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龍湖嘉園項目開展“降低住宅工程墻面滲漏率”QC活動的闡述與分析,為解決目前住宅工程諸多質量通病提供一種思路和方法,以期得到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QC;住宅;滲漏率
龍湖嘉園工程位于蚌埠市龍湖東岸高鐵站附近B07地塊,總建筑面積約53萬平方米,由29棟高層住宅建筑組成。外墻保溫采用膨脹?;⒅楸胤阑鹕皾{,墻面外裝飾真石漆。滲漏問題是目前住宅工程主要通病之一,特別是墻面滲漏,不僅范圍較廣、而且處理難度較大。由于目前玻化微珠保溫砂漿外墻面在安徽區(qū)域屬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施工成熟經驗較少,但外墻保溫的施工中保溫墻面開裂、滲漏是房建工程滲漏通病的主要方面。直接影響到住戶的居住環(huán)境,此類問題的業(yè)主投訴較多,對施工單位的信譽影響較大。因此,控制外墻滲漏對施工企業(yè)的質量管理來說至關重要。
1" 成立項目QC小組,開展專題研究
針對外墻滲漏這一施工質量通病的技術攻關,成立以公司技術部為指導,以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主要技術管理人員和工長參加的9人QC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并集中培訓,了解外墻滲漏各種現狀,確定小組的研究方向和開展活動的頻率。
2" 設定技術攻關目標,進行可行性分析
QC小組成員通過抽取蚌埠地區(qū)已交付使用的工程的業(yè)主投訴資料檔案并通過數理統(tǒng)計。表明目前各種滲漏現象普遍存在,在抽取1000個單元的住房資料中墻面滲漏率達3.9%,窗臺滲漏、保溫墻面滲漏、屋面女兒墻處滲漏、衛(wèi)生間的墻體滲漏、各占了一定的比例。
2.1" 目標設定
為解決墻面滲漏的問題,QC小組初步確立目標為:降低住宅工程墻面滲漏率為1.5%,減少業(yè)主投訴。
2.2" 可行性分析
2.2.1" 目標實施之技術保障
小組有豐富管理經驗的管理人員指導施工,根據實際情況,編制了詳細的施工方案。
2.2.2" 目標實施之經濟保障
施工方案不但減少了施工成本的投入,而且施工方便,減少返工風險投入。
2.2.3" 目標實施之現場條件
項目部現場硬件配備齊全
2.2.4" 目標實施之上級支持
10項新技術在本工程運用,上級大力支持QC小組的工作,并為QC小組提供強大的技術指導。
2.2.5" 可行性結論
通過以上保障分析,QC小組成員一致認為:憑借公司目前的技術能力和裝備能力,將保溫墻面滲漏的主要問題解決90%是可以實現的。據此推算,如將該問題解決90%,那么住宅工程的墻面滲漏率為:
3.9%×76.9%×(1-90%)+3.9%×(1-76.9%)=1.2%〈1.5%(目標)。
綜上所述:QC小組設定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3" 展開滲漏現狀調查,尋找滲漏要因
3.1現狀調查
QC小組對其中存在質量缺陷的做了現場調查,其結果如下:
保溫墻面滲漏發(fā)生頻次50次;窗臺滲漏發(fā)生頻次8次,衛(wèi)生間墻體滲漏發(fā)生頻次4次,屋面女兒墻滲漏發(fā)生頻次2次,其它1次。
結論:從上述調查可以看出,滲漏主要部位發(fā)生在保溫墻面,其比例占到問題總量的76.9%。
3.2 要因分析
QC小組從“人、材、機、法、環(huán)”五個方面對保溫層墻面滲漏進行了分析:
人員因素:工人未培訓,技術水平低;連續(xù)作業(yè),疲勞施工。
材料因素:保溫砂漿原材料不合格。
機械因素:設備不保養(yǎng)—施工中突然損壞。
方法因素:未按施工方案和技術交底執(zhí)行-保溫層一次性施工過厚;二層保溫層之間施工間隔短,不到24小時;施工縫施工位置不合理或不留設。
環(huán)境因素:氣候影響。
3.3 要因確認
并通過資料檢查、調查分析等方法對五個方面的末端因素一一進行了要因確認:
3.3.1 工人缺乏培訓
確認標準:是否進行了技術交底
確認方法:資料查詢
確認情況:班組共80人,其中72人長期在我公司工作,占總數的90%。且公司長期開展外地務工人員夜校,上崗前進行了技術交底,培訓率達100%。
結論:工人缺乏培訓為非要因。
