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小語】
愛情是詩歌永恒的主題。愛情詩歌里,有離別的傷痛,有相思的綿長,有期盼的急切,有相守的幸福,更有誓言的鏗鏘?!皥?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多么美好的誓言!每個人都想將這句誓言送給相愛的人,然而你知道嗎?這句美好感人、流傳千古的誓言里,卻包含著一個令人悲傷的故事。
舒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讀書人,寫作者。創(chuàng)作多為散文,出版有散文集。雜志主編?,F居太原。
我們總以為某些誓言說出來和去實現它都輕而易舉,比如“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的愛情誓言。然而許多時候,誓言并不能真正實現,而誓言不能實現,才使我們真正感覺到人生的殘酷。《詩經·邶風·擊鼓》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中國最早的誓言詩
邶(bèi),地名,在今天的河南安陽湯陰縣。經前人考定,《詩經》里的“邶風”“鄘(yōng)風”“衛(wèi)風”都是衛(wèi)國的詩。因而這首“邶風”,講的是春秋時期發(fā)生在衛(wèi)國的故事。那是一個戰(zhàn)爭頻繁的時代,兵連禍接,無歲不有。這首詩,便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展開的。
全詩共分五節(jié)。詩歌開始便營造了一種熱烈的備戰(zhàn)氣氛:“擊鼓其鏜,踴躍用兵?!辩M(táng),鼓聲。其鏜,即“鏜鏜”。鏜鏜的鼓聲里,是士氣,是兵威,是將帥的口號和激勵,是被裹挾在戰(zhàn)爭洪流中的士兵們嚴整的動作。踴躍,雙聲連綿詞,猶言鼓舞。兵,武器,刀槍之類?!佰x躍用兵”四個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士兵操練的場面,聲勢浩大,動態(tài)畢顯。這八個字里,有聲音,有動作,節(jié)奏緊湊,一下子把讀者帶入一個“沙場秋點兵”的宏大場面中。
然而作者描繪這樣一個場面,并不僅僅是為了表現場面的宏大、內心的豪邁,而是為了以這樣的場面烘托一種無奈:“土國城漕,我獨南行?!蓖?,挖土。國,指都城。城,修城。漕,衛(wèi)國的城市。全國的人都在積極準備戰(zhàn)事,戰(zhàn)爭是非打不可了。讓作者“羨慕嫉妒恨”的是:憑什么有的人可以在國內服役,挖挖土修修城,而自己卻要背井離鄉(xiāng),踏上生死未卜的出征路呢?作者內心這樣想:“那些為王挖土筑城的人多幸福??!雖然他們從天亮做工到夜晚,至少他們可以回家??!即使每天吃著野菜粗糧,也是他們的妻子親手烹制的啊!我卻要跟隨大王的部隊,背井離鄉(xiāng)去往南方??!這一去生死茫茫,不知何時才能與親人團聚?。 笔聦嵣?,在國內做工和出征打仗這兩種工作都是需要有人干的,而且都不輕松。
第二節(jié)交代出征的目的:“從孫子仲,平陳與宋。”孫子仲,即公孫文仲,字子仲,衛(wèi)國大夫。平,朱熹《詩集傳》解釋:“平,和也。合二國之好也?!币簿褪钦{和陳國和宋國的關系。據說當時陳、宋二國作亂,孫子仲帶兵去調和二國的關系。怎么調和?常常是先兵后禮,武力征服,然后再坐下來結盟。作者作為一個小小的百姓,到了一定年齡被迫服兵役,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但他不懂得這些政治上的內政外交,只想守著家人過著平安、平淡、平常的小日子。所以他發(fā)出了這樣的哀怨:“不我以歸,憂心有忡?!辈晃乙詺w,即“不以我歸”的倒裝,意思是有家不讓回。有忡,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這場戰(zhàn)爭將無辜的百姓卷入到生死旋渦中來。
一方面是“踴躍用兵”的熱烈場面,一方面是“憂心有忡”的內心悲傷;一方面是集體的揮汗如雨,一方面是個人的悲傷如泣;一方面是動,一方面是靜。好像是一個特寫鏡頭,遠景是千軍萬馬的涌動和喧囂,暗色調;近景是對一個士兵的特寫,他被聚光燈所照,沉靜的臉上有憂傷的表情,他內心風起云涌的悲傷就從那表情里傳達出來,令我們感同身受。
詩歌的第三節(jié),作者出征了。軍旅生活苦不堪言,居無定所,于是作者自問:“爰居爰處?”爰(yuán):哪里。意思是:哪里可以住?想想吧,和家里雖然簡陋卻很溫暖,且有親人陪伴的條件相比,出征路上臨時宿營的帳篷一定非常讓人不舒服??墒怯惺裁崔k法呢?不僅居住得差,還發(fā)生了點小故障:“爰喪其馬?”喪,喪失,此處指跑失。詩人的馬丟了,于是詩人自問:我的馬丟在哪里了?最早注解《詩經》的《毛傳》解釋說:“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解釋《毛傳》的《鄭箋》進一步解釋說:“不還,謂死也,傷也,病也。今于何居乎?于何處乎?于何喪其馬乎?”在行軍的過程中,有的人死了,傷了,病了,走著走著就找不見了;有的人雖然還在,馬卻跑失了。哪里去找馬呢?“于以求之?”于以,在哪里。老馬是不是也因為思念家鄉(xiāng)而不愿出征跑回故鄉(xiāng)了呢?找不到馬,自己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去打仗了?不行啊,將帥一定讓大家一起幫著找馬,結果還真的找到了:“于林之下?!睉?zhàn)馬在樹林下找到了,沒辦法,自己還得乖乖地跟著軍隊前行。這一節(jié)用三個問句和一個陳述句,寫了行軍路上的住宿和失馬,似乎是題外插曲,其實文心最細?!肚f子》說:“猶系馬而馳也?!焙民R是不受羈束、愛馳騁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歸家的。這個細節(jié),真實地映襯人情,思鄉(xiāng)之情更上一層樓。
