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棕
怎樣寫好作文,歷來是擺在中學生面前的一個難題,而記敘文寫作又是中學作文中必須掌握的。但教師平時在批改作文時,總是唉聲嘆氣,因為學生的記敘作文不是敘事不具體,就是內容空洞,言辭干澀,缺乏真情實感,根本不能打動讀者。那怎樣才能寫好記敘文呢?筆者在這里就淺談一下自己的一點點感受。
作文不是一種純客觀的產物,而是帶有一定情感的主、客觀共同作用的產物。其實作文就是作者對事物的抒發(fā),要寫出好作文,除了要真誠樸實,還應融入作者的情感體驗。如《媽媽,我想對你說》中寫道:“第二天是星期天,天還未大亮,媽媽不知什么時候就起床了,我抬眼一望,媽媽在廚房里正忙著為我準備早飯,我急忙起床,很快吃完了飯,就急忙上學去了?!鄙厦孀髡邔δ赣H的操勞沒有一絲感動,僅給文章立了骨架,而缺乏情感的血和肉,也就不能打動人心了。那么,在記敘中如何抒情呢?
一、直接抒情
指作者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擲地有聲,來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如同樣是寫《媽媽,我想對你說》,應這樣寫道:“媽媽身材矮小,又有點胖,這顯得很臃腫,再加上生活的重擔壓在身上,使四十多歲的年齡就皺紋滿面,在別人眼里,媽媽,你是一位又老又丑的鄉(xiāng)下婦女,但您知道嗎?您在我的心里是永遠年輕、永遠漂亮,因您的勤勞和善良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把我對母親的憐愛之情躍然紙上,使讀者頓生同情之感,產生共鳴,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寓情于景
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痹⑶橛诰爸缸髡邔⒆约旱母星榻蝗谟诰拔锩鑼懀严才范冀杈拔锓从吵鰜?,情是隱含的,這樣就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如《聽潮》中“它咆哮著,猛烈地向岸邊襲過來……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zhàn)起來……海水瘋狂地洶涌著,吞沒了遠近大小的島嶼……”《聽潮》寫得精彩,主要是抓住了景物特征,抒發(fā)了作者喜歡大海、溺愛大海的感情,把海潮寫得生動逼真。
三、托物言志
即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巧妙地寄寓在具體的、淺顯的、常見的事物中。如《白楊禮贊》一文對白楊樹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仔細描寫:干怎么樣,枝怎么樣,葉、皮怎么樣,從描寫中得出白楊樹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力爭上游,對抗西北風,由形美開始轉入它的神美,即內在氣質,最后突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四、寓情于敘
可以說是情感誘發(fā)了一個人寫作的動機,作者在精心煉詞造句的同時,還要根據(jù)其情的傾向性,寓褒貶、辨是非于敘述當中。如冰心在《小桔燈》中寫小姑娘制作小桔燈的過程:“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桔燈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小竹棍挑著,又從窗臺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蠟頭,放在里面點起來……”整個過程如定了格的電影畫面,透過這幅畫,我不能不為小姑娘的機敏、聰慧而發(fā)出由衷贊嘆。
五、修辭襯情
情感作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是抽象的。有時,作者為了使情感體驗更具體,感受更真切些,會借助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來襯情。朱自清在《春》的最后三段中寫道: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p>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p>
這三段,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把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描寫得真切、具體,感情的波濤一浪高過一浪。
記敘文的情感色彩是多種多樣的,或嚴肅,或熱情,或褒貶善惡,或明辨是非,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情感系統(tǒng)。寫作時,應根據(jù)不同的表達要求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抒情方式,才能描繪出千姿百態(tài)的情感世界。
那么,在記敘文的抒情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要有明顯的傾向性,面對世情百態(tài),是弘揚還是抵制,是贊許還是否定,是褒貶還是告誡……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傾向明顯。一般地講,情感應是正確的、健康的、積極的,而不是錯誤的、低級的、消極的。
第二,切忌濫用感情。情感是心靈受現(xiàn)實世界的觸動而引發(fā)的,情感的產生應與作者筆下所呈現(xiàn)的客觀世界相吻合,否則,情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此外,抒情應根據(jù)寫作中的需要而定,不能動輒抒情,不宜矯情造作。
第三,在寫人、記敘文中,抒情應比例適當,應在敘述基礎上適時抒情,否則會喧賓奪主。
第四,抒情方式的選擇應根據(jù)表達內容而定,各種抒情方式在保持自己相對獨立的前提下,有時可以夾雜使用,共同服務于作者情感的抒發(fā)。
“文章不是無情的”,記敘文還有其他文章,如果缺少情感這個“催化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動人心魄的。我們期待著,每位同學都能寫出辭情兼美的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