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北磉_了問題在數學學科中的重要性。數學問題包含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相互聯系。能提出問題,就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能解決問題就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激情。對于枯燥的數學,作為農村中學的教師,必須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下工夫。為此,我粗淺地談談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問題的來源,只有把握好這一途徑,農村中學的孩子們才能學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問題必須圍繞教材,引導學生充分地利用教材,讓數學問題源于教材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科書作為常規(guī)媒體之一,是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編寫而成的是課堂教學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客觀依據,是數學教學信息的主要載體。教材中的“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等不可忽視。利用“讀一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霸囈辉嚒笨膳囵B(yǎng)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七年級數學“絕對值”這一節(jié)的習題中提到“|a|”的問題,因為在此之前并未學習字母能表示數,所以學生難以理解。對于這個問題的處理有兩種方法,一是引導學生對a選取不同的值試一試,從這些不同的結果中去想、去探索、去歸納;二是從絕對值的概念出發(fā),利用數軸求有多少個點到原點的距離等于|a|。在嘗試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更愿意去想、去試、去探索。“想一想”能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正方體的表面展開”這一問題時,答案有多種可能性,此時,我們應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和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個正方體紙盒,再用剪刀沿棱剪開,展成平面,此時教師要激勵學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操作過程中,要求學生多想一想,不要習慣性地只求一個答案。這樣,不僅能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以學生為主體”著眼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的養(yǎng)成,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白鲆蛔觥敝笇W生動手操作,從中體會學數學的樂趣。例如,在測量物體高度中,我讓學生走出課堂,實地測量學校旗桿的長度,要求學生至少用三種方法,并說出哪一種方法誤差最大,是如何造成的。這樣的“做一做”活動,既觸及生活和生產實際中如何在一定條件下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又培養(yǎng)了學生對實物與圖形的認識能力,同時在學生動手操作中嘗到學習數學的甜頭。
二、數學問題必須源于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知識背景、思想現狀和思維特點。問題設計要具體明確,避免出現教師提出的問題大而無當,內涵外延不明確,使學生無從下手。問題設計要精,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通過有層次的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完善學生認知結構。在課前充分研究學生的已有數學知識經驗,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情境引入,喚起學生頭腦中的知識表象,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進一步意會和感悟。在新授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把教材提供的有效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猜測、試驗和驗證,分層次地指導學生探索知識形成的過程,教學中學生是自主探究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應掌握科學的認知規(guī)律,運用合理的方法、科學的認知規(guī)律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感知、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必須源于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
我們都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實際生活中數形隨處可見,無處不在,數學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現在農村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那么怎樣讓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不知不覺地感悟數學的真諦呢?這一直是廣大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好的實際問題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和發(fā)現問題的欲望,使學生感到數學課很熟悉,數學知識離我們很近。教育家魯塔克指出:“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只有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種,才能感動學生學習數學?!币虼嗽跀祵W教學過程中,把學生身邊的數學問題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生活是數學教師不要忽視的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學習圓中“過三點的圓”一節(jié)時,教師拿著一塊殘缺不全的圓鏡走上講臺時,同學們開始都很納悶,當聽到老師說:“同學們,我把別人的鏡子打破了,誰能幫我想辦法,怎樣‘破鏡重圓呢?”這時,同學們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但沒有人能提出大家都認可的方法,此時,筆者就抓住機會說:“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學習過三點的圓這一節(jié),看能不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庇纱藢胄抡n,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樣在教學中提出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和探索性的問題,會大大推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數學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和興趣的動因,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創(chuàng)新精神的前提是興趣,而興趣的動因卻是問題?!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問題,是引起思考的動因,是激起學生學習欲望和探究精神的最積極因素。數學問題是數學課堂互動的關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是挖掘學生內在學習能力的渠道,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眴栴}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所以教師能否恰到好處地設置有價值的問題,學生能否在質疑中提出有挑戰(zhàn)性和吸引性的問題,是探究性課堂學習獲得成功的關鍵。以問題為核心的探究性學習方法完全適合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從思維發(fā)展的特點來看,中學生的思維已具有獨立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他們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問題就是矛盾,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導”的教師,總會在課之始、課之中和課之尾不斷引出發(fā)人深省的問題。成功的課堂教學,也總是能夠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讓課堂充滿問題。
(作者單位 貴州省興義市安龍縣戈塘鎮(zhèn)戈塘中學)
編輯 喬建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