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宇 戴文楠 宋鷺 郭二民 韓國剛 杜嘯巖 王海麗
中國2030年SO2排放量預測與對策研究
韓振宇 戴文楠 宋鷺 郭二民 韓國剛 杜嘯巖 王海麗
本文對中國SO2排放量現(xiàn)狀進行了回顧分析,對中國2030年SO2排放量進行了預測;提出中國2030年經濟發(fā)展方式是:2015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SO2排放量規(guī)劃控制/約束目標分別為2 086萬噸、1 995萬噸、1 945萬噸和1 904萬噸;提出中國2030年應對SO2排放量的經濟增長率和能耗遞減率是:單位美元能耗量每5年至少遞減16 %;GDP年均增長率應分別控制在8 %、7 %、6 %、5 %左右;SO2去除率應分別達到70 %、73 %、75 %和77 %左右。
SO2;排放量;2030年;預測;對策
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qū)酸雨、灰霾和光化學煙霧等區(qū)域性大氣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威脅群眾健康,影響環(huán)境安全[1]。SO2是形成酸雨和灰霾的重要前體物[2]。研究并預測今后一段時期的SO2排放量,并針對排放量控制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建議,可以為管理層宏觀決策提供數(shù)據支持。本研究采用情景設計法,按照單位美元能耗量、國內經濟生產總值、煤耗量占能耗量比例、煤質含硫量等參數(shù),在不同情景下預測了2015、2020、2025、2030年的SO2排放量,并根據約束目標推薦合適的去除率。
2001—2006年,我國SO2排放量基本處于增加的態(tài)勢,至2006年達到峰值,之后逐年減少。其中生活SO2排放主要源于居民生活燃煤,總體排放量逐年減少。工業(yè)排放主要源于火力發(fā)電、工業(yè)鍋爐、窯爐等以煤炭為燃料和原料的產業(yè),2006年之前,工業(yè)排放量逐年增加,2006年之后逐年下降,工業(yè)SO2排放量占SO2排放總量的85 %以上,若要有效控制SO2排放量,就必須控制工業(yè)SO2排放。根據2009、2010中國環(huán)境統(tǒng)計年鑒,2009、2010年[3,4]中國環(huán)境狀況公報和2010、2011中國發(fā)展報告數(shù)據,中國SO2排放量現(xiàn)狀如表1所示。
《國家環(huán)境保護“十二五”規(guī)劃》[5]中規(guī)定,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SO2排放量控制在2 086.4萬噸以內,比2010年削減8 %。課題組通過人口增長、經濟增長、單位GDP能耗、煤質含硫量等參數(shù)變化,預計2020年比2010年削減12 %,SO2排放量為1 995萬噸;2025年比2010年削減14 %,SO2排放量為1 945萬噸;2030年比2010年削減16 %,SO2排放量為1 904萬噸。中國未來20年SO2排放量規(guī)劃或約束目標值,見表2。
中國2030年人口?經濟?能源?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與節(jié)能減排戰(zhàn)略研究課題組提出了中國2011—2015年、2015—2020年、2020—2025年和2025—2030年GDP年均增長率分別為8 %、7 %、6 %、5 %和7 %、7 %、6 %、5 %兩種經濟發(fā)展模式,以及單位美元能耗量每5年遞減16 %和20 %兩種能源發(fā)展模式。兩種能源發(fā)展模式下,2011—2015年、2015—2020年、2020—2025年 和2025—2030年中國單位GDP年能耗量預測結果見表3。
表1 2001—2010年中國SO2排放量 單位:km2
表2 中國未來20年SO2排放量規(guī)劃或約束目標值
表3 不同遞減率情況下單位GDP能耗量 單位:噸標準煤/萬美元
SO2排放量由耗煤量、煤質含硫量以及SO2去除率決定,燃煤量取決于單位美元能耗量、國內經濟生產總值和煤耗量占能耗量比例。預測模式:SO2排放量=單位美元能耗量×國內經濟生產總值×煤耗量占能耗量比例×煤質含硫量×2×(1-SO2去除率)。
預測方法:單位美元能耗量法。
預測參數(shù):單位美元能耗、國內經濟生產總值、煤耗量、能耗量和SO2產生量數(shù)據來源于中國2030年人口?經濟?能源?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與節(jié)能減排戰(zhàn)略研究報告表4-5和表3-4;煤質含硫量=1.0 %。
預測結果見表4~表7。
A. 單位美元能耗量每5年遞減16 %,GDP年均增長率分別為8 %、7 %、6 %、5 %,預測SO2排放量。預測結果見表4。
B. 單位美元能耗量每5年遞減16 %,GDP年均增長率分別為7 %、7 %、6 %、5 %,預測SO2排放量。預測結果見表5。
C. 單位美元能耗量每5年遞減20 %,GDP年均增長率分別為8 %、7 %、6 %、5 %,預測SO2排放量。預測結果見表6。
