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參與實驗的學校和地區(qū)都率先開設了以面向全體學生,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鑒賞模塊課程。但可供學生不同需求選擇的其他五個模塊卻很難操作,而模塊教學恰恰體現(xiàn)了主體選擇性,是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實踐性很強的重要載體。因此,僅僅開設《音樂鑒賞》是不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
關鍵詞:音樂;戲劇表演模塊;創(chuàng)新實踐
一、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的課程結構體系
(一)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的課程開設
音樂與戲劇表演課程是高中音樂課程體系的一部分,是高中階段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也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選修課程,為學生有效地選擇課程提供了保障。示范性普通高中所開設的選修模塊應不低于3個,其他普通高中開設的選修模塊應不低于2個,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逐年提高選修課程的開設。
(二)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的三維目標
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音樂基本素養(yǎng)、戲劇表演基本知識、戲劇表演實踐與戲劇創(chuàng)編)、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豐富戲劇體驗,拓展藝術視野,培養(yǎng)對戲劇表演藝術的熱愛)的高度統(tǒng)一。
知識與技能:
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的教學是高中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實踐,對于教師和學生都具有極大的挑戰(zhàn)性。戲劇模塊的知識專業(yè)性強,藝術表現(xiàn)形式豐富多樣。以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音樂與戲劇表演》教材為例。教材共分為三個單元,其中包含戲曲、歌劇、音樂劇、話劇、影視、朗誦、小品、課本劇等內容。經典作品25段之多,其中包括中外經典戲劇作品,富有時代氣息的電視劇《大宅門》音樂,經典詩歌《我愛這土地》等等。這些作品具有代表性,突出了音樂在戲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過程與方法:
音樂教學不能脫離音樂,使得音樂課成為花哨的花架子。戲劇模塊的教學過程也應該圍繞音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進行教學,重視戲劇模塊的教學特點,以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的形式,圍繞教學設計逐步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第二單元《戲劇音樂的欣賞》中,則是以音樂為路徑去感受不同戲劇藝術種類的特色和風格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音樂與戲劇的內在聯(lián)系,認識音樂在不同類別的戲劇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戲劇模塊學習的過程就是情感體驗的過程,是欣賞主體的情感和戲劇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相互融合、產生共鳴的過程。
例如,在欣賞戲曲《牡丹亭游園》時,會感受到昆曲的抒情、細膩的特點以及舞蹈和動作的巧妙和諧,熱愛深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昆曲藝術;在欣賞《歌劇魅影》時,感受到后現(xiàn)代音樂劇的魅力,在傳奇故事中領略西方音樂和聲樂的獨特風格;在小品學習中,通過表演細節(jié)和動作的訓練,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影視藝術的學習中,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形成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獨特鑒賞力和價值觀。
因此,在戲劇模塊教學過程中,不能夠離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三)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的評價機制
在戲劇模塊的教學中,要遵循一定的評價原則。首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要有利于學生的自信心、表現(xiàn)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要不斷反思教學經驗,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其次,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衡量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用發(fā)展的角度去評價。采用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的方式給予學生充分客觀的評價,讓學生學會自我認知,學會尊重、欣賞他人。
二、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的多元教學模式
(一)課型
在戲劇模塊教學過程中,有的課以鑒賞為主,例如鑒賞京劇名段《霸王別姬》;有的課以表演實踐為主,例如,小品表演練習;有的課以創(chuàng)新實踐為主,例如,課本劇的編創(chuàng)與配樂等等。不同的課型在教材、教法上應有區(qū)別。在同一課內容的設置上,根據(jù)不同的教學任務和組織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類型。例如,在設計《電影與電視劇音樂》這一內容時,可以是“知識學習”為內容的課型,也可以是“影視配樂”為內容進行“技能學習”為中心的課型。教師也可以根據(jù)組織形式進行課型設計,例如,可以以教師講授為主進行影視劇音樂的知識學習,或者以討論探究的形式進行學習等等。
(二)模式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校研究并實施了“激趣—體驗—品鑒—表現(xiàn)”教學模式,這個教學模式的提出是以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為指導,其核心為“審美”,旨在通過音樂教學使師生共同感受、鑒別、判斷、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
在高中音樂模塊課的教學中,除音樂鑒賞模塊外,其余四個模塊可打破原有行政班結構,采用跑班教學的方式,即以四個班為一組,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求自主選擇模塊進行學習。這種模式一方面使中學生具備應有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另一方面,也為具有音樂特長的學生提供了個性發(fā)展的空間,滿足了不同層面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這也正是基礎教育改革對高中階段各學科的一個基本要求。
綜上所述,戲劇表演模塊教學中對學生心靈的滋潤是潛移默化的,新課程背景下模塊課程的開設與實施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具有深刻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傳承民族文化的知識底蘊,推動現(xiàn)代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文化工程”。音樂教師只要持之以恒,將新課程教學宏觀理念有機地滲透和融合到課堂教學的微觀方法中,音樂模塊教學將會綻放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芒。
參考文獻:
[1]余亞文.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2.
[2]程功恩.藝術欣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8.
[3]程蕓.世味的詩劇.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08.
(作者單位 江蘇省邗江中學)
編輯 喬建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