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次例行的關(guān)于周末安排的家庭會議。
“周末我們?nèi)和行耐姘??”妻子率先亮出了方向,孩子們也表示同意。于是大家開始討論去玩耍之前各自要完成的工作。忽然妻子又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們愿意去哪里玩啊?”大伙兒正在攻第一個欄呢,一下子就又退回起跑線上了。兒子說要去雕塑公園,女兒說去爬山。這樣的流程就比較容易造成混亂,而且,弄得我也不知道妻子到底想帶著孩子們?nèi)ツ睦铩?/p>
從妻子后來進行的說服工作來看,她還是想去兒童中心附近的兒童用品市場給孩子們買些襪子。于是乎,妻子費了很多口舌,并加上讓每個孩子各自選一個玩具的特權(quán)才“賄選”成功,繼續(xù)去最早提出的目的地。
我事后跟妻子聊過,她當時突然覺得自己專權(quán)了,想回頭彌補一下。有時候,媽媽們的思維有些跳躍,其實她心里早已經(jīng)有完整的想法了,只是沒有把這些想法率先說出來,讓家庭成員們知道。
如果家庭會議無法達成一致怎么辦?
就會議議題的重要性和孩子參與的難易程度,小議題我們采取投票表決的方式。比如,2013年的元旦,兒子依舊想住在溫泉度假村,而我們覺得小姨臨產(chǎn)期就是那幾天,建議不要在外住宿,早點去,泡上一整天就回來。媽媽和我給他說明了詳細原因,尤其是抓住妹妹特別想看到新生嬰兒的心理,在意見表達時針對這點做了幾次強調(diào),瓦解了兄妹同盟,第二次投票時,妹妹站在了我們這一邊。當時,兒子有些氣餒,但也就那一刻——畢竟自己主導(dǎo)的意見被否定,人人都會情緒低落。但是我們馬上轉(zhuǎn)到下一個話題:要不要邀請兒子的好朋友一起泡溫泉,兒子的注意力很快就轉(zhuǎn)移了,情緒也很快飽滿起來。
如果一些較為重大的議題,比如寒暑假安排、紅包的保存方法等存在爭議而無法達成一致時,我的建議是,先溝通和說服,爭取子女的合作。同時鼓勵孩子用溝通和說服的方法,爭取我們的同意。如果還是不統(tǒng)一,除非結(jié)果可以預(yù)見不足,或者給家庭成員帶來損失,需要父母亮出否決權(quán),否則,不妨將孩子的訴求分步驟,告訴孩子:“如果……,我們就……”
家庭會議之后,如果成員違反決議怎么辦?
我們早期的家庭會議大多為某事達成一致,沒有懲罰條款,但后來每個人都有過違反決議的情況。比如我利用周五晚上的時間在QQ群里給大家做閱讀講座,違背了“movieday所有家庭成員要一起看電影”的決議。兒子是那種通情達理的人,他先是延遲放電影的時間,等待我的講座結(jié)束,但那就要到21∶30了,再說,看一部電影最少90分鐘,太晚了會影響休息的。我強烈要求他們提前開始。
因為安排了數(shù)次這樣的公益閱讀講座,兒子、女兒和妻子對我意見很大。在一次家庭會議上,我提出將movieday的時間改到周六晚上,并且說服大家試行了兩周,效果并不好。于是,我們又改回到周五晚上,同時規(guī)定了如果我再缺席movieday的話,必須為每個家庭成員做一件事的責任條款。
對于達成一致后的某個決議,大家可以采用相互提醒的方式在過程中督促,而不是等到結(jié)果出現(xiàn)后再監(jiān)督。這種方式特別適合我們這種有兩個孩子的家庭——監(jiān)督他人是學(xué)齡前孩子比較樂意做的事情,更是女孩子樂意做的事情。
比如我們達成的看書、寫字保護眼睛的幾個決定,就形成了哥哥叮囑妹妹、妹妹監(jiān)督哥哥的大好局面。哥哥有時候還會瀆職,妹妹是嚴格執(zhí)行公務(wù),我和妻子經(jīng)常笑談,女兒將來當個紀檢干部肯定稱職。
想讓決議更好地實施下去,比較好的方法是隨著孩子參與的深入和年齡的增長,在家庭會議達成協(xié)議的同時討論違反決議時個人應(yīng)負之責任,或規(guī)定應(yīng)承擔之后果。借著規(guī)定之約束,既可以避免成員破壞協(xié)議,也可作為違反者的處理依據(jù)。雖然這可能給家庭成員帶來一些負面情緒,但卻可以幫助子女養(yǎng)成負責任的態(tài)度。 (據(jù)《陪孩子走過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