenamidone SC against potato late blight
測產(chǎn)結果表明,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337.5~675.0g/hm2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后,馬鈴薯產(chǎn)量達到19 972.5~23 302.5kg/hm2,商品薯率高,增產(chǎn)效果顯著,比清水對照增產(chǎn)34.31%~56.71%。隨著供試藥劑劑量的增加,增產(chǎn)效果差異不顯著。與對照藥劑相比,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450.0~675;0g/hm2處理后與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懸浮劑773.3g/hm2、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375.0g/hm2、18.7%烯?!?吡唑酯水分散粒劑280.5g/hm2處理后對馬鈴薯的增產(chǎn)效果相互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但與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處理后的增產(chǎn)效果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表3)。
表3 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后對馬鈴薯產(chǎn)量的影響Table 3 The effects of 45%propamocarb·fenamidone SC on potato yield
試驗結果表明,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337.5~675.0g/hm2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后,馬鈴薯田間爛薯率僅為0.71%~1.96%,貯藏期間馬鈴薯爛薯率上升為1.22%~2.43%,但均明顯低于清水對照。隨著供試藥劑劑量的增加,馬鈴薯爛薯率差異不顯著。與對照藥劑相比,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337.5~675.0g/hm2與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懸浮劑773.3g/hm2、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375.0g/hm2、18.7%烯?!み吝蝓ニ稚⒘?80.5g/hm2分別處理后對馬鈴薯的貯藏爛薯率相互之間差異不顯著,但與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處理后的增產(chǎn)效果差異達顯著水平(表4)。
表4 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后對馬鈴薯爛薯的影響Table 4 The effects of 45%propamocarb·fenamidone SC on the yield of rotten potatoes
本試驗開展過程中,投入成本只計算購買藥劑的費用和施藥的人工費用。按馬鈴薯市場價1.5元/kg計算,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337.5~675g/hm2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后,馬鈴薯總產(chǎn)值達到29 958.75~34 953.75元/hm2,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效益為28 833.75~33 153.75元/hm2,比清水對照增效6 978.75~11 298.75元/hm2,增幅為31.93%~51.70%(表5)。
表5 不同處理的投入成本及新增效益Table 5 The input cost and new economic benefi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本研究結果表明:拜耳生產(chǎn)的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效顯著,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發(fā)生與危害,該藥劑的最高劑量除了與對照藥劑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懸浮劑的防效之間差異不顯著以外,與對照藥劑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劑、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防效間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供試藥劑的增產(chǎn)效果顯著,爛薯率低,經(jīng)濟效益顯著。該藥劑與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懸浮劑、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18.7%烯?!み吝蝓ニ稚⒘┓謩e處理后對馬鈴薯的貯藏爛薯率相互之間差異不顯著,但與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處理后的增產(chǎn)效果差異達顯著性水平。
葉片噴灑殺菌劑是目前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最普遍的方法。施用葉面殺菌劑后,病菌孢子形成減少,葉片上孢子囊的活力降低,同時殘留在葉片上的產(chǎn)品落到土壤后可抑制游動孢子在土壤中移動,不僅能降低葉片的發(fā)病率,還可降低塊莖的發(fā)病率[6]。這與供試藥劑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處理后對晚疫病防效好、馬鈴薯產(chǎn)量高、爛薯率低的試驗結果基本一致。
目前,植物病害控制的目標是要將病害控制在經(jīng)濟受害允許水平以下,而不是保持作物田完全無病害[7]。因此,45%霜霉威·咪唑菌酮懸浮劑施用劑量以450.0~675.0g/hm2為宜,于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病初期施藥,施藥2~3次,噴施藥液量以葉片充分著藥而不滴藥液為宜。
[1]湖北恩施中國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西南山區(qū)馬鈴薯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56-62.
[2]肖春芳,田恒林,沈艷芬,等.馬鈴薯晚疫病生物防治研究進展[M]∥陳伊里,屈冬玉.馬鈴薯產(chǎn)業(yè)與水資源高效利用.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2:374-380.
[3]叢心黎,李燦輝,陳善娜,等.馬鈴薯晚疫病化學防治農藥應用概述[J].農藥,2005,44(5):198-201.
[4]楊志輝,桂秀梅,朱杰華,等.馬鈴薯晚疫病菌對甲霜靈的抗性及與霜脲氰和霜霉威交互抗藥性的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8,24(5):335-338.
[5]李洪浩,彭化賢,席亞東,等.四川馬鈴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生理小種、甲霜靈敏感性及mtDNA單倍型組成分析[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3,46(4):728-736.
[6]Pérez W,F(xiàn)orbes G.Technical manual potato late blight[M].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CIP),2010:19-27.
[7]許志剛.普通植物病理學[M].第三版.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9:34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