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探求古今,融匯中西

      2014-04-29 00:00:00錢念孫
      安徽文學 2014年4期

      1986年3月6日凌晨,朱光潛先生走完了八十九載的人生旅程,在北京與世長辭。

      一聲驚雷,哲人萎逝,學界哀慟,山河同悲。

      近一百年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實可謂道路曲折,命運坎坷。中西沖突激烈、社會動蕩不安,內憂外患頻仍、兵災戰(zhàn)禍連綿,這是本世紀上半葉苦難中國的寫照。下半葉改朝換代,中國從外族欺凌和內部戰(zhàn)亂的困境中擺脫出來,但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甚囂塵上的左傾思潮,以至災難深重的十年浩劫,使它又長期陷入走歷史彎路的巨大痛苦之中?,F(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隨著時代波濤的翻滾,多被卷入政治挾制文化的渦流里,潮漲潮落,載浮載沉:有的慘遭不幸,獻出生命;有的看透世事,中道退隱;有的隨波逐流,自甘沉淪;有的夤緣政治,騰達一時;只有少數(shù)真正大學者,任憑風起浪涌,壁立學術中流,取得令人仰視的成就。朱光潛的學術造詣,雖然在不同人眼里,會有寸長尺短之爭,風雅異韻之辯,但排入少數(shù)“無雙譜”大學者之例,或無訾議。

      二十世紀中國學術和文化,已有幾代知識分子殫心竭慮、奉獻心力;其中學貫中西、博通古今之大家,各人所舉,自可參差。然說到新文化運動第一代知識分子,斷不可少陳獨秀、胡適、魯迅諸人,而第二代知識分子,朱光潛則當躋身前位。朱氏幼承庭訓,廣涉國學經(jīng)典,沉潛把玩,多能熟讀成誦;后入?yún)侨昃]創(chuàng)辦的桐城中學,深諳桐城派古文奧訣,因做得一手好文章,致使先生們指望他接古文一線之傳。青年時代,他跨洋過海,先后在香港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巴黎大學、斯特拉斯堡大學苦讀十三載,廣涉博覽西方學術,于文學、美學、哲學、心理學鉆研尤深。現(xiàn)代中國學人,出國留學者甚多,但在洋學堂里坐冷板凳之久,無有出其右者。他的英文大著《悲劇心理學》,今天仍被西方學者所稱引,自可不言;但眼光挑剔的英、澳學者,對其駕馭英語能力和明快文風期許嘉賞,①或可稱奇。朱氏的國學根基和西學素養(yǎng),皆玉潤珠圓,晶瑩剔透,兩者彼此照映,相映生輝,融會貫通,自成一代淵博大家。

      朱氏成名較早,也來得突然。二十年代中后期,他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做學生,受摯友夏丏尊、葉圣陶之邀,為開明書店辦的《一般》雜志(后改名為《中學生》)寫稿,于是《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就遠涉重洋,一封封地飛到中國青年的案頭。隨后結集出版的這本小書,猶如歌德當年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其反響之熱烈,流傳之深廣,堪稱民國時期出版之最。羅大岡先生當年在《一般》上讀到部分篇章,就為其“廣博的知識、明凈高潔的文風”深深吸引,驚呼“我碰到真正的老師了”!他說:該書“給我印象那樣深刻,以致決定一輩子的愛好和工作方向”。②舒蕪先生至今“很寶重它,常常翻讀”,認為“現(xiàn)在重看還覺得是上乘的散文佳作”。③去年在英國訪學,遇到幾位正在讀碩士的臺灣女學生,聽講我來英國搜集朱光潛研究資料,她們竟異口同聲,都說讀過朱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我聽后并不詫異,因為好書如和煦的陽光,雖可能在某處某時,遭烏云遮蔽,但異地他日,自會云燦星輝。

