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艷玲
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tǒng)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tǒng)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蝴蝶在熱帶輕輕煽動一下翅膀,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在學校這個動力系統(tǒng)中,教師教育方式的一個微小的積極變化,也會帶來學生非常大的進步。
筆者從事英語教育已有15年。從每屆的初一到初三,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從舊人教版到新人教版,從人教版到仁愛版,從仁愛版到新目標,又從新目標到現(xiàn)在用的新目標,看到的是困惑的老師和疲憊的學生以及苦惱的家長。根據(jù)課程標準,英語課由原來的一周7節(jié)改為一周5節(jié),并取消了早自習,學生們在校學英語的時間少了,英語瘸腿的多了。從減負的結(jié)果來看,這不是國家的本意,但怎樣能在有效的45分鐘內(nèi)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呢?從2011年筆者開始心理咨詢師的考證起,我就一直在探索怎樣把英語課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一門功課呢?筆者認為首先從改變學生的限制性思維培養(yǎng)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思維開始。
一、首先看看學生的腦子里裝著什么思維
哎,單詞這么多;哎,聽不懂;哎呀,老師嘰哩嘎啦說些啥呀……當傾聽學生時,會聽到諸如此類的言語,這都是源于他們的負面思維、限制性信念和破壞性行為。許多人都碰到過不好的事情,但他們不是慶幸壞事現(xiàn)在并未發(fā)生,而是在腦袋里一直復習發(fā)生過的壞事,等于讓過去毀了現(xiàn)在。這該怎么辦呢?我現(xiàn)在研究的就是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打造更好的未來。
學生上課說話是常見的事情之一,也是學生因負面思維表現(xiàn)出的行為之一。老師對待成績好的學生常常是睜只眼閉只眼,但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老師們往往是當著全班同學呵斥,學生面子盡失,造成學生不尊重老師,也沒了自尊,破罐子破摔,循環(huán)形成“我不行”。最終的結(jié)果是同學對老師的不尊重,老師的氣憤,學生因此輟學的尷尬境地。從心理學角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通常意志力薄弱,他們聽不懂老師講課,就易“無事生非”,但這是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教師首先要做到的是改變自己“認為這些學生學不好,紀律差,不能提高”的限制性思維。首先要相信“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理解每個學生的獨特之處,接納學生的各類情緒和行為,然后再藝術的處理。例如可以向正在講話的同學提問題;可以面對同學說看到了某某同學善于溝通的優(yōu)點,這句話一定要微笑著真誠的講出來,讓大家為他鼓掌,讓他感受到老師的真誠;也可以走下講臺走到他身旁,輕輕的微笑著拍拍他的肩膀;也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講個與課堂知識相關的小故事,或講個新聞……例如,我在講授性,Unit4《Donteatinclass.》時,就及時提及昆明301的暴恐案,說到這時,看到講臺下的學生從第一排到第八排都聚精會神的盯著我等待下文,我接下來提出了防恐爆的方法①:HOLD;②:RUN;③:FIGHT指出以①、②為主的中學生防恐爆的方法,同時引出祈使句,學生對祈使句掌握的非常好。因此,教師改變已有的限制性思維,站在理解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及時識別學生行為后的動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班上有位學生交的作業(yè)的名字有涂改的信息,我推測這位同學不想寫作業(yè)才這樣做的。我仿照陶行知老先生“三顆糖”的做法。首先表揚他及時來找我。然后我問,你知道我為什么叫你嗎?讓他自己反思。他的頭已低了下來,觀察到這個現(xiàn)象,我繼續(xù)表揚他,勇于承認錯誤。我不強求他們必須①、②、③說出自己的問題,除非他們自愿,能做到意識上認錯就可以了,否則他們極強的自尊心會物極必反的,這不是我追求的目的。然后我問他,你打算怎么辦?他立刻說,我先補上作業(yè),然后再寫一遍?!斑€有嗎?”我問他??畚?0分德育分吧,我去給班長說。自己把自己的問題解決的非常好,這也是我要的結(jié)果。我接著問“以后怎么辦?”他回答是“我知道老師,你放心吧!”我問了最后一個問題“需要老師幫忙嗎?”這句是老師給他的另外“一塊糖”。讓他感到心理上的平和、寧靜。雖然我沒有實物的糖給他,但我知道,對中學生這樣的處理方式比給他糖效果要好。當然,全過程我都沒帶任何的負面情緒,始終是溫和的,傾聽的,真誠的,積極關注的,因為我看到了學生事件背后的動機是“按時交作業(yè)”(這也是心理學上的一句名言:任何行為背后的動機都是正確的)。這么長時間過去了,再沒見該生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并且他在我的課堂上表現(xiàn)更專注和認真了。
最后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你的信念可以困住你,也可以給你自由。你想信的事會影響你的決定,如果你真的想改變,第一步就是要百分之百相信自己絕對可以改變,也一定會改變。尤其是做老師的,自己對學生的負面看法改變了,學生看自己的看法也會改變,隨之而來的就是師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后積極的行為活動。
參考文獻:
[1]林崇德著.《發(fā)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2]查理.班德樂,艾里西歐.羅伯堤,歐文.菲茲帕特里克著;吳孟儒譯.《NLP之父三天改變你的一生》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項目:此成果系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心理故事在培養(yǎng)初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方面的時效性研究》課題,立項編號為JCJY13171005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