第四節(jié)是全詩的高潮部分,也是那句千古流傳的名句所在:“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逼蹰煟跫春?,闊即離,“契闊”即聚散離合的意思。成說(shuō),約定、成議、盟約,即已有約定?!皥?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慢慢老去,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白頭到老”。子,你。如今生離死別,天各一方,當初的誓言在心里,曾希望緊握你的手,與你白頭到老,此情不移。正像歌曲《最浪漫的事》中唱的那樣:“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里的寶。”這是丈夫對妻子的允諾,然而因為戰(zhàn)爭,愛情成為了奢侈品,多么讓人心痛啊。這句詩,寫出了丈夫對妻子的無比眷戀之情,也表達了作者真摯的情感與美好理想。這十六個字,成為了千古愛情名言,也成為無數青年男女最美的愛情誓言。
第五節(jié)是全詩的余韻,詩人再次強調了自己處境的困苦,以及對不確定的未來的悲傷:“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庇卩担瑖@詞。活,借為“佸”,相會。洵,久遠。信,守信,守約。這兩句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可嘆相隔太遙遠,我們難以再相見;可嘆離別太長久,誓約難守苦無邊。這四句在末尾反復用“兮”詠嘆,濃烈的思妻之情,感人肺腑,多想能早日結束戰(zhàn)爭,讓戍人回家團圓,可惜空間的阻礙,戰(zhàn)亂不息,深深思念之情,化作滿腹悲苦。這種情懷蒼涼沉郁,深深地擊打著我們脆弱敏感的心靈。
這首詩,情感表達直率真切,感人至深。詩中兼用敘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使事件的敘述、場景的描寫、心情的抒發(fā)都得到形象生動的呈現。場景描寫中,詩人又能將宏觀描寫與微觀描寫結合,使這首詩既大氣磅礴又細膩柔婉,具有深遠持久的藝術魅力,使它成為中國詩歌界的一顆明珠,令后世才子佳人們傳唱不息。
一路走來的愛情誓言詩
《詩經》中除《邶風·擊鼓》之外,還有一首愛情誓言詩,就是《王風·大車》。這首詩是以女子的口吻寫的,其中有一句千古名句,也一直為人們所熟知和稱道。這句詩是:
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谷,生,活著。皦(jiǎo),同“皎”,意思是明亮。這句詩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活著雖然不同室,死后但愿同穴埋。如若說我不誠信,對著太陽敢發(fā)誓?!币粋€純情女子,敢于對天發(fā)誓,要跟隨相愛的人生死與共,這種樸素的以生命作為抵押的愛情誓言,讓人感動。
只要有愛情存在,就會有愛情誓言詩的存在,只不過每個時代的誓言,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走過《詩經》時代,漢樂府里的一首愛情誓言詩躍入了我們的視野,它的名字叫《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邪”是感嘆詞,“上邪”即“上天呀”。上天呀,我渴望與你相知相惜,今生今世對你的情感不會衰減。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見,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冬天打雷夏天白雪紛飛,除非天與地合在一起,否則,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與你斷絕的!這首民間情歌,可謂感情強烈,氣勢奔放,決絕的愛情誓言令人震撼。詩中女子為了表達她對愛人忠貞不渝的感情,指天發(fā)誓,指地為證,用一系列不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來佐證這份愛情的堅不可摧,至少是決心的堅不可摧。這樣感天動地的愛情誓言,比之“谷則異室,死則同穴”,又多了許多的細節(jié)鋪排,更加氣勢宏大,也更加感人至深。這首詩,情由心生,心潮起伏,如風行水上,一氣呵成。明朝著名學者胡應麟說:“《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庇谩吧衿贰倍?,評價可謂極高。
