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藥佐治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26例

      2014-05-15 00:52:22鄭文彬
      醫(yī)藥導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咽峽炎單核細胞傳染性

      鄭文彬

      (武漢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保健中心中西醫(yī)結合科,武漢 430016)

      中藥佐治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26例

      鄭文彬

      (武漢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保健中心中西醫(yī)結合科,武漢 430016)

      目的 觀察中藥佐治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將52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6例,對照組給予更昔洛韋注射液,每次5 mg·kg-1,每天分兩次靜脈滴注,療程2周。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中醫(yī)治療以溫病理論為指導,以清熱解毒為法,自擬基礎方:金銀花、連翹、桔梗、知母、赤芍、蒲公英、紫花地丁、蘆根、青蒿、柴胡、甘草,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治療前異形淋巴細胞(≥10%)為20例,治療后為8例;對照組分別為18和7例(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8.5%,對照組為61.5%(P<0.05)。治療組退熱時間,咽峽炎及淋巴結腫大消退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在肝臟腫大、脾臟腫大消退時間及改善肝功能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佐治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抗病毒藥;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性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nfective mononucleosis, IM)是一種兒童時期常見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急性增生性傳染病,主要由EB(epstein-barr)病毒引起,臨床主要表現為發(fā)熱、咽峽炎、淋巴結及肝脾腫大、血液中出現大量異形淋巴細胞、血清中可出現嗜異性凝集及EB病毒特異性抗體。近年發(fā)現IM可累及血液、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統(tǒng),出現如肺炎、腎炎、心肌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腦炎等并發(fā)癥,造成多臟器損害[1]。少數甚至可進展為噬血細胞綜合征、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淋巴瘤等惡性疾病。傳統(tǒng)西醫(yī)主要采取更昔洛韋抗病毒治療,但有報道更昔洛韋導致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引起轉氨酶升高,產生各種不良反應[2]。2011年3月~2013年3月,筆者采用中藥佐治IM,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診斷標準:參考《諸福棠·實用兒科學》7版[3],小兒IM的診斷標準,①以下臨床癥狀,至少3項以上陽性:a.發(fā)熱;b.咽炎、扁桃體炎;c.頸部淋巴結腫大(>1 cm);d.肝臟腫大(4歲以下:>2 cm;4歲以上:可觸及);e.脾臟腫大(可觸及)。②血常規(guī)檢查:a.白細胞分類淋巴細胞占50%以上或淋巴細胞總數>5.0× 109·L-1;b.異形淋巴細胞達10%以上或總數>1.0× 109·L-1。③EB病毒抗體檢查,急性期EBNA抗體陰性;以下1項為陽性:a.VCA-IgM抗體初期為陽性,以后轉陰;b.雙份血清VCA-IgG抗體滴度4倍以上升高;c. EA抗體一過性升高;d.VCA-IgG抗體初期陽性;EBNA抗體后期陽轉。選擇武漢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保健中心中醫(yī)科收治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3個月~10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6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前兩組癥狀體征分布和實驗室檢查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更昔洛韋注射液(商品名:麗科偉,湖北科益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80188,規(guī)格:每支50 mg),劑量為每次5 mg·kg-1,每天分兩次靜脈滴注,療程2周。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口服,中醫(yī)治療以溫病理論為指導,以清熱解毒為法,自擬基礎方:金銀花、連翹、桔梗、知母、赤芍、蒲公英、紫花地丁、蘆根、青蒿、柴胡、甘草。同時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熱病》[4]辨證加減。①早期:邪郁肺衛(wèi),主證:發(fā)熱,微惡風寒,頭身疼痛,有汗,咳嗽,鼻塞,流涕,咽痛,咽部紅腫,肝、脾、淋巴結腫大初起,質軟壓痛,小便短赤,大便正常,舌紅,苔薄黃或薄白,脈數。加以疏風清熱、祛痰散結,加用薄荷、荊芥、竹葉等。②急性期:痰熱瘀結,主證:持續(xù)發(fā)熱,口干唇紅,煩躁不安,咳嗽咽痛,面色紅赤,可見皮疹色紅,咽部紅腫,肝、脾腫大,頸、腋下、腹股溝、腹腔等處淋巴結腫大,觸痛明顯,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舌紅或絳,苔黃白厚,脈洪數或滑數。加以清熱解毒、化痰散瘀,加用黃連、梔子、黃芩、山豆根、牛蒡子、青黛、夏枯草、浙貝、青黛等。③恢復期:正虛邪戀,主證:體溫低熱,咽部輕度紅腫,可見肝、脾、淋巴結腫大,食欲稍差,口渴少飲,舌紅,苔少或白,脈細數或滑數。加以養(yǎng)陰透熱,益氣生津,加用沙參、生地、麥冬、黃芪等。給藥方法:每天1劑,水煎服,bid,<3歲每次50 mL,>3歲:每次100 mL。兩組同時加用對癥治療,并發(fā)細菌感染者可加用抗菌藥物治療,肝功能異常者加用護肝治療,心肌受損者加用營養(yǎng)心肌治療。

      1.3 觀察指標 癥狀體征:發(fā)熱、咽峽炎、肝臟腫大、脾臟腫大和淋巴結腫大。相關實驗室指標:異形淋巴細胞(≥10%),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用藥后24 h內體溫開始下降,3 d體溫恢復正常,咽峽炎消失,淺表淋巴結縮小,一般情況好轉。有效:用藥后3 d內體溫開始下降,5 d內體溫恢復正常,淺表淋巴結縮小,一般情況好轉。無效:5 d體溫仍未正常,咽峽炎未消失,淺表淋巴結無縮小[5]。

