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jun
最近在考慮下個學年是否留在美國繼續(xù)教漢語。
2010年畢業(yè)之后,我成了一名赴菲律賓志愿者,在馬尼拉一所華校一待就是三年。我的生活從來沒有那么簡單過。經(jīng)濟上徹底獨立了,學校水電費都沒讓我交。每天除了上課,家務,就是看書,學習。那三年過的是我從小到大最舒心的日子。
2013年2月下旬,收到赴美志愿者的招募文件,一看,恰好滿足所有條件。三年語言教學經(jīng)歷、教師資格證、英語、普通話等等。于是回國面試,漫長的等待、培訓,赴美。從2月底報名回國,到9月初開學,投入了整整半年時間在準備上。來了美國之后,我因為不會開車,被分到一個住校的寄宿學校。于是,一切都不用發(fā)愁,到了學校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中了彩票了。周圍的人都很友善,學生很乖,來了這個學校之后,我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教學,雖然辛苦,但是很有成就感。在菲律賓的時候,時間還得花在做飯洗衣服這些瑣事上,來了這里,洗衣、烘干都有機器了,吃飯,不愿意做也可以直接去學校餐廳吃。感覺自己能掌控的時間更多了。
但是我很擔心,我總覺得這一切走得太順了,有種不真實的感覺。總覺得后面或許有什么厄運在等著我。夜里偶爾也會驚醒,夢到的都是我最害怕的東西。
妹妹學的是臨床心理學。和她聊起我的感受時,她說,不要這么想,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很可怕的。然后,她講了中學同學A的故事。
A現(xiàn)在在一家公司實習,和她同時進公司的還有另外五個實習生。實習期間是否順利,關系到A畢業(yè)后能否留下來。A很沒有自信,每天都給自己很多消極的心理暗示。
A提到自己的畢業(yè)設計,得到老師的夸獎,當時推薦她參加學校的畢業(yè)設計評獎,她卻覺得自己不夠資格。最后在老師的堅持下,還是參加了評比,得到了優(yōu)秀畢業(yè)設計的榮譽。妹妹問她,你為什么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呢?她說,覺得自己不會做好一件事,做好了也不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而是運氣好而已。(我也常常這么想,總覺得這些年運氣太好了。)在她的經(jīng)歷中,凡是好事,她都歸結(jié)為運氣好,凡是壞事,她都認為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不好。
A對自己的期望值很低。她提到在高考之前,她就和父母說,不要指望考多好哈。最后考得還不錯。這其實是自我防衛(wèi),因為降低父母的期望值,即使結(jié)果不好,也有心理準備。但這個機制對自己的能力持懷疑態(tài)度,失敗一次就強化一次。A一直在降低父母對她的期望,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她拒絕來自父母的失望帶來的傷害。
可是,我們?yōu)槭裁春ε赂改笇ψ约菏??很多心理問題都可以追溯到童年,A也不例外。她有一個姐姐,長得漂亮活潑,父母從小就對姐姐很好,放任A在地上爬,姐姐卻一直被抱在手里。后來父母也常常對此表示愧疚,說一直給姐姐比較多的關注,忽略了她的感受。
父母對孩子的愛常常是有條件的,父母會說:你如果不乖,我就不要你了;我這么辛辛苦苦養(yǎng)你,你還這么調(diào)皮,你還不好好學習……類似的句子還有很多。不得寵的孩子,感受會更強烈吧。我們害怕父母對自己失望,擔心自己做得不好,父母就不愛我們了。
我們常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真正不要讓孩子輸?shù)舻氖牵瑢@個世界友善的解釋。信任這個世界不會拋棄他,信任父母會無條件地愛他。孩子沒有安全感的代價是,內(nèi)心的真正的自我被磨滅了。
妹妹最后和我說,將來你有了孩子,其他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要給他愛,給他安全感,這樣他長大后才會對這個世界有善意的解釋。那些天生樂觀的孩子,不單單是衣食無憂,而是他們不害怕失去,在他們生命的深處,有父母的無條件的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