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燕
摘 要:一個人若不懂得審美,就不會留意人生的美景,就會缺少幸福和快樂,就難領悟生命的意義。所以教育的第一要務便是培養(yǎng)一個會審美的人,一個修養(yǎng)境界高尚的人。
關鍵詞:審美教學;精神家園;審美境界
一、用愛開啟學生的心扉,用情點亮課堂,幫助學生構建精神家園
有一種愛,是一塊豐碑的堅守,堅守每朵鮮花的綻放;有一種情,是心系蒼生的牽掛,牽掛每個學子的成材。對人的一生來說,高中三年不過彈指一揮間,可這卻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歷程。從懵懂到成熟,他們承受著巨大的高考壓力。那么,語文課堂就有責任給學生營造一個溫馨的精神家園。
作為語文教師,要懂得用愛開啟學生的心扉,站在講臺上,我們就是一抹燦爛的陽光,要成為一道亮麗的彩虹,一縷和煦的春風,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對話。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是情感飽滿的佳作,教師要用每一個作者濃濃的真情釀一杯成長酒,讓學生美美地飲下。讓他們讀《離騷》時感受“雖九死而猶未悔”的屈原在行吟澤畔的凄楚以及逆境中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操;讀《陳情表》時體察拳拳的祖孫情,一份“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的承諾……要教學生多情感萬物,慧眼看世界,詩意度春秋,懂得花木有情,蟲鳥能歌。讓詩意裝點教學,進而教學生學會詩意學習、詩意生活,構建詩意的精神家園。
語文教師應充滿創(chuàng)造的激情,要像一團火,走到哪里就燃燒到哪里,走到哪里就把審美的靈光帶到哪里。閱讀中,文之心,師之心,生之心,心心相??;寫作中,人之情,景之情,事之情,情情相通。
二、教學生用健康的人生觀對待學習,關注社會生活,思考文學,提升審美境界
語文學習的主要材料是人文經典,所謂文以載道,文以明道,通過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向真向善向美,培養(yǎng)他們積極向善的思想情感,從而提升思想境界,提高人的品位,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在具體教學中抓準突破點關照社會現實,以社會活動傳遞人文關懷,真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涵養(yǎng)人文精神,收獲社會知識。語文的思想引領不是灌輸,它往往與具體的審美體驗相關聯。一篇課文就是一個具體的審美情境,涵泳浸潤,漸染漸變,所謂“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
在文學熏陶中偉岸理想,堅強意志,凈化道德。品泰戈爾詩則懂得“藝術即建造真與美的人格”,讀東坡詞則懂得貴賤貧富不改豁達樂觀,學魯迅則剛正不阿負起社會責任。
(作者單位 吉林省永吉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