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美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069-01
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關于課外閱讀的意義,眾說紛紜。“課外閱讀可以鞏固課內(nèi)所學過的讀寫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課外閱讀能拓寬知識面,陶冶情操,培養(yǎng)自學能力,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體語文素質(zhì),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等。對兒童而言,首先是要誘發(fā)他們課外閱讀的欲望,我的做法是: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興趣,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主動需要。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社交能力和語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想象力強,求知欲旺盛。他們能夠有條不紊地將自己的想法或聽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有人說一本好書足以培養(yǎng)孩子終身的閱讀興趣。課外讀物的選擇、推薦,都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和年齡特點。也可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征,進行類似唱兒歌、猜謎語、演故事、說笑話、畫成語、賽詩會等豐富的語文活動。在這樣有趣的活動中,搭建展示閱讀才能的舞臺,同時還提高了課外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營造閱讀氛圍
在一個優(yōu)雅的氛圍里,人的言談舉止也會不由自主地優(yōu)雅起來。要想讓孩子喜歡閱讀,自主閱讀,有效閱讀,讀書氛圍的營造非常重要。
(1)設立班級圖書角
在班級中設立圖書角,是一個很老土的辦法了,很多家長反映,給孩子買了許多書,可他就是不愛看。而一旦讓每個孩子從家中帶來一兩本課外書成立一個“角”后,情況就迥然不同了。不同風格、種類的書籍不僅開闊了孩子的眼界,豐富了孩子的閱讀范圍,那種看別人的書的愉悅感更促使孩子不斷地去閱讀、閱讀、再閱讀。
(2)保障課外閱讀時間
閱讀是需要時間的,在語文課時日益減少的情況下,怎樣抽出時間來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擠出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和交流。如每節(jié)課開頭5分鐘可進行古詩、三字經(jīng)的誦讀;每周用一節(jié)早讀課進行讀書心得交流、好書推介等活動。
(3)渲染、烘托閱讀輿論
平時經(jīng)常在學生面前大力表揚愛讀書的孩子,當有孩子在造句、說話、回答問題時引用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經(jīng)典詞句時,更要抓住不放,大加贊美,要讓孩子知道,課外閱讀不但能增加知識,更能讓自己彰顯魅力。在開家長會時,不要錯過向家長介紹閱讀的重要性、指導方法科學性的完美機會,要力爭轉變家長只重分數(shù)不重能力的培養(yǎng)觀念,贏得家長的配合,幫助家長和孩子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鼓勵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好書,一起交流讀書心得,一起成長進步。
三、掌握閱讀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對小學一、二年級孩子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孩子掌握閱讀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耐心、盡心、靜心、精心地閱讀態(tài)度。
其次,教給孩子一些簡單易做的閱讀方法。孩子一開始課外閱讀,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學習一些常見的閱讀方法,如精讀、略讀、跳讀、瀏覽等,要求不宜過高,貴在養(yǎng)成習慣。
(1)圈圈畫畫。內(nèi)容可以是優(yōu)美的短語、比喻句、擬人句、精彩對話、感興趣的知識等等。
(2)剪剪貼貼。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在可能的情況下,根據(jù)自己需要,把感興趣的圖片或內(nèi)容剪下來,收集在一起,有序地粘貼在設計好的紙片上,配上插圖和注釋,制作成獨具個性的圖畫書或百寶書。
(3)讀讀想想。孩子在閱讀的時候,要盡量引導其養(yǎng)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呀?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jīng)]明白呀?什么地方有趣為什么好看啊?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種各樣的問題都要嘗試去思考,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強語感。
第三,不斷提高孩子的閱讀速度。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要“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而快速閱讀最有效最常用的的辦法就是默讀。孩子默讀能力的養(yǎng)成和提高有賴于識字量的不斷擴大和閱歷的積累。此外,還有一些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瀏覽目錄,了解讀物概要;閱讀課題、中心句段進行跳讀,了解讀物構架;書本與眼睛保持一尺,既掃視拼音又看清漢字,一目雙行;集中思想,聚焦質(zhì)疑,快速尋找答案,一目十行等。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