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賜姓制度上看云南古代少數(shù)民族姓氏的發(fā)展變化

    2014-05-26 10:08:49李橋春白楊
    博覽群書·教育 2014年1期
    關鍵詞:姓氏少數(shù)民族

    李橋春 白楊

    摘 要:云南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每個少數(shù)民族在在歷史上都有著自己的姓氏文化,但隨著中原王朝的管理,民族間的相互融合,這些姓氏逐漸的消失了,幾乎都采用了漢族姓氏。本文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上,探討云南少數(shù)民族姓氏的發(fā)展情況。

    關鍵詞:少數(shù)民族;姓氏;賜姓

    一、中原姓氏文化的發(fā)展過程及賜姓制度的產(chǎn)生

    1. 中原姓氏的簡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在距今約3400年的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經(jīng)有明確的姓氏文字。我國姓氏的出現(xiàn)于原始社會后期,目的是了為制止亂倫、亂婚等現(xiàn)象。當時,姓和氏是分開的。姓用于指稱源于同一始祖、具有共同血緣關系的人,而氏用于指稱某個具體氏族中的人。

    進入西周后,隨著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實行,形成了一套嚴格的姓氏制度。當時,姓氏只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奴隸主貴族才有,平民、奴隸往往有名字無姓氏。姓和氏仍然分開使用,姓的功能在于“明血緣”、“別婚姻”,而氏則多了 “別貴賤”的功能。封建社會建立后,姓氏不再作為標榜貴族身份的標志,一般平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姓與氏之間的區(qū)別逐步消失,合而為一。

    2. 賜姓制度的產(chǎn)生。姓和氏最初目的是“別婚姻”,最初是沒用貴賤之分的。但進入私有制后,姓氏帶上了等級色彩,“姓氏踢予的產(chǎn)生,是私有制發(fā)展的結果,是原始社會末期王權政治需要的產(chǎn)”1。進入封建社會后,賜姓逐漸形成了一種獎賞制度,是對外姓朝臣的一種獎勵。《新唐書·高儉傳》中說道:“賜姓命氏,以彰功德?!闭沁@種思想的體現(xiàn)。

    二、云南少數(shù)民族姓氏發(fā)展情況及賜姓情況

    1.云南少數(shù)民族概況.云南是我國少說民族最多的一個地區(qū),共有25個,占云南省人口的46%,其中白族、傣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怒族、崩龍族、獨龍族等民族都居住在云南。

    2.古代典籍對西南少數(shù)名族的常用稱呼。云南由于少數(shù)民族眾多,發(fā)展不平衡,其文化常用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文化,使整個民族文化方面都缺少書面文字資料。少數(shù)民族姓氏方面的書面資料也同樣稀缺,我們只能通過漢語歷史典籍來探討。據(jù)《史記·西南夷列傳》:

    莊蹻者,故楚莊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shù)千里,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

    關于莊蹻的爭論較多,但他成為云南歷史上首個有真實姓名記載的首領。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今云南和貴州西部、四川西南部的區(qū)域,稱為“南中”,這一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稱為“南中夷人”。其間,滇東和滇中地區(qū)的主要居民稱為“叟”,許多學者認為叟人和秦漢時期的滇僰分布區(qū)域大體相同,在血緣上有一定的近親或繼承關系。叟人中的貴族稱為“叟帥”或“夷帥”。歷史上就常用“叟帥”“ 夷帥”“蠻夷”來稱呼當時的少數(shù)民族和頭領。

    3.云南少數(shù)民族采用姓氏的方法—父子連名制。從各種資料及田園調查來看,現(xiàn)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姓氏的歷史比較晚。云南少數(shù)名族最早采用的是父子連名制。

    在明清前,西南地方從社會進程上要晚于中原地區(qū),大部分時間停留在奴隸社會,給父子連名制的普遍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可從南詔王室的稱呼上可以看出。《新唐書·南蠻傳》記載道:

    王蒙氏,父子以名相屬。自舍尨以來,有譜次可考。舍尨生獨邏,亦曰細奴邏,高宗時遣使者入朝,賜錦袍。細奴邏生邏盛炎,邏盛炎生炎閣。武后時,盛炎身入朝,妻方娠,生盛邏皮,喜曰:‘我又有子,雖死唐地足矣。炎閣立,死開元時,弟盛邏皮立,生皮邏閣,授特進,封壹登郡王。炎合未有子時,以閣羅鳳為嗣,及生子,還其宗,而名承閣,遂不改。

