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向科
摘 要: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和學生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揮,就會影響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試從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兩方面加以探討,以求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英語教學;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5-139-001
英語學習的目的不在于學了多少語法,學生只具備單純的語法知識而缺乏英語交際能力是不符合現(xiàn)代社會對英語人才的要求的。所以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自身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各種素質的提高,并充分認識到教師在學習中只是引導作用,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不僅要學習知識,而且要學會怎樣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
一、正確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
對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國際心理學界各流派曾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的主體性或自主學習問題作過一些探討。他們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視作元認知的過程,著重一個“自我”,要求教師處處教導學生善于自我反饋、自我監(jiān)控,包括自我觀察、自我判斷、自我指導、自我反應、自我調節(jié)、自我激勵、自我強化以及自我評價等。所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說可以不需要老師的任何正確的指導,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思維,學習制定計劃,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從而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過程。
對于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兩種錯誤的認識:一種認為教師應該主導一切,另一種認為教師的主導作用意味著讓學生放任自流。但實際上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并不意味著教師要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安安靜靜地聽講,將教師所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相反,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灌輸減少了甚至取消,但這并不意味著讓學生的學習放任自流,不加引導。實際上教師在整個學生意義建構過程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反而加強了。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作用和事先的準備工作、組織工作都大大增強。教學的難度及工作量都加大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們應該將二者結合起來,同時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
二、英語教學中如何更好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建構主義認為,真正有意義的學習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現(xiàn)成的書本知識,而是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在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新問題進行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學習既是學生一種基本的習得方式,同時也是學生主體性得以確立和保證的一種基本方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發(fā)揮作用,以及作用發(fā)揮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主動學習的效果。為了更好的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指導者、合作者。為了創(chuàng)設真實的英語學習情景,教師在聽、說、讀、寫、譯的過程中始終要用英語面對學生,而且要求調動一切可以促進語言發(fā)展的形式和手段,如幻燈片、錄音機、多媒體等,在聽、說、做等各種感知方面進行全面強化。教師還應提供各種機會加強自己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話,作為學生的合作者,而不是旁觀者,從而給學生以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學生在一個豐富自然的全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中以積極的姿態(tài)去自主學習、自主探求、自主合作、自主創(chuàng)新,我們才能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下習得語言,掌握語言真正的交際性。
2.正確處理教師、學生與教材的關系。教師、學生、教材是教學過程的三個基本要素。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學生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都對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它們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應從單純地講授知識轉變?yōu)樵O計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學生從單純地接受知識轉變?yōu)樽晕覍W習,自我發(fā)現(xiàn),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個別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教師,學生與教材的作用。充分、靈活運用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對教材要靈活處理,要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教材,將教材的重、難點與學生的興趣更好的結合起來,尋找他們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激發(fā)學習教材的動機、興趣,引發(fā)問題,形成“我要學”的求知心理狀態(tài)。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途徑很多,如教學內容的巧妙設計,教學方法的新穎獨創(chuàng),教學過程的啟發(fā)開導,學習評價的激勵鼓舞等,都可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給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等,也能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能獨立獲取知識,這意味著發(fā)現(xiàn)真理,解答疑問。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的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英語思維能力。英語思維是對所學英語語言的運用,是所學知識結構的表達和語言技巧的綜合表現(xiàn),全面體現(xiàn)英語教學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習慣還可以提高學生掌握和使用英語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英語思維方法,提高英語思維能力,不能把知識簡單地儲存到學生的大腦中去,而應啟發(fā)、誘導學生再發(fā)現(xiàn)知識,幫助他們形成用英語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
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作為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而在課堂教學中,切實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并最終落實素質教育的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其次,加強自身的知識積累。教師的主導作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自身的知識積累,業(yè)務水平的提高。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睆V博精深的知識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精銳武器,教師只有始終保持孜孜不倦的治學態(tài)度,不斷更新和積累知識,才能滿足學生不斷增長和擴大的求知需要。最后,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感情?,F(xiàn)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驅動課堂教學有兩個輪子:知識傳授與情感交流。所以師生間情感交流是課堂教學生命的一大源泉。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少不了師生情感的交流,它能使學生增強自信心,成為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