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珅
摘 要:揚琴學習是一個枯燥、艱苦的過程,需要學生有耐心、有決心、能堅持的恒心,也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但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其心智發(fā)展水平不同,理解和接受的能力也就不同,因此,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群體,教師必須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不同年齡段;學生;揚琴;教學方法
前言:揚琴是中國音樂界不可多得一種擊弦樂器,其音量宏大,音色清脆、鮮明,個性卻不強烈,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也可以與其他樂器合奏,伴奏,在民族樂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揚琴練習時需要雙手配合默契,對提高孩子的協調性有很大幫助,有研究表明:學習揚琴通過對手指長期的訓練,尤其是兒童時期,對人的左右腦的開發(fā)至關重要。同時,識譜可以刺激視覺,聽琴可以刺激聽覺,練琴可以刺激動腦、動手,達到眼、手、心、腦的同時并用,全面提升人的樂感、反應能力、記憶能力、平衡能力等。通過長期練習揚琴,不僅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做事認真、持之以恒的耐心。
一、不同時期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
1.年齡階段的劃分
從人出生到成熟,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幼兒期(3—6歲),童年時期(6、7歲—11、12歲),少年期,初中與高中期(11、12歲—17、18歲);大學時期(18、19歲—22、23歲)。在青少年揚琴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學習揚琴的實際情況和外在表現,筆者認為,學生在學習揚琴中心理發(fā)展的年齡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三個階段:幼年期(3、4歲-7、8歲),為把握音樂感覺階段;少年期(8、9歲-16、17歲),為提高音樂表現力階段;青年期(16、17歲以后),完整理解表現音樂階段。這三個時期,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意志、個性發(fā)展都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認識和把握不同時期學生的心理特征顯得非常重要。
2.各階段學生心理的發(fā)展特點
(1)幼年期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幼兒時期是實施早期揚琴教育的黃金時期,是聽覺、視覺最敏感的時期。
這個時期學生其心理發(fā)展特點表現為:感知能力發(fā)展較快,情感內容不斷擴大豐富,意志主動性和獨立性逐漸發(fā)展,注意力集中的持續(xù)性不強,自覺性不高,自控能力弱,隨意性強,認識事物比較刻板、機械,但模仿能力和動手能力很強,學習的興趣極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發(fā)生轉變。
這個時期學生學習揚琴的心理主要是揚琴彈擊時能夠發(fā)出不同種類的聲音,覺得好玩、新鮮、有趣,因而針對這個時期學生,教師要重視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
(2)少年期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少年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是音樂心理發(fā)展逐步趨向成熟的重要時期。他們從游戲為主的活動方式轉變?yōu)橐詫W習為主的活動方式,音樂表現能力逐漸提高。這一時期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是: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快速發(fā)展,注意力相對集中,記憶力較好,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活躍;感情豐富,充滿活力,求知欲強,意志比較堅定,但情緒波動較大,易沖動、自我調控能力還不夠;個性初步形成,但不穩(wěn)定,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愿受別人管束自己,容易誘發(fā)其逆反心理。
(3)青年期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青春期的學生,心理發(fā)展基本成熟,認知能力已不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能夠透過現象看待事物的本質特征,注意力記憶力,反應力,抽象思維能力、思維組織能力等,迅速發(fā)展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情感體驗強烈,意志堅定,且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偶爾也會有盲目、沖動的一面。個性方面,其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自我意識逐漸成熟,對事物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二、各階段揚琴教學方法和所需注意的問題
1.幼兒期揚琴教學方法和所需注意的問題
首先,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大都來源于興趣,少兒在音樂方面的興趣是較容易激發(fā)的,但不易持久。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其他樂器激發(fā)孩子學琴興趣;可以孩子配合演奏培養(yǎng)孩子學琴興趣;還可經常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讓孩子們參與并互相觀摩、互相找差距。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選擇符合他們的用語進行教學,從他們日常生活中能經歷到、能感知到的角度去講解,比如可以多用一些比喻的形式,或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教學。教學內容選擇上,既要選擇孩子會唱且比較簡單的兒歌,又能體現揚琴基本功練習的曲子。教學方法上,多示范、少講解,循循善誘,不能過急、要求過高,從最簡單的單旋律入手,然后增加變奏,采用單音、八度、反竹、撥弦等簡單且音色特別的技,使學生們感到親切興奮,從而產生對樂曲產生好感和共鳴,激發(fā)他們學習和表演的欲望,并把簡單的技巧教學融入其中。
其次,要注重少兒在學習過程紅注意力的培養(yǎng)。有研究表明,據統計4-5歲孩子的注意力在10-15分鐘,5-6歲孩子的注意力基本在20分鐘左右,但當孩子沉浸于他的興趣時,他的注意力就會增加5-10分鐘。可以看出,4-6歲孩子注意力極易受外界因素的打擾、分散、轉移。因此,教師需要不斷的調節(jié)、變化教學方法,通過靈活、有趣的方法引導學生,使教學在學生積極的狀態(tài)下進行。
2.少年期揚琴教學方法和所需注意的問題
少年期揚琴教學時,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演奏技術、技巧,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迅速、連貫、協調的掌握技術動作;能夠正確把握好演奏時的技巧。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適當的增加有難度、有技巧曲子,比如,單音輪、雙音輪、連輪、左單竹輪、右單竹輪等,同時適當增加學生重奏、伴奏、合奏的內容,提到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表現力。教學方法上,教師應該“少講”、“多練”,“重感受”,即,教師在完整示范和講解后,多讓學生練習,讓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感受、理解、總結曲子的技巧。比如,在學習輪竹動作技巧是,老師示范,讓學生在大腦中建立準確的輪竹動作概念,然后當學生形成了準確的輪竹動作概念后,就要反復地練,以達到熟練的程度,使動作在下意識的狀態(tài)下就可獲得輪竹技巧,最后通過自己的理解、感受,在練習過程中,使之輪竹技巧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運用。當學生掌握了嫻熟的技術、技巧,老師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引導學生,讓他們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即興的演奏表現出來。
3.青年期揚琴教學方法和所需注意的問題
首先,教學過程中,必須認識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樂感、高超的技巧外,還應該注意發(fā)展和塑造他們的個性,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充分的展現出來。
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青年期學生的性格各異,氣質不同,教師根據學生技術水平,理解能力,感受音樂、表達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等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潛力、挑戰(zhàn)力,從而達到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
最后,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青年時期是樹立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學生在學習揚琴練習、表演的過程中經常遇到不同的挫折,問題,或是受到老師批評或低估,長此以往,降低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造成重創(chuàng),因此,老師要必須要正確的引導學生,通過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和體驗,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
總之,“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揚琴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必須要對每位學生負責。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掌握教學的原則,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手段,是每位老師都應該具備的,同時也擺在教學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作者單位:西安文理學院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劉達章.淺論揚琴教學[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5
[2] 肖笛.論高師揚琴教學方法的實踐探研[J].懷化學院學報,2008.27
[3] 黃立勤.幼兒揚琴教學探微[J].黃河之聲,2013
[4] 李蕾.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小提琴教學[D].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 閻冰.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及鋼琴施教方法[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2
[6] 郭大海.淺析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音樂欣賞[J].2009
[7] 劉昊.舞蹈編導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掌握不同的特點[J].成才之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