      然而,朱氏對自己這樣出乎意料地被人注視,“心里很有些不愉快”,他說“那是一本不成熟的處女作”,后來寫的才是“比較用心的作品”。④《變態(tài)心理學派別》、《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談美》、《詩論》、《孟實文鈔》、《談文學》、《談修養(yǎng)》、《克羅齊哲學述評》等,這一本本風流蘊藉、膾炙人口的著作,足證其言不虛。近代以來,中體西用、西體中用,薄古頌今、薄今頌古,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朱氏敘文情、探詩心、闡哲理、明學趣,不標古今中外、某家某派,卻熔中外古今、各家各派于一爐,參照比較、互相發(fā)明,追來溯往、縱橫捭闔,既通雅淹博,又深入淺出。最具特色者,美學理論,高深玄奧,而他析理透辟,卻妙趣橫生,其文如行云流水,風光霽月,別具動人魅力,非大學問、大手筆,絕難達此境界。梁宗岱先生“對時輩不輕易許可,衡量人物標準很高,關于朱先生,他說‘是專門學者,無論哲學、文學、心理學、美學,都做過一番系統(tǒng)的研究’”。⑤季羨林先生則評之曰:“他對中外文學都有精湛的研究,這是學術界公認的。他的文筆又流利暢達,這也是學者中少有的?!雹捱@些正可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p>

      人生在世,時有身不由己、意與愿違、不期然而然之事。朱氏畢生鐘情學術,鼓吹思想自由,教育獨立,主張超脫現(xiàn)實,遠離政治,但文名太盛,不免為盛名所累。四川大學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教務長、北京大學文學院代理院長,這一頂頂亦學亦官的帽子,相繼戴到他頭上;“部聘教授”的頭銜,也掛到他的名下。任武大教務長期間,依當時規(guī)矩,學校里“長字號”人物,必須加入國民黨,于是他由反對黨黨派,變成一黨成員。隨后,他還被推為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此雖有名無實的虛銜,社會聲譽卻不低。然而,朱氏畢竟是知識淵博、充滿睿智的學人,能站得高,看得遠,進得去,出得來,想得透,撒得開,這種種浮云虛譽、塵網(wǎng)名韁,豈能把他迷惑、牢籠?他雖由國民黨委以要職,但不屑與黨徒政客為伍,并不參加實際活動。國民黨要人陳立夫、朱家驊、白崇禧等,曾多次到武大游說或私訪,別人前呼后擁,唯恐不及,可他總是設法“遠遠避開,有意不介入”,⑦頗有潔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的風儀。北平解放前夜,他拒飛臺灣,自有思想淵源,實非一朝一夕之故。

      中國文人,自古便有“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的觀念,深入到每個知識分子的血脈之中。朱氏青年時代,便抱教育救國理想,中年名震學壇,事功意識自會發(fā)展。他任數(shù)校要職期間,力倡以學明政,以教輔政,⑧試圖走通學術與廟堂合一的道路。應接大小會議,料理行政雜務,每日瑣事纏身,理紛解結,在他竟能應付裕如,并抽出時間,耕耘學術,撰文譯書,成績斐然(《談修養(yǎng)》、《談文學》、《克羅齊哲學述評》,以及譯作克羅齊《美學原理》都是此時作品)。⑨ 然而事功與學術之間,朱氏更加情系學術,四十年代任川大文學院院長期間,自嘆入蜀以來,疲于簿書酬對,人事多擾,所學幾盡廢。⑩由是之故,國民黨當局擬任其為安徽大學校長,遭到毅然回絕,他深恐卷入仕途過深,脫身不得,荒疏學術,抱憾終生。?輥?輯?訛

