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寒
千年時光,白駒過隙,岷江的水依舊流淌。這里因李冰而成為都江堰,也因都江堰的興起而成為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
每年春天,四川省都江堰都會迎來一場群眾盛典,這就是著名的清明放水節(jié)。據載,從公元978年開始,北宋政府將清明節(jié)這一天定為放水節(jié),來紀念率眾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因水而興的這一盛典,雖歷經千年,卻依舊興而不衰。
李冰筑起都江堰,解除岷江水患
李冰,這位戰(zhàn)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曾是蜀郡轄區(qū)的郡守,在他來此之前,這里曾連年飽受岷江水患禍害,當地人只能沿江“祀水”,甚至以活人作為祭品。李冰到蜀郡后,親眼看到發(fā)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兩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流至灌縣附近,無所遏制,往往沖決堤岸,泛濫成災。此外,從上游挾帶來的泥沙也大量在此淤積,抬高河床,加劇水患,尤其在灌縣城西南面,玉壘山阻礙江水東流,常造成東旱西澇的局面。
為了徹底根治水患,李冰號召當地勞工在岷江內筑成分水大堤,取名叫“魚嘴”。魚嘴是在寶瓶口上游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堰,因堰形如魚嘴而得名。它將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起到航運、灌溉與分洪的作用。分水堰建成以后,內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災了。冬季,人們用榪槎(用桿件扎制成支架,內壓重物的河工構件,又稱閉水三腳、木馬)筑成臨時圍堰,讓岷江水流入內江或外江,然后淘修河床,加固河堤。到了清明時節(jié),放水灌溉養(yǎng)護農田。從此,水患絕跡、水旱從人。后來,為了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當地人每年都會于清明節(jié)期間,拆除榪槎讓岷江水放入內江,灌溉成都平原千里闊野。
砍斷榪槎放水,年輕人爭相“打水頭”
來到放水節(jié)大典現場,不禁為這樣的表演儀式所震撼。雖為演繹,但我們依然能從原汁原味的盛裝表演中,還原放水慶典的精彩過程。
過去,大典通常由四川高級官司員主持。放水前一日,有關人員先到郫縣望從祠祭祀望帝、叢帝。放水之日,儀仗隊抬著祭品,鼓樂前導,主祭官率眾人出玉壘關至二王廟,祭祀李冰父子。隨后,全體肅立,主祭官朗誦《迎神辭》,奏樂,設迎神位、還神、授花、上祭品等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儀式。儀式結束后,砍榪槎放水。榪槎是將三根木棒的頂端都扎在一起構成的三角架,它和簽子、捶笆等一起,填土筑堤,可截斷流水。主持令下,“咚咚咚”三聲禮炮,身強力壯的堰工奮力砍斷魚嘴前阻斷內江的榪槎上綁索,河灘上的人群用力拉繩,榪槎解體倒下,江水頃刻奔涌而出。此時,年輕人跟著水流奔跑,并不斷用石頭向水流的最前端打去,稱為“打水頭”。人們爭舀“頭水”祭神,認為這樣可以消災祈福,求得神靈庇佑,祈禱五谷豐登。砍榪搓放水后,主祭官等即離座策馬奔成都。
除了官祭之外,還有民祭。傳說舊歷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兩日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川西受益區(qū)人民不辭艱苦跋涉,扶老攜幼,帶著祭品,來廟祈福,每日多達萬人。
青城派追隨的道教和武功
行游都江堰,青城山是每一位游客必去的目的地。這座道教名山地處都江堰西南,有著“青城天下幽”的美謄,是中國道教發(fā)祥地之一,也是著名道教青城派的駐地。相傳東漢順帝漢安二年,道教創(chuàng)始人“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結茅傳道,遂成為道教的發(fā)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此后,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明代時期,青城山道教所傳屬于全真道龍門派。全真道與原來的天師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張修道者要出家投師,住觀當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葷腥,創(chuàng)立了一套養(yǎng)身習靜的修練方法。明代之后,經過數百年深化,如今的青城山道教已自成一派,并有自成體系的武功傳世。
走近青城山,在慢行中品讀她的韻味。青城山山勢陡峭,風光曼妙,山內遍布密林,時值仲春,花葉叢出。從山下到山上,石階一級級地甩在身后,時而寬闊,時而狹窄,時而陡峭的山道,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登此山的不易。
在攀登中,一段處在兩山間夾縫中的小道,讓我心驚肉跳印象深刻。這是一段開鑿在巨石半空中的羊腸小道,僅有一米余寬,頭頂是松散的沉積巖,腳下是數十丈的懸崖深淵,雖有扶手保護,卻仍不能阻擋行于此的恐懼。除了奇特的自然風光外,青城山的名勝古跡也讓人過目不忘。其中,廊橋、亭閣等古建筑,風格獨特各具特色,它們多以不刮皮,不剔節(jié)的素木為柱,杉皮為頂,素枝作撐弓,樹根作掛罩,結構簡單,素雅明快。它們散布于青城山的各個角落,如果乘坐索道,那么你的感受將會是浮光掠影。青城山還是文人墨客探幽訪勝和隱居修練之地,在這里,如果幸運還可以目睹到青城派掌門人劉綏濱帶領其眾弟子練習武功的場景。
都江堰的味道
千年時光,白駒過隙,岷江的水依舊流淌。這里因李冰而成為都江堰,也因都江堰的興起而成為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來此,沿江走走,體味這里與眾不同的地方。都江堰景區(qū)是要去的,沿著仿古的街道一路前行走到景區(qū)的正門,沿著臺階拾級而上,經過一群廟宇后便可抵達景區(qū)的檢票口。購票入園,在行走中可以俯瞰整個都江堰市區(qū)和碧流涌下的岷江。
沿江而行,經過吊橋,進入景區(qū)的南岸,走近魚嘴,看江水分流。從景區(qū)出來后,就是南橋。這座古樸而帶有飛檐的南橋就橫架在閩江內江之上,數百年來目睹著岷江水穿行而過。在內江的兩側是這里的夜啤酒長廊和酒吧一條街。夜啤酒長廊其實更應該叫都江堰小吃一條街,這里售賣著當地特產。沿江走累了,在這里落座就餐,點一份爆炒小龍蝦、辣炒螺絲、水煮江魚,還要點一份叫涼拌竹葉草的野菜,慢慢細品辣味里的都江堰味道,或者去楊柳河岸邊慢走,品讀一如麗江般的曖昧夜色。
品完特色美食小吃,沿著街道晃悠到不遠處的酒吧一條街。先沿著街面走走,然后找一家酒吧,點一杯雞尾酒,慢慢地品味都江堰的夜生活。昏暗的霓虹,續(xù)寫著這里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