到了唐代,白居易借唐玄宗與楊貴妃之事,寫了一首《長恨歌》,以藝術的手法講述了一代帝王與相愛的女子渴望做民間夫婦,相知相守的愛情故事。結局大家都知道,楊貴妃被縊死在馬嵬坡,“花鈿委地無人收”。當江山與愛情發(fā)生沖突,愛情再次成為奢侈品。這首詩寫得蕩氣回腸,其中的一句愛情誓言也成為千古名句,成為相愛的人之間最美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边@是他們的愛情誓言,聽來叫人傷感,然而這個句子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許多時候已經脫離了故事本身的悲劇格局,而洋溢著一種美好的愿望,在中華大地上深深扎根,開花結果,獲得了很好的生長。
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唐五代時的敦煌曲子詞《菩薩蠻》:
枕前發(fā)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詩中的女子有感于世間女性常遭遺棄之不幸,所以與丈夫海誓山盟,列舉六種不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青山爛掉,不可能;水面浮秤錘,不可能;黃河徹底枯,不可能;白天出現參辰,不可能;北斗星回到天空的南面,不可能;半夜三更出日頭,不可能。這與《上邪》的意境類似,但由《上邪》的五種不可能擴展為七種不可能。這種博喻手法的運用,更能反襯出她對愛情的堅貞不渝。這首曲子詞想象宏闊豐富,想象的空間由地及天,想象的對象由山河到星日,以世間最雄偉的景物來比擬愛情,把愛情鮮活的生命與永恒的天地日月相提并論,形成一種奇妙而合理的類比推理。正因為那些現象都不會出現,因此愛情也會“綿綿無絕期”。作者從反面下筆,可謂悖理而合情,無理而曼妙,從而收到與《上邪》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效果。
宋代多情的詞人柳永,一生也寫了不少與愛情相關的詞。其中有這樣一句誓言,我們都非常熟悉,那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边@個出自《鳳棲梧》的句子,是詞人在對相愛的女子說:即使衣帶變寬,我也不會后悔,我愿意因為思念你而使自己變得消瘦憔悴。這樣的誓言,雖不涉及生死,卻也純美至極,令人感動。這句詩,在今天不但指愛情,還指做學問。
宋代詞人秦觀有一首著名的《鵲橋仙》,借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寫了一種不能長相廝守卻也堅不可摧的愛情。其中有一個關于誓言的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即使不能長相廝守,我們之間的真愛也不會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受到絲毫的影響。這個句子就成為后世那些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廝守一處的愛人之間常用來相互勉勵的話,同樣具有著長久的生命力。
元代著名的大書法家趙孟頫,與才女妻子管道升舉案齊眉幾十年,50歲時卻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個妾。管道升知道后,寫了一首《我儂詞》: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uǒ,棺材)。
不愧是才女,這詞寫的。兩個泥人兒,打破揉在一起,再重捏成兩個人,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能分得開嗎?這也可謂是愛情的最高境界。全詞充滿了女性獨有的輕柔,情真意切。最后一句,直接化用《詩經·王風·大車》中的“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而且變成了“谷則同衾,死則同槨”,同生共死,成為圓滿的愛情。據說趙孟頫看了這首詞之后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再沒有提過納妾之事。
當代女詩人舒婷的《致橡樹》也是一首愛情誓言詩,這首詩是對新時代愛情角色的一種定位: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許多時候,因為前路未知,我們不敢輕易說出誓言;然而如果條件允許,我們說出了誓言,就一定要努力堅守。很多人,時間與空間發(fā)生變化,漸漸地就會忘記自己最初的誓言,正如《詩經·衛(wèi)風·氓》中所說的那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使有情人徒留怨恨與悲傷。
愿我們都能一生堅守我們曾經許下的誓言,對愛,對生命,對國家,對世界,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