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頂峰
(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鎮(zhèn)中心小學 浙江 312400)
教育部實施國培計劃和我省設施全員九十學時培訓以來,各級教育部門加大了教師培訓的步伐,但是存在教師培訓形式單一、互動方式滯后、獎勵研究機制還未健全以及地區(qū)性差異造成聽課者互動缺失等等不足,一個不容爭議的事實是部分教師抱著“要我學”的態(tài)度,將外出的九十學時培訓當作一種差事來完成,甚至將外出培訓作為休養(yǎng)身心和旅游的機會,這無形中削弱了培訓的功能、浪費了國家大量的培訓經費。鑒于此,本文開展校際教師網絡教研平臺的研究,以期建立教師培訓資源庫、專業(yè)教學案例庫和教學專家咨詢系統(tǒng),提供同步教學輔導和經常性的理論培訓,進一步解決現(xiàn)實中教師個性化成長需求和培訓模式單一間的矛盾,推動教師培訓數(shù)字化建設,促進教師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帶動教育教學理念的全面提升。
生活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和終身學習社會中的教師,他們的學習離不開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我們把“教師校際網絡教研平臺”界定為:根在推進全校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過程中,具有共同性發(fā)展需求和目標的教師通過網絡,組建超共同探討、共同成長的教研共同體,這個團體應該具有以特征:以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為目標;多種學科、多個學段、多所學校、多類資源的全面整合;學習方式呈現(xiàn)多元化和交互性;學習成果與經驗呈現(xiàn)共享和分享性;成員間想互示范和激勵。所以通過一定的渠道讓教師對校際網絡教研形成一定的共識,促進他們網絡學習的參與度是首要任務。
1.1 靈活與便捷的學習方式
教師培訓有正式形式和非正式形式之分,相對于正式形式培訓的系統(tǒng)性,非正式形式培訓重在讓學員自主決定學習時間與地點,教師校際網絡教研平臺的創(chuàng)設正好吻合教師自主學習的隨時隨地性,不受工作時間,辦公地點的限制。
1.2 以教學問題解決為重點
據(jù)筆者了解,外出培訓會使教師回校后面臨更高強度的課時量,而通過網絡校際教研平臺,它們可以就當前教學問題進行網上互動、資源查找,促進了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反而有利減輕勞動強度,提升辦事效率。
1.3 接受和輸出信息的自主性
與國家正式培訓相比,網絡教研平臺的創(chuàng)設給教師帶來了海量的教育信息資源,教師全憑個人需求來獲取,不存在任何功利性和人為的管理約束,當需要這些信息時,他們便會主動從頭腦中提取信息為我所用。
校際網絡教研平臺的構建一般是由多所學校間正式組織的,但具體的平臺類型卻是多種多樣的。有基于教學實踐需要的,也有基于課題研究的;有專注于課堂設計的,也有專注于學生管理的;有注重教學方法探討的,也有注重資源共享的……以下筆者從不同網絡平臺形式入手進行歸納:
2.1 以QQ為工具的網絡校際交流
QQ群具有即時交流和留言的功能,在教師中應用廣泛,如嵊州市小學高年級思品教研QQ群、小學低年級班主任工作研討群等等。這有利克服教師因工作環(huán)境、時間、地點、學校規(guī)章制度限制而造成的信息閉塞問題,獲取多方面的信息資源。
2.2 以BBT為形式的網絡主題研訓
對于教師工作遇到的典型問題,在BBT論壇上,版主可以設立一定的話題引導大家探討,使得專家型教師的觀點通過網絡使大家得到分享,而且信息易于保存,可以經常翻閱。如浙江省特級教師鐘志農創(chuàng)辦的心海揚帆中小學心理輔導論壇,就以期資源的豐富性和網友交流的豐富多彩,成為我們紹興市心理輔導教師的網上研修家園,效果極好(圖1)。
2.3 以博客為平臺的學科建設共同體
博客和近期流行的微博以其個人出版物的形式走到我們教師身邊。這對于期待成長的青年教師來說,通過這一平臺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傾聽他們的教育心語,促進了同行間的情感交流。這是非專家型教師表達思想的平臺,也是專家型教師網絡傳、幫、帶的重要工具,更是教師在工作之余放松精神、抒發(fā)性靈的相對自由的空間。網絡成員間的真誠和互相勉勵有利教師大膽發(fā)言、表達內心,實現(xiàn)他們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呈現(xiàn)。
