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紅
內容摘要: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要想有所突破,必須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分層次教學法,采取“抓兩頭,促中間"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語文 分層次教學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要想有所突破,必須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分層次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可按如下模式進行。
一.分層建組
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智力發(fā)展水平有著不同程度的差別,作為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用一定時間去調查、研究、了解學生,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將學生大體分為“優(yōu)(A)、中(B)、差(C)”三個層次,因材施教。學生通過努力,待知識與能力等提高后,教師須用上一次的目標來要求學生,讓他們在模糊狀態(tài)下受到激勵,樹立信心,奮發(fā)向上,愉悅發(fā)展。
二.分層備課
教學中既要備教材,還要備方法、備學生。我根據(jù)A、B、C三層學生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依次遞進的教學目標。對C級學生側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而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提高側重于A、B級學生。把“掌握學習”的教學模式和“個別分化”教學模式結合起來,整個教學活動過程都體現(xiàn)分別施教、分層推進,使每級學生都能達到他實際能夠達到的最好的學習目標。
三.分層授課
1.適時明確分層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個個努力達標。每個學生雖然在相對保密的情況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處的層次,但具體到每節(jié)課時,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學習位置,因此,教師一般應在每節(jié)課的開頭,向學生展示各個層次(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將學生直接分為好、中、差層,而應稱作為A、B、C層)的教學目標,由于每個學生學習目標明確,且難度不一樣,避免了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發(fā)生。
2.分層把握教學要求,力求人人學有所得。小學生的主要心理特點,一是愛表現(xiàn)自己;二是愛聽表揚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時時瞄準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用課堂提問和板演練習等形式檢查學生學習達標情況,采取因人提問、分層設題的辦法進行。比如,讓一些學習較差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識記性提問,多板演一些難度較小的模仿性題目;讓一些學習中等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需認真思索的提問,多板演一些難度適中的階梯性題目;讓一些學習較好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智力運用性的提問,多板演一些難度較大的綜合性題目;對回答或板演正確的學生,特別是中、差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都有獲得表揚的機會,讓學習較差的學生能感受到學習語文成功的快樂,讓學習較好的學生感到有壓力,使好的不驕,差的不餒。
四.分層練習
課堂練習能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及教學效果,又能達到初步鞏固知識的目的。課堂練習可按三個層次設計。1、模仿性練習。這種練習是一些基本的、簡單的、與課堂例題相近的題目,其目的是通過新知識的再現(xiàn),促使知識的內化,以達到“理解”的層次。這類練習可安排C組學生板演。2、發(fā)展性練習。這種練習是一些稍有變化的,比教學內容稍有發(fā)展的題目,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達到“掌握”的層次,這類練習一般安排B組同學板演。3、綜合性練習。這種練習可以檢查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深度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以達到“靈活”掌握的層次,只能安排A組同學板演。
五.分層輔導
過去語文教學中特別強調“有課必導、課后必導”的原則,這一原則在現(xiàn)在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凸現(xiàn)出重要性。分層教學必須配合以分層輔導,否則它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地得到發(fā)揮。分層輔導可分為課前輔導與課后輔導、個別輔導與集體輔導、課上輔導與課下輔導、專題輔導與普遍輔導等多種形式,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地加以運用,爭取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課外輔導中,讓A、B組的學生多做一些思維難度較大的題目,擴大他們的視野,拓寬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對于C組的學生,由于他們基礎知識掌握得少,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把重點落實在校內外作業(yè)的輔導上,最好讓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獨立認真地完成校內外作業(yè)。
針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差異,我采取了上述的分層教學的對策,經過幾年的實踐,無論是平均分,還是及格率、優(yōu)秀率都較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對全校語文教學工作起到了顯著的推進作用,達到了預期效果。
(作者單位:安徽宿州市埇橋區(qū)褚蘭鎮(zhèn)馬橋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