      一聲霹靂,山河易色,朱氏步入新朝,際遇更加坎壈。那一本本原來讓人傾心的著作,一夜間統(tǒng)統(tǒng)由“香花”變成“毒草”,無一不受到猛烈抨擊,有的穢言惡語,直令稍有潔癖者難以復述。他面對排空濁浪,雖有自衛(wèi)性檢討,但總體態(tài)度,卻恝然置之,一如菩薩低眉,老僧入定,任人指摘,笑眼默對。聲勢浩大的美學批判運動,一頂“資產(chǎn)階級唯心主義美學”的高帽,使他成為眾矢之的,過街之鼠。面對四面八方的唇槍舌劍,口誅筆伐,他鎮(zhèn)定自若,穩(wěn)坐中軍,不回避錯誤,更不盲從妥協(xié),“有來必往,無批不辯”,終以一派大家,卓然屹立,實可謂“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拔母铩敝?,一次在北大東操場斗爭“特號反動權威”,挨斗者四人,“翦伯贊、馮定、馮友蘭三老都怒形于色,朱光潛先生則顯出生死置之度外的從容神態(tài)”;回頭在一朋友家,談到那次批斗會,他竟題七絕一首,放言高論:“輕詆前賢恐未公?!??輥?輰?訛試想那舉世洶洶、眾醉獨醒的心態(tài),其欲哭無淚之情,欲說還休之狀,思量起來,很值得低徊吟味。

      康有為曾自言,學問至二十九歲已臻成熟,此后不再求改。胡適講究立說一致,“今日之我”決不與“昨日之我”開戰(zhàn)。兩位先賢,不趨時尚固然難得,但對康有為,早有人戲謔,學問不再求改,以后活有何用?對于胡適,或可謂之像鴕鳥,碰到與舊說矛盾之事,便把頭埋進沙堆。朱氏為學,態(tài)度與此迥異。他不斷尋求,注意吸收,有執(zhí)著定見,也有變化更新;而在執(zhí)著與變化、定見與更新之間,自有分寸,不失法度。朱氏晚年,皈依馬列,于早期學說,補苴罅漏,面貌自有改觀;此一轉向,既有外力推動,亦有內在需求,一切出于至誠,決非簡單附勢。他學馬列,不蹈故常,不依陳說,直探原典,自取精華,獨開一流,別具風采。錢偉長、陶大鏞說他“勇于追求真理而又不人云亦云”,學習馬列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而不敷衍了事”,因而“在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研究中避免了教條主義”。?輥?輱?訛這些贊語,看似平常,實有很重分量,可朱氏當之無愧。然而信奉馬列之后,他有時束縛其中,入乎其內有余,出乎其外不夠,專注審美哲學,冷落美感心理,實如打槍能手卻來耍刀,此雖非朱氏所愿,乃時代使然,終讓人感到遺憾。

      美學作為一門學科,并非固有國粹,乃移自西方。王國維、蔡元培諸君,于此道自有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功;但美學大廈的真正營造,卻始于朱氏之掌。他靈心慧眼,博采西方美學之花;妙手剪裁,嫁接中國傳統(tǒng)之木。國人之有詳贍系統(tǒng)美學專著,朱氏《文藝心理學》和《談美》,開風氣之先;華夏之有真正美學課程,他絳帳北大清華,居杏壇之首。六十年代,第一部《西方美學史》出現(xiàn)于中文世界,其博極群書,深思明辨,神而化之,熔鑄偉詞,至今無有企及者。更有那一本本西方美學經(jīng)典譯著,含英咀華,珠玉紛陳,搜異域奇花靈果,筑中土美學園囿,澤深恩重,功垂不朽。讀中國現(xiàn)代美學史,朱氏經(jīng)過六十年風風雨雨之考驗,從未流于偏激,卻處學術先鋒,實事求是,表率群倫,其披荊斬棘之作用,中流砥柱之地位,迄今無人取而代之。

      朱氏遺產(chǎn),彌足珍貴者,還有人生態(tài)度和治學精神。他畢生奉行的座右銘,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輥?輲?訛。因做“入世”的事業(yè),他有儒家兼濟天下、學以致用的熱腸;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意志。因有“出世”的精神,他得道家超然物表、虛靜無為的精髓;具有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神采。不管春和景明、風平浪靜之時,黑云壓城、波翻濤怒之日,他于學術始終鍥而不舍,孜孜以求,“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真正做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左霧彌天,十年浩劫之中,焚書坑儒,毀滅文明,萬古凄惻,學人無不心灰意冷。朱氏寫檢查、挨批斗、蹲“牛棚”、掃廁所,受盡人間屈辱,但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竟能凝神靜氣,一心經(jīng)營寂寞而偉大的名山事業(yè)——翻譯黑格爾《美學》。如此自拔于現(xiàn)實悲苦之中而不失未來信念,處于困頓逆境之時仍勤勉于學術,若非胸襟曠達、眼光高遠者,若非將生命和學術融為一體、以學術為生命者,決難想象。

