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強
(廣西欽州市欽南區(qū)人民醫(yī)院,廣西 欽州 535011)
腹部外科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
黃子強
(廣西欽州市欽南區(qū)人民醫(yī)院,廣西 欽州 535011)
目的對患者腹部外科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的方法和措施進行分析。方法選取90例經過腹部外科手術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常規(guī)治療組、針灸組以及復合治療組三組,每組各30例患者。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使用維生素B1100 mg進行肌注射,并在24 h之后服用四磨湯口服液20 mL;針灸組進行常規(guī)針灸治療,由醫(yī)師取腸胃功能相關穴道,進行針刺治療改善患者傳導功能以及胃腸運化功能;復合治療組進行藥物聯合針灸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結果三組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之后,病情有明顯好轉,尚未出現缺血壞死、腸梗阻等多種并發(fā)癥。在肛門排氣恢復上,常規(guī)治療組與針灸組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復合治療組與針灸治療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針灸治療與復合治療效果良好,療效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藥物治療,在臨床上值得廣泛使用。
腹部外科手術;胃腸功能;復合治療
胃腸功能紊亂是腹部外科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外科醫(yī)師對患者外科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情況極為重視[1-2]。手術時間以及手術過程中對腹腔的損傷程度會對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產生直接影響,如果處理得當,患者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腹腔恢復情況正常,不會出現其他并發(fā)癥[3]。我院對90例接受過腹部外科手術的患者采取三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期間,來我院接受過腹部手術治療術后患者共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0.6±5.6)歲。在這90例接受過腹部手術患者中,25例患者胃大部分切除,22例腸梗阻手術、8例腹部損傷手術,12例胃癌根治術、10例直腸癌根治術、13例結腸癌切除術。所有患者均在術前置管。術后均接受常規(guī)禁食,4 d內90例患者行腸外營養(yǎng)治療,對患者電解質變化進行檢測。在對患者給予腸內治療時,以全營養(yǎng)膳食纖維蛋白液為主,使用50 mL注射器經鼻空腸營養(yǎng)注入,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逐日增加進食劑量。
1.2 評判標準:以資料診斷標準為主,其中包括:①患者進食后耐受差超過5 d,腸嗚弱,進行性腸脹氣;②胃腸蠕動消失;③腸鳴音逐漸消弱或完全消失,少部分患者出現高度腹脹、中毒性腸麻痹等情況;④患者出現胃潰瘍。
1.3 方法。常規(guī)治療組:對患者肌肉注射維生素B1100 mg,1次/天,手術后24 h內口服四磨湯20 mL,3次/天。針灸治療組:由中醫(yī)醫(yī)師行針灸治療,選取患者中脘穴、足三里穴、陰陵泉穴,幫助患者改善傳導功能以及胃腸運化。患者穴位選定后捻轉強裁激,2次/天,留針時間為30 min。復合治療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聯合針灸治療。
三組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之后,病情有明顯好轉,尚未出現缺血壞死、腸梗阻等多種并發(fā)癥。在肛門排氣恢復上,常規(guī)治療組與針灸組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復合治療組與針灸治療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排氣恢復時間
患者胃腸道功能會受到腹部外科手術的影響。對于開腹手術而言,尤其是大型的開腹手術,因為麻醉時間較長、暴露時間也相對較久,再加上手術操作對胃以及腸道損傷等各種因素[4],腹腔干神經叢難免受到干擾,使交感神經元異常興奮。腸胃內分泌激素釋放的節(jié)律也會出現異常,特別是對于某些患者而言,抑制性激素會起到類似于鴉片的作用,使患者在術后短時間內生理性腸蠕動造成麻痹,屬于對患者的保護性機制,患者在術后會出現腸道功能異常、腸空積氣等癥狀[5]。該研究表明,當患者接受開腹探查術之后,立即進行核素掃描,會發(fā)現核素會在胃內停留后進入小腸內,在小腸內會停留一段時間后再到達結腸。
根據上述機制與各種因素,本研究總結以下幾點經驗:醫(yī)護人員應當采取正規(guī)的外科操作技巧以及基本觀念,從根本上樹立一個保護組織減少創(chuàng)傷的微創(chuàng)理念。在對患者進行腹腔探查過程中,動作要輕,避免消化道腸管和系膜遭到用力牽拉,在對腸管以及胃進行牽拉以及握持時,需要用濕紗布做襯墊,尚未使用的腸管和胃需要放回腹腔內,裸露在外的腸管、胃需要用濕紗布將其覆蓋;當患者胃腸道被切開之后,要對周圍的臟器官進行保護,避免出現感染;在止血時,過程要徹底。所以,并不是只有在對患者進行介入手術或腹腔鏡手術時才能使用微創(chuàng)理念,按照上述原則對患者實施胃腸道手術,可以從根本上提升胃腸道恢復功能,促進胃腸道恢復。
在本研究中,針灸組與常規(guī)藥物治療組進行比較P<0.05,針灸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藥物治療組;復合治療組與針灸治療組之間并無顯著差異(P>0.05),說明復合治療組與針灸治療組的效果相當,針灸治療與復合治療均可以幫助患者減少腸道負擔,幫助患者縮短肛門排氣時間,其療效均優(yōu)于傳統(tǒng)藥物治療。
綜上所述,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與術中操作有著直接關系。若患者胃腸道功能出現異常,則需要及時采取針灸治療,其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藥物治療,因此復合治療與針灸治療都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艾曉輝,黎孝堅,莫軍,等.內外合治促進腹部外科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33(6):464-465.
[2] 蔣芝英.腹部手術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J].護理研究(中旬版),2013,30(29):2635-2637.
[3] 汪中舉.腹部外科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臨床觀察[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3,26(8):115-118
[4] 鄭少孟.腹部外科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工程, 2013,21(12):129-130.
[5] 周晴晴,曹立幸,陳志強.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影響因素的研究概況[C].2013年第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圍手術期醫(yī)學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2013:568-569.
R656
B
1671-8194(2014)35-02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