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些年來建筑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建筑施工技術也在不斷進步與發(fā)展,模板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混凝土成型施工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影響著整個建筑施工的質量。我國建筑施工行業(yè)發(fā)展過快,在技術方面還有很大的不足,建筑模板技術能夠有效彌補這種不足,促進建筑行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本文首先對建筑工程模板技術及其發(fā)展過程進行了簡單的討論,進而提出了建筑工程模板施工、配置技術的基本要求,對模板施工技術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關鍵字: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術;發(fā)展
建筑施工中的模板是按照混凝土的構件和結構設計的標準而制成的模型板,在鋼筋混凝土的施工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模板施工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對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有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術及發(fā)展過程
(一)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術
模板在混凝土成型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它的使用是為了確定工程結構和構件的尺寸及形狀,確保位置的準確,因此對模板的強度和剛度以及穩(wěn)定性都有較高的要求,高層建筑對模板的要求更多。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建筑結構也在不斷的變化,由于現澆混凝土的性價比比較高,抗震性比較強,鋼用量比較少,因此被廣泛的使用,現澆混凝土的廣泛使用促進了模板施工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模板技術不斷在更新和創(chuàng)新,工具式模板和永久性模板也相繼產生。
(二)建筑工程模板技術的發(fā)展過程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建設部提出以鋼代木的技術政策,促使了我國的模板技術由散支散拆木模板、定型木模板向新型模板轉化。到了八十年代,由于高層建筑的逐漸增多,建筑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磚混結構逐漸轉變成現澆注混凝土結構,模板技術在飛速的發(fā)展下形成了永久式、工具式和組合式三大體系。在現澆樓板的施工中,承重模板的周轉速度對模板投入量和工程花費有很大的影響,常規(guī)支模法周轉需要的模板和支撐投入量大,而現澆模板選擇早拆技術對跨度小于兩米的水平結構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拆模強度,因此,只要增加支撐點,支設模板轉變樓蓋的跨度大小,降低拆模強度,使模板早拆,就能加快周轉速度,減少模版配置。由于我國的竹材資源十分豐富,用竹材做面板職稱竹膠合板不但能夠降低吸水率、收縮率、膨脹率,本身還具有很大的承載力,竹膠合板的價格比較低,表面比較光滑,周轉次數多,施工性能好,因此應用比較廣。高層建筑采用爬升模板,爬升模板在豎向混凝土結構中很受用。
二、建筑工程模板施工、配置技術的基本要求
(一)建筑工程模板施工的基本技術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除了要保證工程的按期完成以外,保證施工的安全、工程的質量、工程的成本也是建筑施工的要求內容,這就對模板施工技術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模板施工技術要保證混凝土構件和各部分結構的準確性,包括位置、平面標高、截面尺寸等,這是模板技術的最基本要求。其次,由于模板要承受混凝土的壓力和施工時產生的載荷,因此模板需要具有一定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度,使模板在施工中能夠承受載荷,以便在混凝土施工養(yǎng)護過程中不會產生結構失去平衡、構件遭到破損、塑性變形導致不能載荷等問題。再次,模板的構造需要簡單靈活,方便裝拆。模板技術需要滿足鋼筋綁扎安裝、混凝土澆筑養(yǎng)護的要求,構造應該集中制造,不但能夠提高模板的機械化,還有利于節(jié)約原材料,方便裝拆能夠提高效率、從而加快施工進度。最后,模板連接要采取緊密措施,避免出現漏漿現象,發(fā)現連接不緊密時應該及時處理。
(二)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術
1.墊層模板是模板施工工序中的基礎部分,雖然墊層模板的高度不大,但體積卻很大,因此在安裝墊層模板之前應該嚴格按照施工圖紙確定中心線和標高,在安裝前先彈出邊線和軸線,將邊線尺寸和側面模板對準,校正模板的垂直度和標高,用支撐來保證模板的穩(wěn)定程度。在墊層模板安裝后應該將雜物清除干凈,以便檢查模板的標高、尺寸等是否合格。
2.基礎梁模板的梁底經壓實之后,用磚砌胎模,配置一比三的水泥漿,用利砼澆搗,一般基礎梁的跨度大并且梁寬小時,只需把外側模板進行拼裝,但要在墊層上彈出梁兩側邊線,并保證標高尺寸的重要性和穩(wěn)定性。
3.一般來說,柱的尺寸小,高度高,因此在安裝柱模板之前,需要彈出邊線和交叉縱橫線,用兩邊和柱斷面一樣長的板加上兩塊柱斷面短邊尺寸的板,來組合成定型模板,為了防止漏漿,在釘柱模板之時應該在兩塊板的接觸部位加上海綿條,增加嚴密性,并且在注模的底部開設清除口,用來清理模板內部的雜物,在模板的外面還應該設置柱箍,間距為45厘米。柱模板在安裝過程中,首先要搭好鋼架管,最好是井字形的,鋼架管的橫管和柱模外部應該留有50mm的空間,兩個柱如果在一個平面上,就需要對柱模板的兩頭進行校正,在模板的中心線部位拉線,用來校正中間的模板,配合錘球校正垂直,在校正完畢后用木鍥將柱箍箍緊,用支撐釘固定,用剪刀撐和水平撐撐牢,確定柱子的位置。
4.墻體模板也是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工序的重要一環(huán),墻體模板一般是用兩側模板來拼裝的:首先,基層中心線先找出兩側的墻體邊線,側模要對準兩側墻體的邊線,校正側模版的標高和垂直度,之后用斜撐和支撐固定,根據固定的尺寸來確定間距加固穿心螺桿,再搭上鋼管夾板架,墻體兩側的模板外面應該留出50mm的空隙。墻體模板的垂直程度要用錘球來校正,木碶上下要塞緊,用斜撐釘牢固定,上口用水平拉子固定,要想保證墻面的平整和垂直,還需要用鋼管加緊支撐住。模板的安裝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檢查安裝的準確度,在梁模板安裝之后,同樣要用中線進行檢查,核對各個梁模板的中線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標準,在安裝底模時,在檢查的基礎上調整標高,木鍥應該釘牢,鋼管支撐架要斜撐,這樣能夠有效避免模板不穩(wěn)定造成的安全事故,降低事故發(fā)生的幾率。梁的跨度應該保持在一定范圍內,如果超過了4m就為拱形,起拱的高度也應該保持在梁跨度的3‰內。
(三)建筑工程模板配置技術
建筑工程模板的配置需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尺寸進行配置,如果構件的結構形體比較簡單,就可以直接按照設計圖紙進行配置;模板、橫檔、楞木的斷面、間距等的配置,可以按照規(guī)范進行操作;結構復雜的構件的配置模板需要采取方放大樣的方法,即根據圖紙先畫出構件的形狀,再測量部分模板的尺寸,最后制定模板;如果構件的結構特別的復雜,放大樣的方法也不合適,就需要用結合計算的方法。
總結:
由于模板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比較重要,作用比較大,因此建筑施工對模板技術的要求比較高,模板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建筑施工之中。模板體系的運用應該結合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以提高工程質量,實現建筑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歐陽進文.淺析模板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
[2]趙松國,張新峰.模板早拆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16):41-41.
[3]楊國榮.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術探究[J]. 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10,(05)
[4]歐振偉. 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技術探討[J]. 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11,(08)
[5]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 記第二屆中國國際現代建筑施工技術、模板腳手架展覽會 暨第二屆中國國際建筑模板腳手架工程技術交流會[J].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 2011,(06)
[6]丁振中. 盛況空前 成果豐碩——2010中國國際現代建筑施工技術、模板腳手架展覽會圓滿落幕[J].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