2.4 以教師研修網為陣地的網絡學習共同體
教師研修網已經成為教師網絡研修的主陣地,研修網可以按年級段和學科分成不同的版塊,也可以從提供的資源形式上進行為類,如北京市西城區(qū)的研修網,就分成“協(xié)作組”、“資源”、“活動”、“日志”、“視頻案例”這幾個版塊,網友可以通過注冊而發(fā)言,便于管理員進修系統(tǒng)的會員管理。無疑基于研修網而構建的校際研修學習共同體,學習的內容更加專業(yè)、豐富,研究形式更具有情境性,活動成效與更為明顯(見圖2)。
團體網絡學習個是基于網絡技術的應用,這種學習氛圍的營造應該具有共同的成長愿景。成員之間應該有足夠的信任,并保持一種持續(xù)交流的關系??梢杂蓪<倚徒處熖峁┮欢ǖ膶W習主題,并不斷調節(jié)大家的研討主動性,讓所有學習成員在交互學習中體驗團體的歸屬感。這樣一來,所有成員才能真正擁有自己成長的網上精神家園。
3.1活動驅動。浙江省海鹽市的教師博客群通過博客之星的評選、定期舉辦博客論壇、開設創(chuàng)感教育高級研修班等形式,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研究積極性。在網絡平臺上,我校通過每日觀點、新聞亮點、焦點探討、新秀評選等多種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形成強大的磁場,讓教師在無形中進行這種學術氛圍中,并體驗到樂趣和成就感。
3.2規(guī)則制訂?!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無論是研修網,還是BBT和QQ群,發(fā)言不能太隨意而影響大家的心情,每個成員的行為都應該考慮到團體的整體利益,不能將網絡平臺演變?yōu)榘l(fā)泄對教育制度不滿、制造成員矛盾的工具。只有大家都自覺遵守規(guī)定,合作學習才能富于實效。
當網絡研修共同體運行一段時間后,學習的成效會慢慢顯現(xiàn)出來,這時我們應建立良好的評價體系,通過經驗總結、行為肯定來支持和激勵教師成長。
4.1先進評定和發(fā)展性評價相結合。每學期,對于網上發(fā)言積極、觀點獨到、思想有亮點的教師我們可以通過網上投票的方式評出學期網絡研修之星,給以一定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與我們對學生的評價相同,對教師學習成效的評價受教師主體基礎、能力、個性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也不可能搞一刀切,而應該著眼于成員的特殊性,從發(fā)展的、縱向的角度來觀察他們的學習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對于一直難以發(fā)展但有很大潛力的成員或者學習共同體我們應給以充分的期望。
4.2即時回饋和定期效果評價相結合。對于網上發(fā)表的議論,各校教師都可以相互提出贊同或者不同的看法,并有專家型教師總結該主題的討論并給出反饋意見。一段時間下來,主題的研討進一步深入,就應該對這一主題作階段性的評價,對相關成員提供的資料、發(fā)表的見解、制作的課件等給以肯定和指導。
自從學校教育出現(xiàn)以來,學習就存在正式和非正式學習之分,所謂非正式學習是指學習者為了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而進行的自覺研習,這種學習具有情境性、偶然性,更注重學習者的自我感受。事實上,教師的網絡學習也可以分為正規(guī)的在職學習和非正式學習兩種,本文所述的學習應該歸屬于后者,關注教師的網絡非正式學習和自主學習就是對教師精神生活的關懷和尊重,是學校管理在新時期賜給教師的一份精神福利。
[1]王陸:虛擬學習社區(qū)原理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蕾:在線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3]張化東:從系統(tǒng)理論的角度審視學習共同體[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6(5).
[4]馮愿:基于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網絡課程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J],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