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言 王娜
摘 要:音樂與繪畫作為藝術門類的“連理”學科,它們能夠視聽相通,音畫互感,但又有不同,音樂與繪畫從理論上來說是兩種不相干文藝形態(tài),前者通過音響訴諸于人的聽覺器官,后者通過線條和色彩訴諸人的視覺器官,它們之間的通感主要表現(xiàn)為:聽聲類形,以而為目,耳中見色,眼里聞聲,畫形無象,造響無聲。本文通過闡述它們的共性和個性來體現(xiàn)二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音樂;繪畫 ;藝術;色彩;線條;造型
音樂既是聽覺藝術又是時間藝術,還是動態(tài)藝術,它在一定的時間里以樂音和噪音的持續(xù)運動來表現(xiàn)自己,它以音響在持續(xù)或間斷的
運動中體現(xiàn)著“以聲表情”、“聲情并茂”的藝術形象。音樂可以說是心靈的藝術,它通過音響來表達感情或形象,使欣賞者的心靈產(chǎn)生或震撼、或愉悅、或平靜、或心潮澎湃等等各種各樣的感受,并以引出欣賞者在情緒上的共鳴為己任。而繪畫則是一種視覺意象,通過視感官,呈現(xiàn)為一種靜態(tài)的和空間的形式,是一種靜態(tài)藝術、空間藝術。音樂與繪畫也有相通之處,二者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共同使藝術表現(xiàn)更臻完美。
1 音樂中的繪畫因素
1.1 線條
有人說音樂中的旋律是以時間為畫筆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勾畫出來的線條。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很恰當?shù)谋扔?,音樂中的旋律一方面體現(xiàn)在縱向的音程關系上,一方面體現(xiàn)在橫向的時間關系上,兩者不可缺一。假如只有音程關系就體現(xiàn)不出線性的關系,只有時間過程則又體現(xiàn)不出起伏的狀態(tài)。線條可以說是音樂中最主要的繪畫性因素。但是,所謂音樂中的線條與繪畫藝術中的線條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繪畫中的線條是繪畫的構圖基礎,它線條的方向最終構成一個具體的形象。而音樂中的線條體現(xiàn)的僅僅是一種抽象的運動方向,除了二者都能象征某些實際的運動狀態(tài)以外,別無其它對應性的關系。音樂中的線條是一種抽象的線條,人們不可能從音樂的線條中感受到某種具體形象。正因為如此,抽象派的繪畫比其他流派的繪畫更接近于音樂。
1.2 色彩
從物理學的角度上說,音樂中的音色和繪畫中的顏色都是一種波動,著名科學家牛頓曾將陽光分為七種顏色,證實了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他認為紅、橙、黃、綠、青、蘭、紫七種顏色正好與C、D、E、F、G、A、B七個音相對應,雖然科學家與音樂家都力圖在聲音與顏色之間尋找聯(lián)系,但兩者之間畢竟存在著一定的距離,但音色與顏色同樣會使人以明朗、暗淡的不同感覺,一旦某種音色與顏色會給予人們相類似的感覺,人們就會自然地把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音樂中的色彩,從本質(zhì)上來說只能是一系列刺激感官的音響組合。
1.3 造型
人們常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筑,這個比喻并不一定恰當,但它至少說出了音樂具有某種造型性特點。音樂的造型并不像繪畫那樣用線條和顏色在平面上組成特定的結構位置,但它是一種無形的音響造型,通過特定的音響組合象征地表現(xiàn)出某種上下、左右、前后、遠近等空間關系。比如,復調(diào)體現(xiàn)出旋律與旋律之間的位置,主旋律與伴奏體現(xiàn)出前景與后景的空間關系,強和弱的對比也能造成一種遠和近的空間感。這些造型是由于音響刺激人的聽覺器官造成的一種感覺,不是視覺形象,而是內(nèi)心的體驗。
2 與繪畫有關的音樂作品
2.1 標題音樂
