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芑菲
摘 要:圖書資料管理是博物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圖書資料的管理和文物陳列展覽、藏品保管、導覽講解、古建筑修復和科研工作而進行的圖書、文獻史料、等工作都是密不可分的。要使博物館圖書資料工作跟上新時期的步伐,就必須搞清圖書資料工作的定位, 強化知識管理以及改變工作模式等方面入手,對博物館的圖書資料實行科學管理。
關鍵詞:博物館 圖書資料 科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a)-0186-01
博物館現(xiàn)在已經成為人們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的重要場所,隨著國家對博物館事業(yè)給予的政策支持,博物館獲得了較大較快的發(fā)展。圖書資料工作的重要性在博物館各項業(yè)務工作有序的展開后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顯出來。
博物館的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是博物館業(yè)務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圍繞文物陳列展覽、藏品保管、導覽講解、古建筑修復和科研工作而進行的圖書、文獻史料、電子檔案的收集和整理,但在博物館學中往往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科學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博物館圖書資料,在博物館業(yè)務研究工作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提升博物館整體業(yè)務水平的必備條件和關鍵環(huán)節(jié)。
1 保管人員是科學管理資料工作的核心
首先,圖書資料保管人員是科學管理圖書資料工作核心。博物館的圖書資料管理工作不同于普通的資料檔案管理,它是一門專業(yè)性較強的學科,擁有一批思想活躍、業(yè)務知識熟練、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圖書資料保管人員是做好圖書資料科學管理工作的后盾,要求他們不僅要擁有較強的檔案管理技能和一定的文博專業(yè)知識,還要熟練掌握現(xiàn)代科技在圖書資料管理中的應用技術,以適應檔案現(xiàn)代化管理的需求,所以說,全面提高人員素質,勢在必行,徹底解決人員知識結構老化、管理手段陳舊、工作效率低下的現(xiàn)象。一是“請進來”,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培養(yǎng)人才,聘請經驗豐富的專業(yè)人員講授圖書館學、文博、歷史、考古、信息技術等專業(yè)知識;二是“走出去”,開拓眼界,相互交流,學習同行中的先進經驗;三是在當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趨勢下,計算機的應用觸及到圖書資料管理領域的各個層面,正逐步替代手工作業(yè),所以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術的專業(yè)人員是必不可缺的。
2 圖書資料的有效保護是科學管理圖書資料工作基礎
圖書資料的保護,即是用科學的方法來防止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對圖書資料的損害,使圖書資料本身的損害控制到最低限度,保持圖書資料原來的面貌。博物館的任何研究工作都離不開資料,我們在重視文物保護的同時也要重視圖書資料的保護和管理。第一,圖書的收藏要有主有次,應與博物館的研究方向相對應,就我們而言,就應側重于收藏有關清史、文物陳列與保管、古建筑修復等方面的書籍,增強專業(yè)圖書的力量,并且要及時了解、掌握文博界的信息動態(tài),拓展自己的學科知識,有選擇性的引進新書,使藏書始終處于良性循環(huán),提高利用率。第二,要減少溫濕度、霉菌、灰塵、生物等自然因素對圖書資料的破壞,由于資金缺乏,我館圖書資料不能全部存放在展柜內,有一些常年無人查閱的圖書就會扎捆閑置,這樣就很容易受到溫濕度的影響,從而促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助長霉菌的生長,極大的影響了圖書資料的保管。為了完好的保存圖書資料,我們可以配備相應的機械通風設備和除塵設備,將溫度控制至18℃以下,相對濕度在65%以下,定期對書柜內的圖書資料檢查,更換樟腦精或樟腦丸,還要定期在庫房內投放滅鼠藥,最大限度的減少霉菌、蟲害、老鼠等對圖書資料的損壞。第三,避免人為因素對圖書資料的損壞。主要是提高借閱者對圖書資料的保護意識,借到的資料要加以愛護,不能隨意把自己需要的資料從中截取下來,破壞資料的完整性,盡量保證原來的面貌。我們重視文物和古舊珍善本圖書的保護,更不能忽視對近現(xiàn)代圖書資料的保護,博物館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要充分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的效益,我們離不開藏品,同樣也離不開豐富的圖書資料資源,因此保護文物和保護圖書資料都是十分重要的。
3 現(xiàn)代科技的充分應用是科學管理圖書資料工作途徑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給博物館的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做好傳統(tǒng)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將計算機、互聯(lián)網等先進的技術運用到圖書資料管理工作中,實現(xiàn)檔案管理自動化、智能化,更好的發(fā)揮圖書資料室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有效地發(fā)揮圖書資料信息服務社會的功能。一是建立智能化的文獻檢索系統(tǒng),將現(xiàn)有的圖書資料分出類別,每件編出規(guī)范的檔號,存放在固定的展柜內,并逐件錄入文獻檢索系統(tǒng),以便查閱和檢索,這將有效的減少手工翻閱的時間,很好的提高圖書資料的利用率。二是資料中的照片、圖片會因時間長久而出現(xiàn)退色、滲化和消褪,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和數碼技術相結合,有效地進行技術處理,盡可能的維持資料的原始面貌,有利于保證對電子照片、影視資料等的完整長期保存。三是可以利用網絡互聯(lián)實現(xiàn)對文獻資料的共享查閱,資源共享是圖書資料管理的目的,而支持圖書資源的是豐富的館藏文獻,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掃描儀、縮微攝影技術等現(xiàn)代電子技術將圖書資料復制下來,轉化為電子文件,專門建立一個“博物館圖書網”,將可以共享的資料貼在網上,細化類別(歷史、考古、導覽講解等),并詳細的注明年代、作者,真正的實現(xiàn)館際之間的資料共享與業(yè)務交流,總之,更現(xiàn)代化、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的管理圖書資料將是未來圖書建設的必然之路。
圖書館則可從深層次開發(fā)文獻信息入手,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科學而實用的組織管理,經過分析、比較、識別、研究,將無序分散的信息形成有序的網上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以幫助網絡用戶更好地更方便地利用網絡信息,實現(xiàn)‘知識導航目標”。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完成所有圖書資料的微機統(tǒng)計與輸入工作,對部分價值珍貴的文獻資料采用掃描和拍攝的技術將信息轉化為數字化儲存。當然,博物館圖書資料的網絡建設還是一個漸進過程,不過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是博物館圖書資料發(fā)揮其應有價值的一個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趙杰.中國歷代文物保護制度述略[J].考古與文物,2003(3).
[2] 錢笑君.淺談博物館的培訓教育工作[J].大眾文藝,2011(11).
[3] 楊鳳明.淺談“博物館之友”的發(fā)展及其現(xiàn)狀[J].絲綢之路,201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