      朱氏一生,歲月崢嶸;文字生涯,跌宕輝煌。他腳踏中西文化,穿越二十世紀,與苦難中奮斗的中國,一同走過從前。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地獄門,酸甜苦辣、嬉笑怒罵,罪過惡名、榮譽功勛,他都經(jīng)歷過、品嘗過。他的一生,進可為儒,退可為道;既轟轟烈烈,又靜穆雋永;既清澈似水,又凝重如山,是一部淺近而深奧的大書。對于這部大書,我的閱讀理解,自然只限于現(xiàn)在打開的書頁、激活的文字,相信下次再讀,會有更多的意義涌現(xiàn)出來。

      注:

      ① 參見杜博妮(Bonnie S.McDougall):《從傾斜的塔上瞭望:朱光潛論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的美學和社會背景》一文第26條注釋,《新文學史料》1981年第3期,第254頁。

      ② 羅大岡:《值得尊敬的智力勞動者——贊朱光潛先生的學風》,《人民日報》1986年5月26日。

      ③ 舒蕪:《敬悼朱光潛先生》,《中國文化報》1986年4月6日。

      ④ 《談修養(yǎng)》“自序”,《朱光潛全集》第4卷第3頁。

      ⑤ 戴鎦齡:《憶朱光潛先生》,《隨筆》1986年第6期。

      ⑥ 季羨林:《他實現(xiàn)了生命的價值》,《文匯報》1986年3月14日。

      ⑦ 參見戴鎦齡《憶朱光潛先生》,《隨筆》1986年第6期;張高峰《我所崇敬的朱光潛老師》,《人民日報(海外版)》1986年5月24日。

      ⑧ 參見《政與教》,《思想與時代月刊》第3期(1941年10月);《教育的質與量》,《華聲》半月刊第1卷第2期(1944年11月)。兩文均收入《朱光潛全集》第9卷。

      ⑨ 參見常風《敬懷朱光潛先生》(手稿)。

      ⑩ 參見《致方東美》,《高等教育季刊》第1卷第1期(1941年6月);《答重慶〈大公報〉問》,《大公報》1948年1月7日。此兩文均收入《朱光潛全集》第9卷。

      參見關國煊《中國美學播種者朱光潛》,臺灣《傳記文學》1986年第48卷第43期;戴鎦齡《憶朱光潛先生》,《隨筆》1986年第6期。

      耿鑒庭:《朱光潛先生二三事》,《北京晚報》1986年3月27日。

      錢偉長、陶大鏞:《不厭不倦,風范長存——沉痛悼念朱光潛同志》,《人民日報》1986年3月21日。

      朱光潛的這條座右銘最早提出于1926年(見《悼夏孟剛》,《朱光潛全集》第1卷第76頁),以后在多篇文章中反復強調。

      (該文為錢念孫先生專著《朱光潛與中西文化》的后記,該書由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責任編輯 張 琳

      峡江县| 肇州县| 海伦市| 山东| 攀枝花市| 唐海县| 集安市| 水富县| 兴国县| 沽源县| 苍溪县| 孝感市| 舞阳县| 莱西市| 壤塘县| 环江| 安徽省| 靖江市| 福建省| 青田县| 绥阳县| 连江县| 股票| 绵阳市| 郑州市| 昌乐县| 浦北县| 馆陶县| 威海市| 婺源县| 巴马| 乌兰浩特市| 烟台市| 青州市| 盐源县| 上饶县| 扶绥县| 长子县| 蒲城县| 靖宇县| 乐业县|