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艷
河南省洛陽中建二局二公司職工醫(yī)院 河南洛陽 471000
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慢性淚囊炎臨床觀察
張巖艷
河南省洛陽中建二局二公司職工醫(yī)院 河南洛陽 471000
目的:觀察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慢性淚囊炎的療效。方法:選擇83例(83眼)慢性淚囊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2例(42眼),應用傳統(tǒng)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觀察組41例(41眼),應用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結果:1月后兩組總體有效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1年后兩組治愈率比較,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慢性淚囊炎可以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治愈率。
慢性淚囊炎;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
慢性淚囊炎目前主要是手術治療,而如何簡化手術、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手術療效一直是眼科同仁所關注的[1],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在臨床應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慢性淚囊炎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xiàn)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住院手術治療的慢性淚囊炎的患者83例(83只眼),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對照組42例(42只眼),男22例,女20例,年齡18-68歲,平均(38.56±10.38)歲;觀察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齡19-70歲,平均(39.03±9.8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完善相關檢查,做好術前準備,術側篩前神經(jīng)、滑支神經(jīng)及眶下神經(jīng)阻滯麻醉聯(lián)合手術區(qū)域皮下浸潤麻醉。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觀察組采用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麻醉、切口和暴露淚囊窩同對照組,用蚊式鉗將患者淚囊窩下端內壁薄的滑板稍用力壓破,行成一個直徑大小為4mm的骨孔,之后擴大骨孔,使之形成以前淚嵴中央為中心的約1.2cm-1.5cm橢圓形骨孔;在淚囊和鼻黏膜分別做"工"形的切口;后瓣不用縫合,輕拉對齊,不能形成重疊,黏膜瓣避免翻轉扭曲,然后用浸潤凡士林的油紗填壓在后瓣吻合口上,使一端放入淚囊腔,另一端達鼻腔。鼻黏膜和淚囊前瓣對合用絲線間斷縫合,假如鼻黏膜和淚囊吻合后前瓣比較寬大者,可再縫一針懸吊于骨孔上緣的骨膜上,防止前瓣和后瓣粘連形成阻塞。最后放入浸潤凡士林的油紗,在手術24小時后取除。術后合理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出血的患者予相應止血治療,術后1月及1年后觀察療效。
1.3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鼻內窺鏡下檢查,中鼻甲前端鼻腔外側壁淚囊造口形成,上皮化及溢淚、流膿等癥狀消失,淚道沖洗通暢;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減輕,中鼻甲前端鼻腔外側壁淚囊造口形成,上皮化及溢淚、流膿等癥狀減輕,淚道沖洗通暢或者加壓后通暢;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見明顯好轉,淚道沖洗不通暢或者加壓后仍不通暢,術后的吻合口閉鎖[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2檢驗,以P<0.05或P<0.01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月后兩組總體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年后兩組治愈率比較,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形成炎癥反應,引起溢淚、溢膿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嚴重的可導致眼球感染,行成不可逆的損傷。目前對于慢性淚囊炎主要是選擇手術治療,傳統(tǒng)淚囊鼻腔吻合術因其成功率高而一度成為治療慢性淚囊炎的首選手術方式。但隨著臨床手術方式的逐步改進和患者對手術要求的提高,該手術越來越受到局限,原因有:手術時間長,術中需要切斷內眥韌帶,后葉吻合難度大[3],操作比較復雜,術后易留下瘢痕、形成阻塞等并發(fā)癥[4]。
表1 1月后及1年后兩組療效比較(%)
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不需要切斷內眥韌帶,操作比較簡便,骨孔的位置不會過高,更有利于分泌物及淚液的引流[5],符合眼的正常生理功能;淚囊和鼻粘膜均切成大瓣,縫合容易,術后吻合腔大,不易形成阻塞;術后引流通暢,有利于手術成功率的提升[6]。本次臨床觀察顯示,應用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的觀察組在1年后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其淚道阻塞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療效顯著。但在進行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時一定要掌握以下注意事項:熟練掌握手術適應癥和禁忌癥,熟悉解剖位置;術中骨孔大小要合適[7],骨孔過小會致使通道不暢,甚至導致閉合;骨孔位置要合理,不宜偏高,骨孔偏高淚囊下端容易形成盲袋,導致排泄物排除障礙,骨孔位置應在內眥韌帶附著點的下方位置,與鼻淚管口水平[8];術后還要定期進行淚道的沖洗,預防或減少淚道出現(xiàn)炎癥反應而出現(xiàn)術后的再阻塞。
慢性淚囊炎是眼科常見病,常由鼻淚管的阻塞或者狹窄而引起,導致淚道正常排泄功能失常,淚液阻滯于淚囊內,可造成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1]林文雅,張招德,李向華,等.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臨床療效觀察[J].西藏醫(yī)藥雜志,2010,31(1):29-30.
[2]唐康,黃勝.三種術式治療慢性淚囊炎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臨床眼科雜志,2011,l9(2):165-167.
[3]王一平,朱明,紀春霞,等.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43例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yī)學,2010,34(12):910-911.
[4]朱向紅,石東風.三種手術方式對慢性淚囊炎療效評價[J].中國實用醫(yī)刊,2008,35(l3):43-44.
[5]潘麗.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慢性淚囊炎91例臨床分析[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1,32(6):517-518.
[6]符艷麗.改良淚囊鼻腔吻合術68例臨床分析[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10,32(6):475-476.
[7]方建華,吳鷗.淚囊鼻腔吻合術后復發(fā)的原因分析和再次手術探討[J].實用防盲技術,2011,6(3):117-120.
[8]黃玲.14例淚囊鼻腔吻合術失敗原因探討[J].咸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9,23(3):234.
R777.2+3
B
1009-6019(2014)09-02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