3.3.2 工人連續(xù)作業(yè),疲勞施工
確認標準:工人每天工作時間
確認方法:資料查詢
確認情況:相關管理人員對務工班組加班制度提出科學的建議,并監(jiān)督勞務分包方執(zhí)行,保證工人得到充分休息。
結論:工人連續(xù)作業(yè),疲勞施工此項因素為非要因。
3.3.3 保溫砂漿原材料不合格
確認標準:進場原材料必須見證取樣送檢,經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確認方法:現場調查、分析
確認情況:不合格材料不可能用到工程中。
結論:保溫砂漿原材料不合格為非要因。
3.3.4 設備不保養(yǎng)—施工中突然損壞
確認情況:機械設備在使用工程中可能會損壞,造成墻面施工縫留置不能在預定的地方。但這種情況很少。
結論:設備不保養(yǎng)—施工中突然損壞為非要因
3.3.5 未按施工方案和技術交底施工,保溫層厚度一次性施工過大
確認標準:按常規(guī)保溫厚度一次性不超過15mm。
確認方法:調查分析
確認情況:工人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一次性施工保溫層厚度,由于材料自重過大,造成流墜,使材料之間不密實。形成縫隙,造成墻面空鼓。
結論:保溫層一次性施工厚度過大為要因。
3.3.6 伸縮縫施工位置不合理或不設置施工縫。
確認情況:保溫墻面施工中,伸縮縫施工費時費事,工人在施工中,不設置伸縮縫或不按6米的間隔要求隨意設置。造成墻面由于沒有足夠收縮變形的空間形成裂縫而滲漏。
確認方法:現場調查
結論:保溫層不設置施工縫和施工縫位置不合理,是要因。
3.3.7 氣候影響
確認標準:規(guī)范規(guī)定,施工期間或施工后24小時內下雨時不能進行保溫施工。
確認方法:現場調查、分析
確認情況:一旦遇到下雨情況,停止施工,質量不合格要及時鏟除
施工期間及時收集天氣預報情況,避免此種情況出現或出現幾率較小。
結論:下雨造成的質量問題為非要因。
4" 制定相關施工方案,嚴格付諸實施
通過QC小組對末端因素的分析,以及小組各成員的集思廣益,針對要因制訂相應的對策措施,具體如下:
⑴、保溫層厚度一次性施工過大
對策:控制每層保溫砂漿厚度不大于15mm;
目標:確保每層保溫厚度不超標;
措施:通過提前做炮點控制施工厚度;保溫層施工中,分層驗收檢查。
⑵、伸縮縫設置位置不合理或沒留設
對策:每隔《6米設一道水平方向伸縮縫(根據每二層樓層劃分做一道);
目標:確保符合規(guī)范要求;
措施:在大面積施工保溫層時,單獨留出伸縮縫的位置,保溫砂漿變形縫的水平、垂直間距應小于等于6m,縫寬為20mm,內填充泡沫塑料背襯并用耐候密封膠密封防水。
5" 認真進行效果檢查,做好改進與提高
5.1" 實施過程檢查
現場保溫施工完成后,QC小組在雨天分別對各棟樓共計200個單元的滲漏情況進行了檢查統(tǒng)計。檢查4棟樓,檢查點400個,其中不合格點2個,滲漏率為0.5%。
現狀調查的結果是外墻面滲漏率3.9%,而通過本次QC小組活動,保溫外墻面滲漏率降低為0.5%。相應住宅工程的外墻面滲漏率降到了1.5%以下。
5.2" 效益分析
5.2.1 經濟效益
通過本次質量問題攻關,降低了保溫外墻面的滲漏率,按原來3.9%的墻面滲漏計算,小區(qū)4400戶,維修費用4400×3.9%×0.2=34.32萬元。通過QC的開展,現在的墻面滲漏為1.2%(目標1.5%),維修費用4400×1.2%×0.2=10.56萬元。節(jié)約維修費為23.76萬元??鄢齉C開展經費2.6萬元,帶來直接經濟效益21.16萬元。
5.2.2 社會效益
通過QC小組活動,提高了項目部管理水平,增加了知識,積累了經驗;施工人員增強了質量意識,提高了施工技能;施工質量得到建設單位、監(jiān)理單位、質量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好評;為企業(yè)贏得了信譽,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5.2.3其它效益
通過QC活動的開展,針對工程中最讓人反感的問題之一——墻面滲漏,展開研究探索,運用全面質量管理這一科學的方法,人人參與質量管理,培養(yǎng)了人才、鍛煉了能力,提高了參與人員的團隊精神。同時,很好解決了墻面滲漏的質量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