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芳
摘 要: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習作評改把學生自評自改、學生互評互改、教師示范評改融為一體,教師始終處于“導”的地位,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習作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習作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自評自改;互評互改;培養(yǎng)習慣;提升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痹凇霸u價建議”中強調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動,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基于這一建議,在這兩年高年級作文教學中,我嘗試著讓學生自改和互改作文,取長補短,促進相互間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葉圣陶先生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币虼?,習作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自評自改的意義,然后教給他們評改習作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自評自改的習慣,不斷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指導學生作文評改的方法應體現(xiàn)層遞性
小學生要能自改文章,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個訓練過程。作文評改能力的訓練必須具體化、細化,必須要體現(xiàn)層遞性。
首先,學生完成習作草稿后,要求學生放聲朗讀自己的習作,因為作文是寫話,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畢竟不同,特別是語言方面的問題是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但一讀就會顯露出來。通過讀,檢查文章是不是讀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有無添字、漏字現(xiàn)象,有無錯別字,標點是否恰當。如發(fā)現(xiàn)問題,自行修改。其次,檢查文章的中心主題是否有偏頗之處,有沒有按習作要求寫,若有,則應當訂正或重寫;檢查結構,看開頭結尾是否合理,過渡是否自然,段落層次是否緊湊,前后是否照應,詳略是否恰當,是否“言之有序”等等。最后,重點推敲語言細節(jié),看語言是否符合文體,有無語法錯誤,修辭是否貼切。在自評自改中盡量把字詞句以及標點符號修改到自己最滿意為止。
二、用互改組評的形式應講究實效性
學生作文互改組評這一過程,如果沒有教師的參與、調控、糾錯和激勵,課堂往往會是“一盤散沙”,幾個人聚在一起鬧嚷嚷地自說自話,使評改流于形式。在學生進行評改時,教師在一旁指導,可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劃分文章結構,明確文章主題,同時找出一些明顯的錯別字與病句,幫助糾正。第二步再讀全文,進一步分析全文,包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表達方式、語言應用等方面。第三步,引導評改者與被評改者交流,針對有爭議的地方進行商討,共同提高。
教師要組建好評改小組。評改小組的成員應按好、中、差進行合理搭配,便于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然后選定作文基礎較好、有一定評改能力、工作認真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組內(nèi)成員作文評改時的解惑、審核等工作。在整個互改組評的過程中,教師要自始至終進行巡視監(jiān)督,對批改能力弱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對組內(nèi)成員爭論不下的觀點進行“仲裁”,及時肯定學生的評改成果,關注學生在互改中漏掉的重要內(nèi)容。
三、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習作互改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互改中需要參考、印證、修正、補充自己或別人的意見,還需要共同完成一份能體現(xiàn)小組意見的互評意見書,這是一種真的深度的自主、合作學習過程,能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很好的狀態(tài),學習效果比教師一人主講要好得多。
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從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可以了解到,小學生對于自改作文,心理上有許多障礙。有的想改,但又不知道如何改,有的改一點就算完成了,沒有實質性的內(nèi)容。40%的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態(tài)度十分輕率,不想修改;80%的學生對修改缺乏正確的動機,是教師要求的,不改不行。我們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必須從激發(fā)學生自改的動機,培養(yǎng)學生自改的意識做起,并將這一項工作貫穿于作文教學工作的始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關鍵是要激發(fā)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興趣。習作講評無論是品讀優(yōu)秀習作,還是分析習作的得失,教師都要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讓學生自己品出味道,分析得失,談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只有教師尊重學生,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評改習作的積極性。要想引起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我認為:首先,應明確修改作文的重要意義,魯迅先生說:“在學習者一方面,是必須知道了‘不應該那么寫,這才會明白原來‘應該這么寫的。”所以應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自覺性,使他們懂得學會自己修改作文是終身受益的事。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習作評改把學生自評自改、學生互評互改、教師示范評改融為一體,教師始終處于“導”的地位,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習作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習作教學的質量,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對文章的鑒賞力,積累了好的習作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只要我們反復訓練,就能讓學生獲得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為作文的主人。
小學生作文自改與互改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深知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任重道遠,我們所研究的只是其中的一個領域,或者說是冰山一角。我們的認識還很膚淺,我們將進行更深、更廣的研究與實踐,在扎實、有效的教學研究中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