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自稱為“國軍”,即“中華民國國軍”。“兩蔣”之后,無論是李登輝還是陳水扁,都不遺余力地強調(diào)軍隊“國家化”,同時刻意提拔臺籍將領(lǐng),“臺獨”在軍中也從禁忌變成了明目張膽的旗幟。從“國軍”到“臺軍”,軍中的紅包、丑聞、黑道等負面問題十分嚴重,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英九主政后,雖然不遺余力地采取更換將領(lǐng)、建章立制、思想教育等各種方法和手段,對陳水扁時代留下的爛攤子進行整治,但成效不佳。
紅包當?shù)?“紅包文化”從“兩蔣”時期就已經(jīng)廣泛在軍中流行。到了李、陳時期,更是肆無忌憚。紅包何時送、送多少,儼然成為臺軍中一門獨有的學(xué)問。
臺軍重視倫理和程序是極為鮮明的,送“紅包”時,除了軍校的畢業(yè)年班或期別之外,退伍時的級別也列為必須考慮的因素。如果哪一位退伍長官是屬于“退而不休”,在高層長官的圈子里仍有發(fā)言權(quán),這種人物要視為上賓,絲毫馬虎不得。此外,很多基層單位為前來部隊視察的長官需要準備一些節(jié)目,有時抽獎活動中,連獎品都已安排好讓長官抽中,不過前提是算準了長官會捐出來。如此,不但做了一個人情給長官,長官也會知道這個部署是如此“用心”與懂得“禮數(shù)”。
丑聞不斷 《中國時報》2010年曾報道稱,臺軍近日丑聞滿天飛。從海陸空三軍到憲兵、聯(lián)勤、后備六大兵種個個不少;從將軍到士兵,人人不落。丑聞內(nèi)容也是五花八門,從買官賣官到盜賣裝備,從值班不在位到男女關(guān)系。
臺軍的丑聞都是由所謂的爆料而被外人知道的。實際上,臺軍的爆料文化由來已久,爆料原是報紙、雜志爭取讀者的手段,而到了軍中,則變成了一種政治手段。馬英九宣示肅貪查弊,間接使軍中的軍紀丑聞幾乎是每天一爆。整肅軍紀本該是臺軍的職責,只不過軍中爆料如同雙刃劍,一面雖有助于肅貪政績,但另一方面卻也會渙散軍心。馬英九恐怕也該想想,如何細膩地在肅貪和爆料間取得微妙平衡,否則,恐怕會在臺軍貪腐之病還未治愈前,就讓爆料之毒先把臺軍殘害的只剩半條命。
黑道盛行 正當馬英九致力于改變臺軍軍風(fēng)軍紀而不遺余力之時,臺軍中弊案卻接連曝光,迷信風(fēng)水、子彈恐嚇、割腕自殘、吸毒賭博、殺人搶劫、士兵猥褻等等,問題之嚴重,情況之離譜,令人瞠目結(jié)舌。島內(nèi)“立委”痛斥,臺軍軍紀蕩然無存,與社會上的黑道已經(jīng)沒有區(qū)別。
軍隊迷信讓人覺得有點可笑。臺軍中就有諸多迷信禁忌,如陸軍中要讓生辰八字相同的官兵掌旗,若不慎讓女性碰觸軍旗,部隊將有可能出現(xiàn)傷亡;從旗桿尾端插旗部隊將倒霉,旗矛、旗穗掉落或旗桿斷裂,部隊將有人受傷、丟官或死亡。海軍中有吃魚時不能說把魚翻過來,因為翻魚等于翻船;艦艇編號的尾數(shù)或號碼相加不能等于4,因為4音同“死”??哲娭杏酗w行前不能向飛行員說 byebye,以免一去不回;空軍基地不提供“醉雞”這道菜,因為“醉雞”的諧音是“墜機”等等。摘自《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