      1.5 安全性指標 記錄不良反應、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版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以絕對例數表示。采用兩樣本均數差別的t檢驗和Χ2檢驗,如果資料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則采用非參數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癥狀體征消退時間 兩組治療后癥狀體征消退時間見表2。治療組在退熱時間、咽峽炎消退時間及淋巴結腫大消退時間上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在肝臟及脾臟腫大消退時間上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 例

      表2 兩組患兒癥狀體征消退時間比較 d,±s

      表2 兩組患兒癥狀體征消退時間比較 d,±s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脾臟腫大消退時間對照組26 5.21±2.04 6.01±2.04 6.78±2.05 8.32±2.12 8組別例數退熱時間咽峽炎消退時間淋巴結腫大消退時間肝臟腫大消退時間7.95±1.58 7.58±2.01 .01±1.98治療組26 3.05±1.95*14.02±1.87*14.53±1.65*1

      2.2 實驗室指標恢復情況 治療組治療前異形淋巴細胞(≥10%)為20例,治療后為8例;對照組分別為18和7例。兩組在降低異形淋巴細胞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肝功能情況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比較 U·L-1,±s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比較 U·L-1,±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

      組別與時間例數ALT AST對照組26治療前120.89±98.25 78.98±50.32治療后38.25±20.75*135.25±28.58*1治療組26治療前130.25±110.87 90.48±65.95治療后48.95±32.25*140.58±36.25*1

      2.3 臨床療效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結果見表4。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后療效比較 例

      2.5 安全性性評價結果 治療中,兩組患者未發(fā)現明顯不良反應,血常規(guī)監(jiān)測未見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肝功能監(jiān)測未見異常加重,腎功能監(jiān)測未見異常。

      3 討論

      中醫(yī)辨證IM屬“溫病”范疇[5],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氣血不足,容易感受外邪,本病為感受溫熱疫毒之邪,從口鼻而入,先侵犯肺衛(wèi),邪郁肺衛(wèi),而見表證。毒熱入里,熱灼津液,灼津成痰,痰熱疲結,充斥表里,見煩渴;毒熱痰火相互膠結,痰火郁積外發(fā)則發(fā)熱;熱毒上攻咽喉,則咽喉腫痛潰爛;痰熱互結,阻滯經絡氣血,氣血壅瘀難以消散,則見頸部臖核腫大,腹中痞塊;痰熱壅肺,肺氣閉郁,則咳嗽喘促;熱毒內竄營血,迫血妄行,可見皮下紫癜;熱毒內陷心肝,則見昏迷、抽搐。溫熱疫毒為陽邪,最易耗氣傷陰,故后期常見余邪未盡,氣陰兩傷??傊?本病以熱毒熾盛、痰熱瘀結為基本病機,熱毒痰瘀,結于咽部,傷及臟腑,流注經絡,發(fā)為本病。治以清熱解毒,化痰祛瘀。

      IM早期以肺氣郁閉為主,故佐以薄荷、荊芥、竹葉輕清宣透,驅熱外達。中期以痰熱瘀結明顯,故佐以黃連、梔子、黃芩通泄三焦,清泄氣分上下之火邪;山豆根、牛蒡子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夏枯草、浙貝清熱化痰,散結消癰;青黛清熱涼血。后期以正虛邪戀為主,故佐以沙參、生地、麥冬、黃芪益氣養(yǎng)陰生津,取“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之效。且現代藥理研究發(fā)現,柴胡、金銀花可抑制EB病毒抗原的表達[6],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具有廣泛的抗病毒和抑菌作用[7]。

      [1] 李中躍,樓金玕,陳潔.兒童EB病毒感染首發(fā)癥狀及相關疾病譜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1):20-22.

      [2] 陳蓉.注射用更昔洛韋不良反應分析[J].天津藥學, 2010,22(3):21-22.

      [3]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上冊)[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824.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85-206.

      [5] 盛巧妮,劉紅瑞.清瘟敗毒飲佐治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13,19(1):20-22.

      [6] 皮至明,鐘漢染,黃玉英,等.幾種藥物抑制EB病毒殼抗原在體外細胞中表達的作用[J].癌癥,1996,15(3):195-197.

      [7] 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 121,122,129.

      DOI 10.3870/yydb.2014.06.021

      R289.54;R725.1

      A

      1004-0781(2014)06-0763-03

      2013-06-06

      2013-08-08

      鄭文彬(1983-),男,湖北武漢人,醫(yī)師,碩士,從事兒內科臨床工作。電話:027-82433160,E-mail:57263664@qq.com。

      猜你喜歡
      咽峽炎單核細胞傳染性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來襲,幫寶寶渡過難關
      啟蒙(3-7歲)(2019年5期)2019-06-27 07:25:04
      中醫(yī)治皰疹性咽峽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防治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治療的應用價值
      單核細胞18F-FDG標記與蛛網膜下腔示蹤研究
      熱毒寧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效果觀察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診治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TLR2的表達及意義
      弥渡县| 涿鹿县| 攀枝花市| 仪征市| 乳山市| 饶平县| 纳雍县| 军事| 东至县| 桂阳县| 阿图什市| 嘉善县| 台山市| 金坛市| 会昌县| 明星| 右玉县| 开封市| 福泉市| 丹寨县| 安阳市| 田林县| 哈尔滨市| 克拉玛依市| 凌云县| 安平县| 吴堡县| 鄱阳县| 夏河县| 和静县| 基隆市| 库伦旗| 新源县| 青海省| 维西| 昔阳县| 应城市| 潢川县| 怀集县| 汤阴县| 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