歷史上有很多直接取材于繪畫作品,比如穆索爾斯基的鋼琴組曲《展覽會上的圖畫》。拉赫瑪尼諾夫的管弦樂《死島》都直接取材于同名畫作。英國作曲家沃爾頓創(chuàng)作的管弦樂《普茨茅斯的一角》,取材于英國畫家羅蘭蓀的一副名畫,這類作品的特點是,作曲家完全按照繪畫作品來構思音樂作品,在音樂作品與繪畫作品之間有著某種直接的聯(lián)系,聽眾能按標題的提示,通過想象去捕捉某些具體的視覺形象。
2.2 交響音畫
這些音樂作品不是直接取材于繪畫作品,但作曲家創(chuàng)作時以想象中畫面為對象,以內(nèi)心的視覺映象為構思依據(jù),這些作品也往往以音畫來命名。比如鮑羅丁交響音畫《中亞細亞草原上》。還有穆索爾斯基的交響音畫《荒山之夜》,它的構思出自果戈里的小說《圣約翰之夜》。這些作品不以表現(xiàn)動態(tài)為出發(fā)點,而是去渲染某種情緒氣氛,以暗示某種固定的畫面。
2.3 非標題音樂
有些音樂作品,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時并不著意描繪畫面,也不想以畫面為構思依據(jù),而是以作曲家對于各種景象或事物形象的親身體驗為依據(jù)進行創(chuàng)作,作曲家把一系列由視覺形象觸發(fā)的感情體驗通過音樂表現(xiàn)出來。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就是這類作品的典型例子。這部作品的標題十分明確的告訴人們它表現(xiàn)的對象是什么,對田園景色的描繪似乎是這部作品的主題,但貝多芬并沒有把它寫成一部絢麗多彩的交響音畫,而是以質(zhì)樸的感情表現(xiàn)取代對大自然色彩的渲染。繪畫是視覺藝術、空間藝術,也是靜態(tài)藝術。畫家將線條、色調(diào)及其它形式勾勒出一定的具有形象或抽象的圖形,從視覺上給觀賞者以強烈印象,并引起各種情緒的反映產(chǎn)生審美刺激。人們在談論藝術作品時也常常會說,這首樂曲簡直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或者說,這幅畫簡直像音樂一樣迷人。這不僅表明了音樂與繪畫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也表明了音樂中可以表現(xiàn)的某些繪畫性的內(nèi)容。
3 結語
著名指揮家亨利伍德說音樂是寫下來沒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過表演來給予它生命。而繪畫則是在畫家創(chuàng)作完成后就可以直接供給人們欣賞。因此,音樂藝術的特性為:以聲音作為基本表現(xiàn)手段,以情感為主要表現(xiàn)內(nèi)容通過表演在時間中展開,最終訴諸于人的聽覺的一種藝術形式。而繪畫藝術是心靈通過視感官與操作感官的合作,掌握相應物質(zhì)性材料和媒介如色彩、線條等,從而創(chuàng)造二維空間即平面意象的藝術。綜上所述,音樂與繪畫既有相互融合的共性,又有各自獨立發(fā)展的個性。它們始終都是偉大的藝術,并永遠激勵著熱衷于藝術事業(yè)的人們不斷奮斗和前進。
參考文獻
1.王次昭 音樂美學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1年版
2.翟坤 論音樂與繪畫的關系 《 北京文藝網(wǎng)》 200909
3.齊易 張文川 《音樂藝術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4.楊恩寰,梅寶樹 《藝術學》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5.林國生. 武漢市衛(wèi)生局林國生局長在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九屆年會開幕式上的講話[A]. 中國音樂治療學會二十周年會慶暨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9
作者簡介
暢言(1964-),女(滿族),本科,遼寧省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系,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學。
王娜,遼寧省朝陽師范高等??茖W校音樂系, 教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