D. 單位美元能耗量每5年遞減20 %,GDP年均增長率分別為7 %、7 %、6 %、5 %,預測SO2排放量。預測結果見表7。
表4 2030年SO2排放量預測結果 煤質含硫量=1.0 %
表5 2030年SO2排放量預測結果 煤質含硫量=1.0 %
表6 2030年SO2排放量預測結果 煤質含硫量=1.0 %
表7 2030年SO2排放量預測結果 煤質含硫量=1.0 %
由表4~表7可看出:
1. 單位美元能耗量每5年遞減16 %,GDP年均增長率分別為8 %、7 %、6 %、5 %的情況:
2015年在SO2去除率為70 %~73 %時,排放總量能控制到規(guī)劃目標2 086萬噸以內;2020年在SO2去除率為75 %時,排放總量能控制到本課題建議的約束目標1 995萬噸以內;2030年在SO2去除率為80 %時,排放總量能控制到本課題建議的約束目標1 904萬噸以內。
2. 單位美元能耗量每5年遞減16 %,GDP年均增長率分別為7 %、7 %、6 %、5 %的情況:
2015年在SO2去除率為70 %~73 %時,排放總量能控制到規(guī)劃目標2 086萬噸以內;2020年在SO2去除率為73 %~75 %時,排放總量能控制到本課題建議的約束目標1995萬噸;2030年在SO2去除率為80 %時,排放總量能控制到本課題建議的約束目標1 904萬噸。
3. 單位美元能耗量每5年遞減20 %,GDP年均增長率為8 %、7 %、6 %、5 %的情況:
2015年在SO2去除率為70 %~73 %時,排放總量能控制到規(guī)劃目標2086萬噸;2020年在SO2去除率為73 %~75 %時,排放總量能控制到本課題建議的約束目標1 995萬噸;2030年在SO2去除率為75 %~80 %時,排放總量能控制到本課題建議的約束目標1 904萬噸。
4. 單位美元能耗量每5年遞減20 %,GDP年均增長率為7 %、7 %、6 %、5 %的情況:
2015年在各種條件下SO2排放總量皆能控制到規(guī)劃目標2 086萬噸;2020年和2030年在各種條件下皆能控制到本課題建議的1 995萬噸和1 904萬噸的約束目標。
1. 建議SO2排放總量約束目標2015年、2020年、2025和2030年分別為2 086萬 噸、1 995萬 噸、1 945萬噸和1 904萬噸。
2. 今后15年,建議我國按照單位美元能耗量每5年至少遞減16 %的能源發(fā)展模式來發(fā)展經濟,2030年煤耗量應控制在40億噸左右。2011—2015年、2015—2020年、2020—2025年 和2025—2030年 的GDP年均增長率分別控制在8 %、7 %、6 %、5 %左右。SO2去除率應分別達到70 %、73 %、75 %和77 %左右。
3. 科學制訂削減SO2排放量的規(guī)劃,強化削減SO2排放量的優(yōu)惠政策,稅收政策和總量控制政策,促進SO2排放量的削減。
4. 作為二氧化硫排放大戶,火電行業(yè)應加快60萬千瓦~100萬千瓦機組替代20萬千瓦以下的小機組的進程,建議2030年20萬千瓦以下的小機組減少90 %。
5. 限制高硫煤開采,強化含硫量大于3 %暫時不能開采的有關法規(guī)政策,所有煤礦都必須配備洗煤廠,使我國煤炭的含硫量穩(wěn)定控制在1.0 %以下。
[1] 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環(huán)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lián)防聯(lián)控工作改善區(qū)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EB/ OL]. 2010-05-11[2014-04-30]. http://www. 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1005/ t20100513_56516.html.
[2] 葉興南, 陳建民. 灰霾與顆粒物吸濕增長[J].自然雜志, 35(5): 337.
[3] 《中國環(huán)境年鑒》編輯委員會. 2009中國環(huán)境年鑒[M]. 北京: 中國環(huán)境年鑒社, 2009.
[4] 《中國環(huán)境年鑒》編輯委員會. 2010中國環(huán)境年鑒[M]. 北京: 中國環(huán)境年鑒社, 2010.
[5] 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國家環(huán)境保護“十二五”規(guī)劃的通知[EB/OL]. 2011-12-15[2014-04-30]. http://www.gov.cn/ zwgk/2011-12/20/content_2024895.htm.
X82
A
2095-6444(2014)03-0030-03
韓國剛,環(huán)境保護部環(huán)境工程評估中心研究員;戴文楠、宋鷺、郭二民,環(huán)境保護部環(huán)境工程評估中心高級工程師;韓振宇,北京博奇電力公司;杜嘯巖、王海麗,環(huán)境保護部環(huán)境工程評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