    父子連名制除了彝族使用外,白族、納西族、苗族、哈尼族等歷史上都在普遍的使用。在漢族姓氏進入前,父子連名制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常采用的姓氏方法,由于當時少數(shù)民族缺少文字工具來記錄,最終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4.漢族移民加速了少數(shù)民族漢姓化的步伐。魏晉時間,是中華民族的大融合時期。期間漢民族向云南大量遷入,特別是向南中地區(qū)(今云南曲靖地區(qū))移民。其中的豪門大姓與夷人、叟人的首領、貴族相互聯(lián)姻,成為當?shù)氐慕y(tǒng)治勢力,他們即有著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保持著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同時又具有較高的內地文化素養(yǎng),在當時的夷人、叟人中具有頗大影響,因而逐漸成為南中地區(qū)的統(tǒng)治階層。

    5.明朝廷的“賜姓”方式使云南少數(shù)民族姓氏完成了漢姓化

    明朝建立后,在總結歷代羈縻統(tǒng)治的經(jīng)驗和元代土官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對于云南的治理。通過繼續(xù)削弱少數(shù)民族頭領擔任土官權力的基礎上,形成了“土司制度”。

    據(jù)《明史》中記載,1384年,紅河地區(qū)歸附的各民族酋長入朝進貢寶馬、方物,朝廷委任和寧為阿迷州土知州、陸羨為蒙自縣土知縣、普少為納樓茶甸副長官司。此后,云南紅河兩岸,哀牢山區(qū)的思陀、溪處、落孔等各部和泥及其它各族頭人紛紛紛紛歸附受封。不久,明朝根據(jù)情況對他們賜予漢姓。如2:

    思陀土司:哈尼族,……明洪武年間,思陀首領遮比歸附并捍御安南(越南)有功,賜姓李,授長官司副長官……

    瓦渣土司:哈尼族,……明洪武十五年,土司阿因歸附,賜姓錢,名錢因,授副長官司世襲……

    此外,還有滇西北最大的土司,納西族頭領也被賜姓“木“。據(jù)《木氏宦譜》中記載木氏原本不姓“木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藍玉、沐英率軍遠征云南,在明軍平定過程中,得到了當時麗江土司阿德的支持。在云南戰(zhàn)事結束后,明朝廷下旨賜封他為當?shù)赝了?,還“欽賜木姓”。在當木氏輯刻的《明皇恩論錄》中載明洪武十五年頒的“圣旨”云:

    “大軍既臨,渠魁以獲。爾麗江土官阿德率眾先歸,為夷智識,足見攄誠,今命爾木姓,從聽總兵官傅,擬授職建功?!?/p>

    據(jù)此整個云南少數(shù)名族地方的首領都整體上接受了中原朝廷的賜封,都先后接受了朝廷的改名“賜姓”。云南少數(shù)民族上層社會的漢姓化已經(jīng)基本完成。

    三、“賜姓”對少數(shù)名民族產(chǎn)生的影響及意義

    通過對少數(shù)民族的改名換姓,從稱呼上不在有“夏夷”“華蠻”之分,減少了民族間隔閡,加速了民族融合。

    其實“賜姓”是一種管理少數(shù)民族的有效方法。通過賜姓把少數(shù)名族的首領,有效的歸入到朝臣之內。特別是到了唐代以后,中原王朝通過賜姓,授予少數(shù)民族首領和內地朝臣一樣稱呼的官職,乃至姓氏,表現(xiàn)出天子的一視同仁,從而在心理上緊密了對內地的聯(lián)系,逐步的把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納入到“王化”之內,鞏固了對云南的管理。

    注釋:

    1黃修明《中國古代賜姓賜名論考》

    2(清)江睿源修《臨安府志》endprint

    猜你喜歡
    姓氏少數(shù)民族
    姓氏從何而來
    奇妙博物館(2022年9期)2022-09-28 03:05:00
    有趣的姓氏
    英國人的姓氏
    我認識的少數(shù)民族
    論少數(shù)民族環(huán)境權保護
    姓氏拆解
    少數(shù)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shù)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道:少數(shù)民族的節(jié)日文化
    金色年華(2016年11期)2016-02-28 01:42:53
    《少數(shù)民族舞》等
    陕西省| 雷山县| 思茅市| 调兵山市| 嵩明县| 随州市| 佛冈县| 广安市| 安福县| 华宁县| 循化| 秀山| 揭西县| 游戏| 新建县| 唐海县| 忻城县| 蓬安县| 拉孜县| 武安市| 全椒县| 鸡西市| 东乡族自治县| 凤庆县| 方山县| 巴里| 苍梧县| 宜兰县| 阳山县| 连州市| 尤溪县| 大埔区| 宁晋县| 青铜峡市| 鄂伦春自治旗| 高雄市| 武夷山市| 营山县| 长治县| 双鸭山市|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